第138章 豆腐产业
第一百三十八章 豆腐产业
“爹,娘,你们看,这泡好的豆子,要加水,像这样,一勺豆子,一勺水,慢慢地磨。”
周青川站在小板凳上,亲自示范着如何推磨。周雍在旁边看着,学得一丝不苟。
磨出来的豆浆,用纱布细细地过滤,倒入大锅中,点火熬煮。
“火不能太大了,要不停地搅动,不然锅底会糊掉,做出来的豆腐就会有苦味。”
王氏拿着长长的木勺,小心翼翼地搅动着锅里乳白色的豆浆,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眼神却专注无比。
最关键的一步,是点卤。
当豆浆煮沸,撇去浮沫后,周青川让母亲熄了火,他端着一碗盐卤,用勺子舀起,一点一点,均匀地洒在豆浆表面。
“娘,你看,这卤水下去,豆浆就开始变了。”
王氏瞪大了眼睛,只见锅里原本还是液体的豆浆,在卤水的作用下,开始迅速凝结成一团团棉絮状的豆花。
“哎呀,真的结起来了!”
王氏发出了惊喜的呼声。
周雍也凑过来看,脸上满是惊奇。
将凝结好的豆花舀进铺好纱布的模具里,压上重物,挤出多余的水分。
等待一段时间后,一块方方正正、热气腾腾的白嫩豆腐,就呈现在了一家人的面前。
王氏小心翼翼地切下一小块,蘸了点酱油,先是递到了周青川的嘴边。
“川儿,你先尝尝。”
周青川尝了一口,豆香浓郁,口感滑嫩,他满意地点了点头:“好吃。”
周雍和王氏也跟着尝了一口,那熟悉的,却又比货郎卖的更加香醇的味道,在他们的味蕾上绽放。
夫妻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巨大的喜悦和希望。
成功了!
他们真的亲手把黄豆变成了豆腐!
这天晚上,周家吃了一顿豆腐宴。
剩下的豆腐,周雍第二天挑着担子,在村里走了一圈,没过一个时辰,就被抢购一空。
拿着手里沉甸甸的铜钱,周雍激动得手都在发抖。
这是他第一次,不是靠出卖力气,而是靠手艺,赚来的钱。
看着父母脸上那发自内心的笑容,看着这个家一天比一天更有生气,周青川的心里,也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这几日,是他两世为人,过得最安稳,最舒心的日子。
他坐在院子里,看着父亲在不远处规划着如何改造老宅,看着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准备明天做豆腐的黄豆,一种名为家的温暖感觉,将他紧紧包围。
真好。
他抬头看了看天色,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半边天。
他默默地在心里算了一下日子。
从县学宫回来,已经第九天了。
明天就是最后一天。
该回去了。
最后一夜,周青川没有睡。
油灯下,他小小的身影坐在桌前,对面是他的父母,周雍和王氏。
桌上没有饭菜,只有一张被炭笔画得满满当当的草纸,那是周青川勾勒出的,这个家的未来蓝图。
周雍和王氏听得眼睛发亮,脸上的激动和崇拜,几乎要满溢出来。
他们从未想过,普普通通的黄豆,在自己儿子嘴里,竟然能变幻出这么多的花样,勾勒出这么大的一片天地。
“爹,娘,光靠我们两个人,没日没夜地磨豆腐,就算累死了,也赚不了几个大钱。”
周青川的声音稚嫩,但条理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周雍搓着那双布满老茧的大手,有些不解地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我们要让村里人,都帮我们赚钱。”
周青川指了指窗外,那片沉浸在夜色中的村庄。
“这怎么可能?”
王氏下意识地反驳。
“他们不来占我们便宜就烧高香了,还帮我们赚钱?”
“会的。”
周青川笃定地说道。
“因为我们给他们好处。”
他将自己的计划娓娓道来:“首先,家里的活不能全靠爹你一个人,太累了。”
“我们买一头驴回来拉磨,省时省力。”
“然后,再在村里找几个手脚勤快,为人踏实可靠的婶子嫂子,来工坊里帮忙,工钱我们按天算,绝不亏待她们。”
周雍和王氏连连点头,这个他们能理解,就是雇人干活。
“我们做出来的豆腐,除了王管家那边预定好的,剩下的,可以低价卖给村里的乡亲们。”
“啊?”这一下,周雍和王氏都愣住了。
“低价卖给他们?川儿,那我们还赚什么?”
周雍急了,这不符合他一个庄稼人对生意的理解。
“爹,你听我说完。”
周青川不急不躁。
“我们低价卖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挑着担子,去隔壁的村子,或者更远一点的镇子上去卖。”
“路上辛苦是他们,吆喝叫卖也是他们,但他们卖的,是咱们家的豆腐。”
“他们每卖出去一块,就能赚个差价,虽然不多,但一天下来,也比下地干活强。”
周青川的眼睛在灯火下闪着光:“这样一来,想靠我们家豆腐赚钱的人会越来越多。”
“他们每天都要来我们家拿货,每天都要指望着我们家的工坊开工。”
“久而久之,整个周家村,大半的人都要靠着我们家吃饭。”
“您说,到了那个时候,谁还敢对我们家不客气?”
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在周雍和王氏的脑海中炸响!
他们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己的儿子,脑子里嗡嗡作响。
他们只想着做豆腐能赚钱,能改善生活,却从未想过,这小小的豆腐里,竟然还藏着这么大的门道!
这已经不是做生意了,这是在收拢人心,是在不动声色之间,将整个村子都拧成一股绳,而绳头,就握在他们周家的手里!
“我的老天爷。”
王氏捂着嘴,眼圈又红了,这一次,是激动,是震撼。
她看着周青川,仿佛在看一个陌生人,一个从画本里走出来的,算无遗策的小神仙。
周雍更是半晌说不出话来,他只是重重地喘着粗气,胸膛剧烈地起伏着。
他看着儿子那张稚嫩却无比平静的脸,心中那点因为赚了钱而生出的沾沾自喜,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这才明白,自己和儿子的差距,早已不是天与地的距离可以形容。
“还有。”
周青川继续补充道。
“做豆腐剩下的豆渣,我们也不能浪费。”
“就在新房边上,靠近河边的地方,砌一个大大的猪圈,多养几头猪。”
“豆渣混着野菜喂猪,长得快,到了年底,又是好大一笔进项。”
“至于豆浆,早上热乎乎的,可以挑到村口去卖,肯定有人买。”
“还有这豆皮,就是煮豆浆时上面那层膜,揭下来晾干了,就是顶好的干货。”
“我问过王管家了,这东西镇上没有,稀罕得很,他尝过之后说,准能卖上高价!”
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商业闭环,被周青川用最朴素的语言,呈现在了父母面前。
从生产到销售,从人力资源到废物利用,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清清楚楚。
周雍和王氏已经彻底说不出话了,只能像两个听先生讲课的学童一样,拼命地点头,想把儿子说的每一个字都刻进脑子里。
交代完这一切,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新的一天,也是离别的日子。
当周青川背上王氏连夜为他准备好的小包裹,准备出门时,终究还是没能走得那么干脆。
“川儿,路上慢点,别急着赶路。”
王氏拉着他的手,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怎么也止不住。
(https://www.02shu.com/5032_5032987/1111101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