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倾听阳光的声音
理论完美,设计如神。
但制造呢?
老总工的问题让李振华脸上的狂热光芒逐渐黯淡。
他看着那悬浮在空中的,由纳米光栅、量子点、钙钛矿构成的三明治结构,那本该是艺术品,此刻却化为了人类工艺史上的绝望深渊。
神谕已降,凡人能否承接?
“逐日工程”的样品试制,在国家最高优先级的指令下,于京郊的特级无尘实验室中启动。
全国最顶尖的材料学家、光学专家汇聚于此,最精密的分子束外延设备、最高规格的原子层沉积机,昼夜不停地运转。
一周后,首批样品出炉。
它们被送入光电效应测试平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第一组,A号样品,开始测试!”
强模拟太阳光照射,随后数据流涌上屏幕。
“转化效率……38.7%……39.2%……40.1%……等等,掉下来了!39.5%!”
技术员的声音带着颤抖。
屏幕上,代表转化效率的曲线剧烈地上下跳动,毫无规律,癫狂地抽搐。
“B号样品!”
“效率40.8%……41.1%……稳定住……该死,跌破40%了!”
“C号样品……”
一块又一块样品被测试,结果大同小异。
转化率峰值能触碰到41%的门槛,却总在下一秒跌落,最低时甚至只有38%,性能极不稳定。
这批样品,距离量产稳定在42.8%的目标,差了十万八千里。
“为什么?”李振华双眼布满血丝,他冲到设备前,几乎是吼出来的,“配方、工艺、环境参数,全部严格遵循设计!为什么会这样!”
没人能回答。
紧急技术攻关会议连开三天三夜,所有数据被翻来覆去地分析。
原子力显微镜下的“蜻蜓翅膀”光栅结构完美无瑕,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钙钛矿基底的晶格完整无缺。
问题究竟在哪?
一位年轻的博士后,指着一份质谱分析报告,声音微弱:“院士……会不会是量子点材料的纯度问题?我们在制备过程中,发现了万亿分之几级别的杂质波动,但……但我们现有的提纯技术,已经到极限了。”
整个会议室陷入死寂。
万亿分之几的差异。
这超出了当前工业制造的控制范畴,甚至超出了实验室检测的极限。
现有的仪器,还无法分辨这种幽灵般的差异对最终性能的影响。
量产在即,命脉却卡死在源头。
李振华颓然坐倒,嘴唇干裂起泡。
他望着窗外,感觉整个“逐日工程”即将崩塌。
钱秉文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他走到李振华身边,递过一杯水。
“老李,我们……或许该去问问设计师本人。”
李振华抬头,眼神空洞,但他明白钱秉文的意思。
再一次,他们要把关乎国家未来的难题,交到孩子手上。
这一次,连他自己都觉得荒谬。
这不再是宏观的设计,这是微观制造的极限难题。
他苦笑:“秉文,这……这已经是工艺的范畴了。他……他要怎么……”
钱秉文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深邃。
“我们用仪器去看,他用别的东西去‘看’。”
烈日当空。
京郊实验室外,一片空地被临时清空。
数百块新鲜出炉、外观一模一样的“量子增效光伏板”样品,静静地铺在地上,在阳光下反射着墨绿色的幽光。
林天被钱秉文抱着,带到这片样品“坟场”前。
李振华和专家组跟在后面,神情混杂着期待、怀疑与最后的绝望。
林天从钱秉文怀里挣脱,迈开小短腿,走到样品中间。
他没有看任何一块板子。
他闭上了眼睛。
长长的睫毛在眼睑投下小片阴影。
他仰起头,小脸对着灼热的太阳,神情安详,仿佛在享受日光浴。
专家们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几秒后,林天动了。
他依旧闭着眼,小小的身躯在数百块样品间穿行,步伐有些摇晃,却奇异地没有踩到任何一块。
他走到一块样品前,停下。
小小的脑袋微微侧着,像在倾听。
他摇了摇头,嘴里嘟囔:“这个太吵了。”
说完,他绕开这块,走向下一片区域。
他在另一块样品前驻足,又“听”了片刻。
他满意地点点头。
“嗯,这个很安静。”
钱秉文立刻对身后的助手下令:“标记!所有他评价为‘吵’和‘安静’的样品,立刻分组!”
一个小时过去。
林天在这片空地上来回走了七八趟,像君王在检阅他的军队。
最终,数百块样品被他清晰地分成了两堆。
一堆,是他口中“吵”的。
另一堆,是他认为“安静”的。
李振华走到钱秉文身边,压低声音:“秉文,这……”
钱秉文没说话,只对测试组负责人做了个手势。
“立刻用最高精度的量子传感器,检测这两组样品内部的非辐射复合损耗!”
非辐射复合损耗——量子物理学名词,通俗讲,就是量子点材料在吸收光子后,能量以热能等形式白白浪费掉的过程。
这种损耗会产生微弱的声子振动,但那是在量子层面的“声音”,任何人类耳朵,甚至常规仪器都无法捕捉。
两组样品被迅速送回实验室。
所有专家都围在主控台前,气氛紧张到凝固。
十分钟后,检测结果出来了。
两幅巨大的数据图谱被投射到屏幕上。
左边,是林天标记为“吵”的样品组,图谱上代表能量损耗的曲线峰峦叠嶂,充满了狂乱的尖峰与毛刺。
右边,是林天标记为“安静”的样品组。
它们的能量损耗曲线,平滑得如同一片宁静的湖面。
两相对比,触目惊心。
“天啊……”那位最先提出纯度问题的博士后,双手抱头,发出了**,“被他标记为‘安静’的样品,内部量子点能量跃迁时的非辐射复合损耗……几乎为零!”
实验室里,倒抽冷气的声音此起彼伏。
这意味着,林天标记为“安静”的材料,其内在的能量利用率达到了理论上的完美状态。
他根本不是在听。
他是用一种超越科学理解的超凡感知,直接“共情”了材料的量子状态,分辨出了它们能量损耗时的微观“噪音”!
这已经不是“人肉质检仪”了。
这是神迹。
“根据‘安静’样品的原材料批号……追溯源头!调整工艺参数!立刻进行新一轮试制!”李振华的声音嘶哑,却带着重获新生的力量。
在林天的“指点”下,最优的原材料批次被筛选出来,最完美的制备工艺参数被锁定。
二十四小时后。
新一批“量子增效光伏板”走下产线。
测试平台上,模拟太阳光亮起。
所有人的心脏提到了嗓子眼。
屏幕上,效率曲线猛地跳起,然后……稳稳地停在了一个数字上。
42.1%……42.3%……42.5%……
最终,它像被钉子钉住一般,纹丝不动地锁定在——42.6%!
后续的样品,数据波动不超过0.1%。
整个实验室,死寂之后,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钱秉文走出喧闹的实验室,来到空地上。
林天玩累了,正坐在草地上,专心致志地用一根小木棍在地上画着什么。
钱秉文走过去,看到地上画的,是一个歪歪扭扭的太阳,旁边还有一个同样歪歪扭扭的小人。
他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
凡人的智慧,倾尽所有,不过是为神的启示做个注脚。
他蹲下来,刚想夸奖林天的画。
林天却停下了笔,他抬头,用那根小木棍指了指天上真正的太阳,小脸皱成一团,语气里带着几分认真和不满。
“钱爷爷,”他奶声奶气地说,“今天的太阳,好像有点不舒服。”
(https://www.02shu.com/5032_5032248/5037739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