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稻穗串起万里情
“曹旭哥,你快看这信!冰原村的孩子们用稻穗编了个小灯笼,说要寄给咱半岛的娃当新年礼物!”炎童举着张画满稻穗的信纸冲进屋,纸角还沾着点冰晶似的白霜,“信上画着他们在冰窖里存稻种的样子,说等开春就种咱寄的‘盐泉穗’,让稻穗在雪地里也能发光!”
曹旭正往陶罐里装新磨的“盐泉穗”米粉,闻言放下木勺接过信纸,指尖抚过画上歪歪扭扭的稻穗——穗尖被画成了星星的形状,旁边还写着“会发光的稻子”。“这主意好,”他眼里漾起笑意,“冰原的寒夜里,要是稻穗真能发光,孩子们就不用怕黑了。”
王大叔抱着捆刚晒干的芦苇走进来,芦苇上还缠着几支风干的“盐泉穗”:“这是给戈壁部落编囤粮筐的材料,他们说用芦苇混稻穗编筐,装粮食不招虫。俺特意留了最壮的稻穗,让筐子看着也喜庆点。”
炎童凑过去闻了闻,稻穗干了还带着淡淡的咸香:“大叔您这手艺,编出来的筐指定抢手。对了,雨林寨的人来信说,他们混种的‘盐泉穗’和‘水泽稻’抽穗了,穗子比纯‘水泽稻’长半寸,还附了张穗子的拓印,您看——”他从怀里掏出张染着草绿的纸,上面是稻穗的印记,边缘还沾着点椰壳粉。
曹旭把拓印铺在桌上,和冰原村的画并排摆着:“你看这南北的稻穗,冰原的穗粒圆实,带着霜气;雨林的穗粒细长,沾着潮气,却都带着‘盐泉穗’的紫纹——这就是走南闯北的好处,在不同的土地上长出不同的模样,根却还是一条根。”
正说着,门口传来孩子们的笑闹声。王大叔的娃举着个用贝壳和稻穗串的风铃跑进来,风铃一摇,贝壳叮当作响,稻穗的干花簌簌掉渣:“曹旭哥哥,这是我做的‘稻穗风铃’,送给冰原村的小朋友当回礼,他们收到会不会喜欢?”
“肯定喜欢,”曹旭帮他把松动的绳结系紧,“这风铃带着海风的声儿,冰原的孩子听着,就像咱半岛的稻子去给他们拜年了。”
炎童突然拍了下手:“对了曹旭哥,下个月就是‘两界稻作节’了,主母来信说要在灵植园办庆典,让南北境的人都带新稻去展示,咱带啥去?”
“就带三样,”曹旭指着桌上的东西,“冰原村的发光稻穗画,雨林寨的穗粒拓印,再加上咱半岛新磨的‘盐泉穗’米粉,煮一锅跨越多地的杂粮粥,让大家尝尝,这稻子混在一起有多香。”
王大叔搓着手笑:“俺也跟着去长长见识?听说灵植园的稻穗能长到一人高,俺想摸摸那稻穗是不是真比咱的壮实。”
“当然能去,”曹旭点头,“主母说每个试种成功的村落都能派代表,您就代表咱极东半岛,给大家讲讲盐碱地怎么长出‘盐泉穗’的。”
接下来的日子,村里忙着准备去灵植园的礼物。王大叔的婆娘领着女人们用“盐泉穗”的秸秆编坐垫,上面绣着稻穗图案;孩子们则收集各种颜色的贝壳,串成项链要送给其他村落的小伙伴;曹旭和炎童则整理着各地寄来的稻种记录,打算在庆典上做个“稻种游行图”,让大家看看这些种子走了多少路。
出发前一天,戈壁部落的信使骑着骆驼来了,送来一麻袋新收的沙枣,还有个用沙枣木雕刻的稻穗摆件。“头领说这摆件送给曹旭先生,”信使擦着汗,“咱戈壁的‘盐泉穗’刚灌浆,虽然还没熟,但根扎得比骆驼刺还深,这摆件就当提前报喜了。”
曹旭接过木雕,穗粒上的刻痕深浅不一,却透着股韧劲:“替我谢谢头领,等庆典结束,我把这摆件带回半岛,摆在祠堂最显眼的地方,让大家知道,戈壁的稻子也在使劲长。”
庆典当天,灵植园里热闹非凡。北境冰原村的代表捧着裹着棉絮的稻穗标本,说里面掺了荧光草粉,夜里真能发光;南境雨林寨的人带来了浸在椰浆里的稻粒,说这样保存能留三个月香味;戈壁部落的头领举着沙枣木犁,演示怎么在沙地开田。
曹旭的“稻种游行图”挂在最显眼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线标出稻种的旅程:从极东半岛出发,向北到冰原,向南到雨林,向西到戈壁,线的尽头都画着个小小的稻穗,最后汇总到灵植园的中心。
主母看着图,笑着对众人说:“这些稻种走的路,比咱们的信使还远。它们没脚,却能跨越高山、大海、沙漠,靠的是什么?是种稻人的心连在一起,你帮我改良土壤,我教你育苗技巧,这才让稻穗串起了万里地。”
王大叔捧着“盐泉穗”米粉,在大锅里煮起了杂粮粥。冰原的灵泉水、雨林的椰浆、戈壁的沙枣、半岛的米粉,混在一起咕嘟咕嘟冒泡,香气飘得满园都是。孩子们围着锅边转,伸着脖子盼着喝粥。
“尝尝咱这粥,”王大叔给每人盛了一碗,“这里面有南北西东的味道,就像咱种稻人的心,看着隔得远,混在一起却热乎。”
主母喝了一口,眼里闪着光:“这粥该叫‘和合粥’,和和气气,合在一起,比任何山珍海味都香。”
庆典快结束时,各地的代表把带来的稻穗凑在一起,扎成了个巨大的稻穗束,立在灵植园的广场中央。曹旭看着这束稻穗,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却都带着饱满的颗粒,忽然对炎童说:“你看,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炎童点头,指着稻穗束上挂着的各种小物件——冰原的荧光穗、雨林的拓印、戈壁的木雕、半岛的风铃:“这些东西就像稻子的脚印,告诉大家它们去过哪,见过啥,多神气。”
王大叔的娃拉着冰原村的小伙伴,指着稻穗束说:“等明年,咱们的稻子会长得更高,到时候能扎个比灵植园还高的稻穗束!”
小伙伴用力点头:“还要让稻种去更远的地方,比如西边的雪山,东边的海岛,让所有地方的人都能吃到咱种的米!”
曹旭听着孩子们的话,对主母说:“您看,这稻种的旅程,才刚刚开始呢。”
主母望着满天晚霞,稻穗束在风中轻轻摇晃,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在应和:“是啊,只要人心连着,稻种就能走到任何地方,长出一片又一片的希望。”
庆典结束后,曹旭他们带着各地的新稻种返程。马车上,王大叔摸着灵植园送的稻穗标本,笑个不停:“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稻子聚在一起,真比赶大集还热闹。”
炎童数着带回的种子袋,兴奋地说:“明年咱再培育个新品种,就叫‘万里情’,让它带着所有地方的稻子脾气,准保能长遍天下!”
曹旭望着窗外掠过的田野,远处的稻浪翻滚,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他知道,这些稻穗串起的不只是土地,更是人心,而这万里情长,才刚刚在田埂上写下第一笔。
(https://www.02shu.com/5032_5032247/5038325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