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我当便衣警察那些年 > 第97章:雀山石窟,雌雄合璧

第97章:雀山石窟,雌雄合璧


“雀山石窟的入口真在瀑布后面?我这地图都快被汗水泡烂了,也没看着半点儿石窟的影子啊!”王小宇举着张泛黄的手绘地图,在湿漉漉的岩壁前打转,裤脚还在滴着水——刚才为了找路,他不小心踩进了溪水里。

胡小满正用放大镜对照地图上的标记,标记旁画着个小小的瀑布,瀑布底下有个模糊的箭头:“你看这箭头,指的是瀑布左侧的岩壁,不是瀑布本身。而且地图上写着‘水落石出’,说不定得等水位降点才能看见入口。”

林晓蹲在溪边,用树枝测量水深:“这几天没下雨,水位应该在降。你们听,瀑布后面好像有风声,不像是自然的回声。”

沈浩突然指着瀑布左侧的一块岩石:“那岩石的颜色比旁边的浅!像是被人刻意打磨过,边缘还有人工凿过的痕迹!”

众人凑近一看,果然如他所说。王小宇找来根粗树枝,用力往岩石缝里捅,没捅几下,就听见“咔哒”一声,岩石竟像门一样往外弹开,露出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洞口被藤蔓遮掩着,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找到了!”林晓拨开藤蔓,一股混合着潮湿和尘土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就是雀山石窟的入口!”

进洞后是条狭窄的通道,岩壁上偶尔能看到模糊的刻痕,胡小满用手电筒照了照,惊道:“这是雀帮的标记!每隔三步就有一个,看来是他们当年特意留下的引路记号。”

通道尽头突然开阔起来,眼前出现个巨大的石窟,窟顶垂下的钟乳石滴着水,“嘀嗒”声在空旷的石窟里回荡。正中央的石壁上刻着三个大字——“雀巢”,字底下是个凹槽,形状正好能放下两块雀符。

“雌雄雀符就该放在这儿!”沈浩掏出那块刻着“护”字的雌符,往凹槽里一放,雌符严丝合缝地嵌了进去,却没任何动静。

“还差雄符。”刘建国拄着拐杖,在石窟里慢慢踱步,“这石窟肯定不止这么大,雄符一放进去,说不定能打开通往内窟的门。”

王小宇突然指着石壁上的一处壁画:“你们看这画!画的是两个人举着雀符,中间的石壁裂成了两半!”壁画上的两个人,一个举着雌符,一个举着雄符,符上的“护”“守”二字清晰可见,中间的石壁确实画着道裂缝。

“这是机关的示意图!”林晓凑近壁画,发现壁画角落还有行小字,“‘雄符藏于鹰嘴,需以梵音为引’——鹰嘴指的是什么?梵音难道是梵音阁的钟声?”

“鹰嘴应该是指石窟里的鹰嘴岩!”胡小满突然想起地图上的标记,“刚才进来时,通道拐角有块岩石像鹰嘴,我还以为是自然形成的!”

众人跟着他往回走,果然在通道拐角看到块形似鹰嘴的岩石,鹰嘴的位置有个小孔,形状和梵音阁的铜钟钟锤一模一样。

“‘需以梵音为引’,难道要敲响梵音阁的钟,才能打开这鹰嘴岩?”王小宇摸着后脑勺,“可咱们现在离梵音阁少说也有一百多里地,总不能回去敲钟吧?”

沈浩突然从包里掏出个小巧的录音设备:“我录了梵音阁的晨钟声!当时觉得好听,就多录了几段,说不定……”他按下播放键,浑厚的钟声立刻在通道里响起,虽然音量不大,却带着奇特的穿透力。

就在钟声响起的瞬间,鹰嘴岩突然“咔”地动了一下,鹰嘴处的小孔里弹出个小抽屉,抽屉里放着块青铜符,符上刻着个“守”字——正是他们要找的雄符!

“成了!”王小宇一把抢过雄符,激动地往石窟中央跑,“快试试雌雄合璧!”

沈浩拿着雌符,王小宇举着雄符,两人同时将雀符放进石壁的凹槽。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刻着“雀巢”二字的石壁缓缓向两侧分开,露出个更深的内窟,内窟的石台上,赫然摆着个紫檀木盒,盒盖上镶嵌着玉石,拼成“论语”二字。

“宋版《论语》!”胡小满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里面果然躺着本线装书,书页泛黄却完好,书脊上的“论语”二字是用金粉写的,历经多年仍闪闪发亮。

林晓戴上手套,轻轻翻开书页,扉页上盖着个红色的藏书印:“沈氏珍藏”。

“是沈万堂的藏书印!”沈浩激动得声音发颤,“太爷爷真的把它藏在这儿了!”

刘建国看着木盒里的《论语》,突然注意到盒底有个夹层,打开一看,里面是封信,字迹是雀首的:“吾知雀帮已非昔日模样,故将雄符藏于鹰嘴,待真正懂‘守护’者取之。宋版《论语》乃华夏瑰宝,非一人一党之私,若见此信者,望献于国家,勿使流落海外。”

“看来这雀首并非坏人,”林晓收起信,“他早就预料到雀帮会变质,特意留下后路。”

就在这时,石窟外传来杂乱的脚步声,之前漏网的黑衣人头目带着几个人冲了进来,手里还拿着枪:“把《论语》交出来!那是我们雀帮的东西!”

“你们也配提雀帮?”沈浩将木盒护在怀里,“雀首留下的信写得明明白白,这书要献给国家!”

头目冷笑一声:“少废话!不交出来,今天谁也别想活着出去!”他举着枪往前走了两步,脚下突然一滑,原来王小宇刚才进来时不小心洒了些水在地上,此刻正好让他摔了个四脚朝天,枪也脱手掉在了地上。

“动手!”刘建国大喊一声,王小宇扑过去按住头目的胳膊,胡小满捡起地上的枪扔给林晓,沈浩则死死护住木盒。混乱中,林晓鸣枪示警,枪声在石窟里回荡,惊得钟乳石上的水珠哗哗往下掉。

黑衣人的同伙见状,知道讨不到好,转身就想跑,却被赶过来的警察堵住——原来老周早就联系了当地警方,一直在外面待命。

“结束了。”刘建国看着被押走的黑衣人,长长舒了口气。

胡小满把《论语》放进特制的保护箱:“得赶紧联系省博物馆,让他们派专业人员来接应,这书太珍贵了,不能有半点闪失。”

王小宇蹲在地上,看着石壁上的“雀巢”二字,突然笑道:“说起来,咱们这一路找的,不就是‘守护’这两个字吗?从王绍鼎到沈万堂,从雀首到咱们,都在守着这些老物件。”

林晓点头:“就像雌雄雀符合起来是‘守护’,文脉的传承也得靠大家一起守,少了谁都不行。”

沈浩摸着石壁上的雀形标记,轻声道:“太爷爷,周爷爷,雀首先生,你们放心,《论语》会有好归宿的。”

离开石窟时,阳光正好照在入口的瀑布上,折射出一道彩虹。王小宇回头望了眼石窟,突然道:“你们说,这石窟里会不会还有其他宝贝?总觉得这么大的地方,不该只藏一本《论语》。”

胡小满指着石壁上的刻痕:“你看这些刻痕,不止通往内窟的这一条,说不定还有其他通道。不过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论语》送回去,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查。”

回到山下,省博物馆的专家已经在等着了,小心翼翼地将《论语》放进恒温箱,连夜送往省城。林晓把雀首的信和雌雄雀符交给专家:“这些也一起送去吧,都是重要的文物。”

专家握着她的手:“太感谢你们了!这宋版《论语》失踪了几十年,没想到还能找回来,真是功德无量。”

晚上,众人在山脚下的小镇吃饭,点了满满一桌子菜。王小宇举着酒杯:“为了找这《论语》,咱们跑了大半个省,今天必须得庆祝庆祝!我先干为敬!”

胡小满喝了口酒,拿出手机翻看着照片:“你们看这张,雌雄雀符合璧的瞬间,石壁上的‘雀巢’二字好像在发光,是不是很神奇?”

沈浩看着照片,突然道:“我决定了,以后就留在博物馆工作,专门研究这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也算完成太爷爷的心愿。”

“好啊!”林晓笑着说,“博物馆正好缺个懂民国历史的,你来了咱们更热闹。”

刘建国放下酒杯,看着窗外的星空:“你们发现没?这一路找到的东西,从《兰亭序》拓片到宋版《论语》,都是跟‘文’有关的,可见不管是洪家、王家,还是沈家、雀帮,真正想守的,始终是文脉啊。”

众人都沉默了,是啊,从七星沟的文脉窟到雀山石窟的《论语》,看似是在找文物,其实是在找那条从未断过的文脉,找那些愿意为了守护文脉而付出的人。

“对了,”王小宇突然想起什么,“雀帮的藏宝总目上还有不少其他文物,咱们接下来是不是该接着找?”

“当然,”刘建国笑着点头,“只要还有一件文物没回家,咱们的事就不算完。”

胡小满掏出总目复印件,指着其中一处:“下一站,咱们去清河镇,总目上说那儿的老戏台底下藏着一批明代的戏服,可是宝贝。”

林晓拿出笔,在地图上的清河镇画了个圈:“明天就出发,正好看看那儿的古戏台。”

夜色渐深,小镇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映着桌上的酒杯和地图,像一幅温暖的画。窗外的蝉鸣不知何时停了,只有远处的瀑布还在“哗哗”地流,像是在为这场跨越百年的守护,轻轻唱着赞歌。

“清河镇见。”林晓看着地图上的圈,轻声说。

王小宇已经开始打包行李,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歌:“找啊找啊找文物,找到一个好东西……”

胡小满和沈浩凑在一起,研究着总目上的其他标记,时不时发出一两声惊叹。刘建国看着他们,嘴角露出欣慰的笑——他知道,文脉的故事还长,愿意守护它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走吧,”他站起身,“早点休息,明天还有长路要走。”

众人起身离开,桌上的地图还摊开着,清河镇的那个圈被红笔描了又描,像个跳动的火苗,照亮了通往明天的路。


  (https://www.02shu.com/5032_5032244/5037425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