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山河铸碑 > 第45章 我们来迟了

第45章 我们来迟了


硝烟如褪潮般缓缓褪去,唯有桥头上那柄缠着红绸的苗刀依旧挺立。

刀刃映着灰蒙蒙的天光,像一块被血火反复淬炼过的精钢,沉默地守护着这片刚刚经历过炼狱的铁路桥,红绸在风里轻轻翻卷,如同传说中不灭的火。

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闷雷似的响动,起初是大地深处的震颤,很快便化作成千上万只军靴踏在土地上的轰鸣。

那声音越来越近,像奔腾的江河冲破峡谷,震得焦土都在微微发颤,连空气都跟着共振。

那是援军!

援军来了!

最先冲过桥的是768团的一名军官,他脚步猛地顿住。

桥头的景象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狠狠烫进他眼里——石老三的尸身还趴在坦克顶上,额角的弹孔已经开始风干了,像一朵盛开在钢甲上的黑色芍药;沙振海散落在焦土里的碎肉混着滚烫的血和泥土,分不清哪是骨肉哪是焦土;还有一个黑旗队员,双腿被坦克履带碾进地里,上身却早已不见踪影,只剩半截染血的绑腿在风里颤动……

"是黑旗的弟兄......"

一个老兵颤声说,声音里裹着化不开的哽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喉咙。他认得那些缠着浸油布条的苗刀,认得他们身上洗得发白的灰色粗布褂子——那是湘西竿军的记号,是武陵山深处走出来的血性。

"老天爷......"年轻的援军战士捂住嘴。他看见桥面上横七竖八的尸骸:最前面那个士兵,胸口被弹片撕开个大洞,却仍用刺刀撑着地面,仿佛下一秒就要站起来。"他们......他们是用命堆出这条防线啊......团长,我们来迟了!"

挎着望远镜的军官缓,喉结剧烈滚动了几下才哑声开口:"传令各营,沿铁路桥两侧展开!让担架队跟上——先把伤员带走,一个不拉地送到后方!至于牺牲的弟兄......"他顿了顿,声音陡然发颤,"把他们好好埋了,立块碑!他们可以战死沙场,却绝不能曝尸荒野!"

"是!"医护兵们抬着担架往前冲,脚步踩在血地里发出黏腻的声响,"都仔细搜,别落下任何一个弟兄!"

"为黑旗的弟兄报仇!"不知是谁吼了一声,像颗火星落在干柴上。

"报仇!报仇!"呐喊声瞬间席卷桥头,震得空气都在发抖,惊得江面上的水鸟扑棱棱飞起。

"冲啊——!"

阳光终于从硝烟的缝隙里漏下来,照在那柄立在桥头的苗刀上,红绸翻卷如旗,映着远处日军阵地炸开的火光,像在为冲锋的队伍指引方向。

"是中国人的援军!"有人用变调的日语嘶吼,像被踩住尾巴的野兽在哀嚎。

"快!调转炮口!"坦克指挥官从舱里探出头,军刀指着密林方向,话音未落,一颗呼啸而来的子弹便掀飞了他的钢盔。他的身体猛地向后倒去,军刀"哐当"一声掉在舱盖上,在阳光下闪了闪,随即被涌上来的硝烟吞没。

援军的先头部队如潮水般漫过这边焦土,重机枪的怒吼震得地面发颤,子弹带着尖锐的哨音掠过头顶,在日军阵地炸开一朵朵血花。

日军的防线在援军的冲击下如溃堤般崩塌,有人扔下枪往回跑,有人被子弹打成筛子,倒在黑旗弟兄们用命守住的土地上。

硝烟中,担架队的身影在焦土上穿梭。他们把石老三、石老四和沙振海的遗骸并排放在车上,又仔细收拢了散落在各处的肢体碎片,用白布裹好,尽量让弟兄们能"囫囵"着离开。风吹过白布,露出沙振海那张被血污覆盖的脸。

老医护兵看见是沙振海,惊得半响说不出话,直到身后不远处一个爆炸响起,才让他回过神来:“老……沙,没想到啊,我们在这里见面了!你这火爆脾气,这下安静了!……我们128师的兄弟们都来了!你放心,我们人在,桥就在!”

远处的枪炮声依旧密集,像永不停歇的惊雷在天际滚动。

嘉善阻击战的又一轮大幕再次拉开。

这场拉锯战在援军到来的第五天彻底进入白热化。日军像是被激怒的野兽,调集了更多的燃烧弹,朝着铁路桥东侧的芦苇荡疯狂倾泻。成片的芦苇被点燃,火舌迅速舔舐着每一寸枯草,借着风势,朝着128师的阵地蔓延而来。

热浪扑面而来,烤得人皮肤生疼,一个浑身是火的年轻战士,发出一声震天的嘶吼,像一道火流星般扑向迎面而来的日军,紧紧抱住一个鬼子就往火海里滚去。

763团和黑旗大队,近两千人的经历过的血肉大磨坊。如今764团,767团,768团在都重复经历中,那些悲壮的决绝,每一天都人在重复上演:

日军一次次突破防线,又一次次被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硬生生反扑回去。

第一次被突破时,二营的战士们提着刺刀,从侧翼杀出,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刺刀捅进肉体的闷响、骨头断裂的脆响、临死前的哀嚎交织在一起,阵地前尸横遍野。

第二次,刚把日军赶回去,还没来得及加固工事,敌人的第二波冲锋又到了,这一次,他们甚至动用了坦克,履带碾过战士的尸体,朝着阵地中央推进。三营的战士们抱着炸药包,冒着枪林弹雨冲向坦克,用生命炸毁了两辆,才勉强守住阵地。

到了第三次,三个团,将近5000人的以个师,战斗人员已经只有300余人,……

当日军终于付出惨痛代价占领铁路桥南端时,已是整整七天七夜。七天七夜!

日军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重武器,付出了伤亡两千余人的惨重代价,却仅仅往前推进了十一公里。

这十一公里的土地上,浸透了双方士兵的鲜血,堆满了尸体和武器残骸,每一寸都写满了惨烈与悲壮。

而128师的将士们,用自己的顽强与牺牲,成功为抗战后续布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们的精神如同桥头的苗刀,永远屹立不倒。

撤退的命令传来时,顾家齐站在指挥部里,看着地图上那道用红笔标出的防线,突然老泪纵横。参谋递来的伤亡报告上写着:128师三个团,现存兵力不足200人,黑旗大队仅余七人。

“把那柄苗刀带上。”他抹了把脸,声音沙哑如砂纸摩擦,“告诉弟兄们,任务完成了。”


  (https://www.02shu.com/5031_5031372/1111110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