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黄巾起义?十万大军攻破洛阳! > 第896章 中平五年五月(中)

第896章 中平五年五月(中)


这座学院可是由李渊亲自精心打造而成的,其规模之大,堪称大汉境内所有学府之首。

就连洛阳的那些著名学院,与晋阳书院相比也稍逊一筹。

甚至,晋阳书院的规模比李渊的大将军府还要宏大。

李渊在打造这座书院时,不仅参考了后世学校的布局,还巧妙地融合了这个时代学院的独特风格,使得整个书院既具备了现代教育的实用性,又散发出古色古香的韵味。

整个晋阳书院,夫子的人数大约有二百人左右,然而学子的数量却多达三千人。

不过,这些学子中的大部分都是十四岁以下的少年,他们主要来自军中或者各地的权贵家庭。

许多来自上党、河东等地的商人、府兵军将以及世家大族,都会想尽办法将自家的子弟送进晋阳书院求学。

有些是通过托关系,有些则是不惜花费重金。

毕竟,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人往高处走。

而在这个时代,晋阳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大城市,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

李渊以关东地区丰富的财富和众多的人口来补充晋阳,使得晋阳的实力得到极大提升。

再加上晋阳如今是李渊行宫的所在地,这里的机会显然比其他地方要多得多。

不仅如此,这里还能比其他人更早地获取各种消息。

就在这时,一名身穿儒袍的青年如旋风般冲进了原本安静的学堂。

他的声音在学堂里回荡,打破了宁静:“大将军要开科举了,我们的机会来了!”

这一句话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

原本还在专心读书的一众学子们纷纷抬起头,目光齐刷刷地看向那名青年,眼中的惊喜之情溢于言表,怎么也掩饰不住。

“我等苦读三五载,终于可以入仕了吗?”

一位脸上长着痘痘的青年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上一次科举,他因为年纪尚轻,遗憾地错过了。

如今,他苦苦煎熬了两年,终于又迎来了新开科举的消息,这让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再也无法静下心来看书了。

不仅仅是他,其他学子们也都和他一样,心情激荡,难以自持。

晋阳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光和七年,也就是中平元年。

当时,李渊就开始精心策划并筹备这所学院的开办事宜。

从那年年底开始,他便积极地招揽军中的孤儿入学,最初的学院规模并不大,仅仅是一座府邸而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扩大。

到了中平二年,晋阳学院正式开始向外招收适龄子弟入学,这标志着学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学院已经拥有了一批资历深厚的学子,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在这里就读了整整五年。

不过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也有不少学子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早早地休学。

毕竟,在前几年,并州地区对于基层文吏的需求非常迫切。

那些读过一些书、认识字的学子们,往往会选择进入各地官府担任幕僚,以此作为进入官场的途径。

尽管如此,仍有一部分人决心继续深造,他们渴望在科举考试中一举成名。

与那些半路出家的人相比,通过科举进入官场显然更具光明的前景。

沮授放下手中的书籍,目光落在桌面上那不到半指厚的书籍上。

他已经阅读了其中的一半内容。

若是换作从前,如此少量的文字恐怕需要用整整一箩筐的竹简才能承载。

而且,这东西小巧轻便,只需一只手便能轻松拿起阅读,实在是非常方便。

“科举?”

沮授喃喃自语道。

“看来并州又要有大变动了啊!”

他心中暗自揣测着,结合目前并州的局势,他觉得自己的猜测应该不会有错。

如今,并州大规模的战事已经停歇,东征的二十万大军也已陆续凯旋而归。

照此情形来看,接下来的并州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动作了。

毕竟,经过这次东征,并州肯定需要时间来消化所获得的成果,并为下一次的进攻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想到这里,沮授的心情愈发沉重起来。

他不禁为大汉的未来感到担忧,因为并州军的实力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增长,而这种成长速度,让沮授根本看不到他们有丝毫失败的可能性。

“唉,我如今也不过是个教书匠罢了,哪有能力去管这么多事情呢!”

沮授无奈地叹息一声,缓缓地摇了摇头,似乎想要把这些烦恼都甩出脑海。

但沮授的内心是否真的甘愿在这座小小的学院里教书育人呢?

当他聆听着耳边学子们充满期待的声音时,他心中的某个坚持似乎开始动摇起来。

毕竟,他才三十多岁,正值年富力强之时。

可在如此黄金般的年龄里,他却只能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这无疑让他感到有些无奈。

沮授不禁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正面临着一场激烈的冲突。

一方面,他对君主的忠诚让他无法轻易背离现有的生活轨迹;但另一方面,他内心深处对于实现自身理想与价值的渴望却愈发强烈。

这种矛盾的心理让沮授感到十分纠结,他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就在这时,一则重要的消息传来——朝廷即将举行开科取士!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沮授心中的阴霾,给他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据悉,这次科举将在九月下旬举行,距离现在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

消息一经传出,并州各地的学子们都沸腾了起来。

他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在这次科举中一展身手。

而那些家族子弟以及商贾子弟们更是蠢蠢欲动,他们都渴望通过这次科举,为自己的家族谋得一个光明的未来。

科举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随着商人的往来穿梭,逐渐传播到了汉地的每一个角落。

而距离并州最近的地方,便是河内郡。


  (https://www.02shu.com/14_14388/4323465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