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进行投资建设
于是,送到了朱祁钰案头的奏章一下子多了起来,除了黄秀的那份,还有内阁大学士们的建议和推荐,只要朱祁钰觉得合适,划个红圈就行。
天津那边的治安问题能传到朝廷,说明事情已经严重到不能再忽视了。
朱祁钰不仅看了黄秀的报告,还看了兴安送来的密报。
毕竟那里有军港和造船厂,以前有过教训,多安排些眼线很正常。
根据眼线的情报,天津的治安虽然不好,但大多是商会工人和附近来谋生的百姓之间的争执。
商会就算有矛盾,但现在才刚开始,一般都会管住自己人别惹事,可有些工人偏偏不听话,冒着被开除的风险也要跟人打架。
这些小事一件件累积起来,人心就开始浮躁,影响的人也越来越多。
朱祁钰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问道:“查到背后的人了吗?”
旁边的兴安微微低头,回答:“回陛下,还没查到,对方像是下了一步闲棋,结果如何,他们并不在意。”
“朕记得,之前造好的海船已经造好了,后来不是也发生了民变吗?”
朱祁钰皱着眉头问。
听后,兴安停顿了一下,像是在回忆,然后才说:“延平那边发生了民乱,贼寇有两万多人。”
“才两万人就停下来了?”
朱祁钰挑了挑眉,转头看向兴安。
“回陛下,不只是延平,还有陈善恭、叶宗留等人,纠集海盗,偷抢福建宝峰的银矿,另外,邓茂七也抢劫了延平,各地都出了乱子。”
兴安说完,也皱了皱眉头。
“邓茂七为什么 ?”
过了很久,朱祁钰才开口问道。
“陛下,已经查清楚了,邓茂七是因为杀了地方豪强,躲到了福建宁化的乡绅陈正景家里,后来聚集了一些人,形成一个聚落,后来被官府逼走,逃到了沙县。福建的布政使宋新为了防备叶宗留的叛军,让百姓组织起甲队,自己制造武器保卫家乡,邓茂七被推举为总小甲,之后的事情就发生了。”
兴安简单说了一下,朱祁钰听完后沉默了一会儿,接着问:“那宋新是谁?”
“陛下,宋新是交趾县的人,他通过贿赂王振,升到了左布政使的位置,为人贪婪残暴,百姓实在受不了,纷纷跟着他 。后来按察使方册等十个人都被处死了,年初大赦天下,现在还在等待处理。”
听到这里,朱祁钰很惊讶,说:“这种事也能赦免?现在他在哪儿?”
皇帝虽然大赦天下,但有些罪行是不能赦免的,比如谋反、大逆、叛变、 、不道、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这些大罪。
宋新不在这十种重罪之中。
“现在在河西驿当驿丞。”
兴安回答,“陛下要不要叫他来问一问?”
朱祁钰摇摇头:“算了,既然已经赦了,就别再改了,派人盯着就行。”
兴安没再多说什么,朱祁钰就在内阁的奏折上写下了批语。
第二天,在文华殿召开了朝会。
这次不只是六部尚书来了,那些被推荐的人也一起进宫了。
像李贤和商辂这样的官员,虽然年纪才三四十岁,但在京城也算是年轻有为的新晋官员。
如今皇帝不住皇宫,如果不是被推荐,他们这辈子可能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更别说面对面说话了。
最多就是上个奏章,还得先经过内阁处理。
李贤今年四十二,商辂才三十七,按老百姓的说法,已经能当爷爷了。
虽然他们事先知道今天要谈什么,但面对年轻的皇帝,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敬畏。
朱祁钰坐在主位上,等众人行过礼后说道:“直接说正事。天津的治安问题很严重,设县不如直接设府。如果设府,天津就单独划出来,它有市舶司,是收税的重要地方,天津知府不归北直隶布政使管,直接听命于朝廷。”
大明朝没有省这一级行政区,只有承宣布政使司,相当于现在的省,是为了和元朝的行省区分开来。
港口带来的经济利益,这些尚书心里都很清楚,天津离京城近,暂时没问题,但以后呢?
大家心里都明白,以后开放的地方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如果掌握大量财政的布政使心生异志,那不就变成节度使了吗?
所以朱祁钰决定采取类似直辖市的办法,一旦定下来,以后重要的经济港口都会设立这样的直辖府。
这样做有很多好处,算是为发达地区打下了基础。当然,有些勾结的事情,有时候也避不开,不能因为怕出问题就什么都不干了。
“陛下,天津地处海河中间,北边属于顺天府,南边属于河间府,这里设府,得先把边界弄清楚。”
天津原本是个军事卫所发展起来的小地方,本来就在两个府的交界处,以前管理松散,最大的优势是漕运。现在要开发港口这样的大型经济设施,就需要腾出足够的土地来容纳人口。
既然陛下已经决定了,于谦也不拖泥带水,直接提出了划分的问题。
“把地图拿过来。”
朱祁钰点点头,于谦做事干脆利落,从不磨蹭。
地图展开后,朱祁钰站起来,指着河流交汇的地方,那就是天津卫。
北边是武清、宁河县,东边是海口,西边是霸县,南边是静海县。
朱祁钰的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个圈,说:“这里现在还是个小地方,发展需要时间,周围的空地和村庄都归天津府管,周边县城以后看天津府的发展情况再定。作为朝廷直辖的府,不需要太大范围……”
随着朱祁钰说完,大家也都明白了什么是直辖府。
天津不只是一个经济港口,还是大明朝廷正式设立的军港。虽然天津卫改成了天津府,但原来的卫所士兵被改编成海军,依然留在天津府里。
朱祁钰说完后,把目光转向李贤等人,既然他们被举荐为天津府的第一任行政官员,自然要听听他们的想法。
感受到皇帝的目光,李贤稳了稳心神,起身说道:“陛下,天津府眼下最要紧的是恢复治安,让百姓安定下来。臣承蒙王尚书举荐,如果当上知府,就招些民兵,组织衙门差役,捉拿那些不法之徒……”
李贤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一旦朝廷决定要做,就先搞一段时间的严格管理,之后再慢慢放松。
朱祁钰听了,摇了摇头说:“招什么民兵?朝廷直辖的府,还需要你这个知府去招民兵?兵部会给你推荐一些退伍老兵,你可以直接组建治安机构。另外,刑部也有按察使在天津,专门负责地方的法律事务。记住,你作为知府,主要管的是大方向,这是新的府制,不要拘泥于旧规矩。”
直辖府是新事物,朝廷自然要全力支持。
谁不努力做事,以后户部就少拨点钱给他们,看谁还敢不着急。
李贤原本想的是老办法,朱祁钰给了他一些新建议,但并没有打击他的积极性。
能得到这么多部门的支持,李贤顿时觉得有点飘。
“军政要分开,治安和法律由刑部的按察使来负责,但也要由知府统一安排。不过,天津卫这边,行政机构不能插手,除非出现大规模事件,知府才可以奏报朝廷调兵,否则军队不会听从任何行政命令。”
这就是规定,必须这样定下来,才能实现军政分离,也防止军队和商人搅在一起。
天津成为直隶府这件事,在文华殿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讨论。
涉及多个部门配合,就必须明确各自的责任,以后哪个方面出问题,皇帝才能直接找人问责。
举荐这件事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因为大家都看到了其中的好处,所以各部门配合得非常顺利,就连陈循也很快就拨了钱粮,开始对天津府进行投资建设。
第二天早朝,皇帝下诏,任命李贤为知府,商辂为同知,范广暂任天津水师总督,其他中层官员也都一一安排妥当。
从此,天津卫正式改称天津府。
陈镒紧紧盯着自己的御史,生怕出什么差错。
好在这件事是经过朝议决定的,各个部门的主官都积极配合,之前都察院御史的事已经让他们知道轻重,自然不会让手下乱来。
早朝当然不止一件事,天津府的设立只是朝廷的政令阶段,接下来还要靠李贤等人到天津去落实政策,才算真正完成。
“陛下,之前您下令设计的国旗国徽,通政司已经统计并筛选出了以下图样,还请圣上过目。”
高谷站出来,弯腰将一叠图纸递上,由黄门太监传给兴安,再送到朱祁钰手中。
这些是各种图案,主要是国旗。
朱祁钰翻开一看,第一张是一个圆圈,旁边有一弯弦月,蓝底黄纹,圆代表太阳,弯月代表月亮,日月相合就是大明,蓝色象征青色,五行属木,也寓意山河自然。四方属东,所以明朝一些军旗也会用蓝色。
下面有注释写着:“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明土。”
这正是中间的那个图案,朱祁钰有些不太满意,因为看起来有点像后来日本的旗帜。
接着往下看,还有五爪金龙戏珠的旗、明字火焰旗等等。
这些都是经过通政司初选的,图形和寓意都很符合现在的审美。
奉天殿里只有朱祁钰翻动纸张的声音。
过了许久,他才点点头,说:“各位大臣都看看,哪几种最合适,选出几个样本,再集中讨论出最好的方案。记住,这是国旗,是大明的脸面,以后这面旗会挂在学校、衙门,甚至出海的船只桅杆上。”
(https://www.02shu.com/9_9839/1111010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