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3章 党同伐异
面对群情激奋的部将,安守忠极力安慰。
“诸位兄弟息怒,我相信陛下并不知道王忠嗣的所作所为,他更不会支持王忠嗣这般行径。”
安守忠找出了两个月之前锦衣卫千户张小敬给自己带来的书信,展示给麾下的将校。
“兄弟们请看,这是渤海国的离间书信,不知道被何人送到了长安?
陛下看完让锦衣卫把书信送到了我的手中,由此可见,陛下对我军深信不疑,否则怎会让我看到书信?
王忠嗣给我们使绊子的事情陛下肯定不知道,待我上书弹劾王忠嗣,控告他故意阻挠给我军送粮的车队,我想陛下必有表示。”
看完安守忠拿出的书信,在场众将校怒火方才散去。
安守忠又当着众将的面写了一封弹劾王忠嗣的书信,随后派出使者赶往长安。
使者快马加鞭,昼夜疾驰,于数日之后抵达了长安,将王忠嗣的奏折上交到兵部,然后在驿馆中等候朝廷的答复。
看到是安守忠的奏折,兵部尚书杜希望亲自拆开查看,看完后不仅皱起了眉头。
“安守忠弹劾王忠嗣扣押辽东军的粮食,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
安守忠在奏折中语气非常强硬,说是麾下的八万将士非常不满,如果朝廷不能给个说法,轻则会影响军心,重则可能让不满的将士消极怠战,影响攻灭渤海国的大计。
事关重大,杜希望不能自己决断,决定明日早朝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公开这封奏折,由九位内阁大臣共同决断。
但在杜希望看来,安守忠所奏之事十有八九是真的,毕竟他直接公开弹劾王忠嗣,不可能虚构一件事情来诬陷,那样纯属脑瘫。
“王忠嗣在河北经营多年,想必对灭亡渤海的功劳志在必得,当然不会容忍安守忠来摘柿子。
但安守忠及他麾下将士的战斗力又非常凶猛,再加上屯兵营州,比从幽州出兵的王忠嗣距离渤海上京近了一千五百里,王忠嗣怕被抢了头功,因此就给安守忠使绊子。”
杜希望盯着大唐军事图研究了半天,得出了这样的一个推断。
但王忠嗣目前位高权重,声望如日中天,杜希望自然不想得罪他,所以在早朝上公开提交奏折是最明智的选择。
次日。
大唐帝国的早朝准时在太极殿举行。
皇帝虽然不在家,但满朝文武每天还得上朝,在四位宰相的主持下公开讨论政务。
在京兆尹韦陟、军器监宋钧做完陈述之后,杜希望拿着安守忠的奏折出列,对着满朝文武施了一圈礼。
“诸位同僚,本部昨日傍晚收到了一封来自辽东的奏折,乃是怀化大将军安守忠亲自手书。
他在书信中弹劾晋国公王忠嗣故意扣押辽东军的粮草,导致辽东军心不满,甚至有可能发生潜逃乃至哗变,不知诸位内阁大臣有何见解?”
杜希望话音刚落,满朝文武一片哗然。
可以说,自从李瑛继位以来,还从来没有一封奏折弹劾过级别这么高的官员,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
“以忠嗣的格局,他不可能做出这种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
大理寺卿李亨捧着笏板站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要么就是安守忠诬告他,要么就是中间有误会。”
皇甫惟明也站出来支持李亨的看法。
“从河南运送粮草到辽东路途遥远,运送的队伍在路上遇到困难耽误了行程也是正常的事情,可能中间产生了误解,晋国公怎么可能故意扣押辽东军的军粮?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随着李亨和皇甫惟明的表态,满朝文武有一多半认为王忠嗣不会这样做,这里面肯定存在着误会,要么就是安守忠听信了手下将校的谗言,所以才弹劾王忠嗣。
杜希望虽然认为王忠嗣这么做的可能性极大,但也犯不上因为安守忠得罪王忠嗣,便提议把安守忠的奏折快马加鞭转送到高原,请大唐皇帝定夺。
颜杲卿道:“陛下离京已有二十多日,此刻估计早已深入高原,距离长安怕是不下三千里路程,纵然八百里加急送信,一来一回也得七八天的功夫。
再者说了,陛下隔着辽东万里迢迢,他又怎么能断定安守忠所奏是真是假?
就这样把奏折送到陛下手中,让他给两位大将评理,岂不是给陛下出难题,让陛下空口断案?
以我之见,应该先派出一个调查团赶往河南、辽东就地调查,等弄清了事情的真相之后,再上奏陛下不迟!”
“颜相言之有理!”
裴宽首先赞同颜杲卿的建议。
杜希望也赞同:“还是颜相的主意更好,我支持你的看法。”
东方睿、李适之、刘君雅这三名内阁大臣也表态支持颜杲卿的提议,认为先派出调查团查清了真相之后再上报给皇帝不迟,而不是直接把难题甩到远在高原上的皇帝面前。
这样一来,就有六位内阁大臣支持颜杲卿的提议,不用等韦坚、皇甫惟明、韦陟三人表态便直接通过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确定由哪几个部门去调查此案?
户部与兵部作为直接参与的部门,肯定要有官员参加,主要讨论的是除了兵部与户部之外,还应该再让哪两个部门参与进来?
“我认为让御史台与大理寺各派遣几名官员参与,可以保证调查的公正性。”
刑部尚书皇甫惟明第一个站出来表态。
作为王忠嗣的好友,他其实很想让刑部参与此案的调查,奈何这不是刑事案件,让刑部强行参与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于是皇甫惟明便把李亨执掌的大理寺推了出来。
如果说御史台是大唐的纪检委,那么大理寺就是大唐的检察院,调查武将滥用职权属于职责所在。
皇甫惟明知道李亨与王忠嗣的关系比自己和王忠嗣还铁,只要让李亨参与进去,不管这件事是真是假,都可以帮助王忠嗣化解。
“我支持皇甫尚书的提议!”
皇甫惟明话音落下,工部尚书韦坚立刻表态支持,以达到引起其他人共鸣的效果,毕竟皇甫惟明的提议合情合理。
站在下边的李亨有些牙根痒痒,奈何自己不是内阁大臣,没有表态的权力,只能站在一边看戏,心中暗自祈祷多站出来几个人支持皇甫惟明的提议。
万一皇甫惟明的提议没有获得足够的支持,自己就必须站出来抗议,这种事情凭什么把大理寺排除在外,就因为我李亨没有成为内阁大臣吗?
“大理寺与御史台都是职责所在,理应参与调查!”
户部尚书刘君雅既不想得罪安守忠,更不想得罪王忠嗣,自然希望有更多的部门参与进来分担火力,当下紧跟着韦坚表态支持。
裴宽、李适之、韦陟也都表态支持,皇甫惟明的提议顺利通过,留守内阁当朝决定派出由兵部、户部、御史台、大理寺四个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赶往辽东深入调查此事,等查清了真相之后再上报大唐皇帝。
裁决完毕之后,韦坚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为李健造势。
“唉……以后陛下再出征的时候,我等应该奏请由太子监国,免得我等都怕得罪人,谁也不敢站出来一锤定音!”
韦坚话音落下,马上引起了一帮九卿与五监的附和,凭什么你们六部尚书就要高人一等?
“韦尚书所言极是,自古以来,皇帝出征理应由太子监国,免得群龙无首,谁也做不了主!”
除皇甫惟明之外,其他的内阁大臣并未表态,由裴宽宣布早朝结束。
你们有本事去给陛下奏请,在这里起哄有什么用?
我们总不能现在就把太子拉出来监国吧,这韦坚简直是没事找事,太子跟你有什么关系,就在这里没事找事……
(https://www.02shu.com/9_9478/1110991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