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朱雄英:我还没使劲呢
当这句掷地有声的质问响彻偏殿,大本堂内的一众讲师终于为之一静。
这不是对这位据说传承唐时颜家残脉的后人地位尊重,而是对这句关乎切身利益,又好像是危言耸听的警告的思索。
沉寂了良久。
目光闪烁,面面相觑的讲师中,终于有人犹豫不决地接话。
“颜老,言重了吧。”
“言重?!”
“哼哼。”
颜老气急反笑,目光环视着这一帮目光短浅,争权夺利的酸儒,浑浊的双眼中迸发出的,是比刀子还要锋利的寒芒。
“那老夫问你们,太孙如今多大?”
不等众人回答,他又自顾自抢白道:“六岁。”
“且开蒙不过半载。”
“未曾诸位同僚,老朽请教,汝等六岁之时可曾开蒙,开蒙半载可曾学完了论语,学完论语,可能自行翻阅,品读史书?”
众人眉头紧锁,一时还未曾理解颜老的言外之意。
直到有人自顾自的嘀咕道。
“史书晦涩难通,若无人导引,莫说自行品读了,还不知道从何入手呢。”
这一瞬,所有人的目光都变得危险和警惕起来。
晦涩的古文也变罢了。
能够通读,也算是太孙天资聪慧。
半年能够学完论语,能够读史,还能够用这句天资聪慧解释的通。
可史书中,却不仅仅只有古文啊。
古时的成语也好,典故也罢,无不是历史底蕴中一个个大小事件的最简略注解。
或者说,加密压缩包。
一个能够读懂所有古文字的人,如果没有系统性的理解,也绝对无法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这一个个成语及典故。
这才是古人诗书传家的根本。
也是古代氏族门阀把握教育资源的核心之一。
没有完整师门或者家学传承之人教出来的弟子,出去一交流,就能迅速分辨出到底是有传承的还是野路子出身,形同武学流派一般,经纬分明。
太孙殿下若能够自行品读史书,肯定是有儒学的竞争者,或是不属于大本堂这一团伙的人撬了他们墙角。
这能忍?
这一瞬间,所有人都同仇敌忾了起来,旁敲侧击的打听起,这三日带着太孙去藏书阁读史的“罪魁祸首。”
不多时,自藏书阁校书郎那传来的消息很快便回返了大本堂。
“开平王府次子,少詹事常升?”
“只在前日辰时带着太孙去往藏书阁,独处约莫半个时辰?”
听到这个名字和经过。
大本堂偏殿内一时沉默无声。
所有人都面带几分迷茫不解,似是在回忆这人是谁。
“此人不是沙场校阅蒙阴,得了恩赏入东宫那位吗?”
“据传太子妃……”
后续的话未曾多言。
因为那场席卷整个应天府的三千泼皮事件,至今仍在各家子嗣中流传。
这么一位背景深厚,恩隆正盛的主。
若不是今日有一提及,他们竟然一时都未曾想起,仔细想想,这位在皇城之中,倒真是低调至极。
然而不管其背景深厚也罢,为人跋扈与否。
这么一位勋贵出身,武艺高强的武将之后,能给太孙殿下教书?
这群文人出身的讲师大都是不信的。
要真有这般贤才。
无论是文武世家出身,还是世家门阀的清贵之后,谁不是早早扬名。
所以。
这位是得了谁的授意,带着太孙脱离大本堂,去藏书阁读史?
太孙殿下究竟是真的会品读史书了,还是在藏书阁内做样子?
一切困惑都在众人的心中盘桓。
最终,还是那位颜老提出了一个让大家都没有话讲的议题。
“如今事实真相如何,那位少詹事是否有真才实学都无关紧要。”
“最关键的是,吾等得如同原本一般好好教授课业,不得再有杂念,叨扰了太孙殿下进学。”
“若耽搁了太孙殿下学业,莫说那官学重新校订,就是从今往后,这儒学经典是否还能成为这大本堂中的主流都犹未可知。”
“若有再犯者,其人等必将联名上奏,请奏驱离。”
“诸位同僚可有异议?”
其余人等左右环顾,皆点头称善。
(https://www.02shu.com/848_848478/4440665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