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蝉动 > 第一千四百八十一节舍小以成大

第一千四百八十一节舍小以成大


1944年12月18日,上午8点27分,美军轰炸机飞行员接近茳城城区,周边的日军防空哨士兵拼命摇动防空警报和野战电话。

“摩西?摩西?”

“这里是江防高地!敌机接近,数量一百架以上,正沿长茳航道东进!”

日军在茳城附近布置了严密的防空观测网络,可以在数十公里外发现敌机,但这点距离对于飞机来说太近了。

防空部队刚刚挂断电话,天边已经响起了低沉的引擎轰鸣声,茳面上的渔民纷纷划船跳到岸边,钻进了芦苇荡中。

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位上,日军士兵喊着号子将炮弹抬到阵地,豆大的汗珠顺着脖颈往下流淌。

阵地右侧,负责指挥的军曹一手拿指挥刀,一手举着望远镜瞪大眼睛盯着西方的天空。

不多时,密集的机群在云层之间若隐若现,军曹放下望远镜,刀尖对准机群报出高度和方位。

炮手迅速按照高度将炮弹头部的引信旋转到指定的刻度,又用力将炮弹送入炮膛,军曹见状大声发出指令。

“射击给给!”

咚~咚~咚~

一枚枚炮弹飞出75毫米单管炮筒并在设定好的时间爆炸,空中顿时亮起一团团金属火焰。

美军轰炸机上,飞行员们望着窗外的火光破口大骂,拼命调整队形躲避防空火力。

幸好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对高速飞机的命中率极低,仅能起到威慑和驱离作用,美军飞行员很快恢复镇定。

领航机上,机长想起国府发来的电报,下意识转头看向舷窗,等看清地面发生了什么,他立刻张大嘴巴。

从空中观察,茳城三镇已经燃起了多股大火,而且这些火焰呈现出箭头形状,指向不同位置。

“上帝,民国人疯了吗?”机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领航员也伸头看了一眼,他对照地图和识别物,向机长报告了自己的发现。

“长官,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目标,我想我们可以行动了。”

机长愣了两秒钟,拿起喉部通话器按下通话按钮:“伙计们,按照火焰箭头指示位置投弹,上帝保佑美利坚。”

随着一声声“上帝保佑美利坚”,B29机群改变航向,沿着箭头朝各自的目标快速飞去。

见美军飞机转向,地面的日军防空部队疯狂开火,炮管打的通红,地面积了厚厚一层弹壳,但他们马上就遇到了新一轮打击。

多架美军P51以俯冲姿势冲向防空阵地,12.7毫米勃朗宁重机枪喷吐出致命火焰,将炮位上的日军士兵打成零件状态。

比起欧洲战场,茳城乃至东南亚战场的防空火力强度顶多算是过家家,日本人的八八式防空炮也远远不如德国人的88毫米高射炮。

茳城上空的警报汽笛早已拉响,刺耳的声音划破清晨的空气,街道上的行人四散奔逃。

但跟以往不同,茳城市民没有去防空洞,而是以最快速度逃往郊外,还刻意避开了日军仓库和驻地。

原因无他,从昨晚开始就有小道消息流出,果军和美国人今天要轰炸日本人以及防空洞。

现在发生的事情证明了这条消息前半部分的真实性,百姓们自然要远离这两处地方,同时不忘通知各自的亲朋好友。

当然,如果只是自发行动,市民的反应不会如此一致,这其中少不了地下党和军统特工的引导。

某处路口,地下党茳城市韦工作人员向几个慌不择路的百姓招手,示意对方跟自己走。

另一条马路上,军统小特务混在人群之中制造恐慌,将人群引向预定撤退路线。

虽然使用的方式不同,可双方的目的一样,一场大规模疏散在两党的组织下快速推进。

在情况最为混乱的棚户区,山城和西北不约而同投入了大量引导人员,所以此地的撤离工作也进行的最快。

“快跑啊,飞机来了!”

军统特务指着某条小路大喊,喊完一溜烟消失在小路尽头,转眼就失去踪迹。

羊群效应之下,数百名棚户区居民顾不上思考,连忙背着行李,拽着家人跟上对方。

空中的B29不断投下燃烧弹,落点不但有日军目标,还有普通民宅,一股股炽热的火焰席卷了整个棚户区。

何逸君带着最后一批居民踏上了撤离的道路,走了数百米,路面突然投射出巨大的飞机阴影。

来不及多想,她一把拉过身旁的孩子抱在怀里扑倒在地,一声巨响随之响起。

一枚M69燃烧弹落在不远处的房顶,黏稠的燃烧物借助爆炸燃起大火飞向四周,其中一缕火苗正巧飘到了队伍末尾一人的腿上。

仅仅眨眼功夫,火苗就呼的一下放大了无数倍,将对方变成了一个火人。

出于求生的本能,伤者趴在地上不断打滚,试图熄灭身上的火焰,但无论怎么翻滚,火势也没有任何变化。

滚着滚着,此人滚进了棚户区随处可见的污水坑,结果火焰不仅没小,反而“引燃”了污水。

燃烧物漂浮在水面上,瞬间将污水煮至沸腾,这股令人作呕的气味加上燃烧弹本身的味道,熏得众人头昏眼花。

凄惨的哀嚎声渐渐停息,何逸君抬起头默默注视还在燃烧的尸体,心中一阵后怕。

她知道燃烧弹的威力惊人,但没想到破坏力这么大,要不是他们有所准备,棚户区的数万住户恐怕都会死于大火。

前天确定日军防御严密,轰炸无法绕过居民区,何逸君就决定提前放火引发混乱。

这么做既可以迫使百姓离开危险的棚屋,还可以用火焰指引轰炸,目前看来效果不错,起码没有造成大规模伤亡。

舍小以成大,牺牲局部以保全整体,这是无奈之举,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众人头顶处,B-29和随后赶来的B-24犹如一群饿红了眼的秃鹫在城市上空盘旋,不时打开投弹仓投下炸弹。

近500吨燃烧弹如雨点一般落下,数平方公里的汉口城区火光冲天,连途经的铁轨都烧成了铁汁,流进茳中冒出阵阵白烟。

何逸君起身提醒众人快走,自己抱着孩子冲在了最前方,能做的她都做了,剩下的就看各人的运气了。

不止是汉口,茳城三镇的其它两镇也被大火吞噬,日军仓库、机场、军营尤为严重。

几架紧急升空的日军战斗机刚接近轰炸机群,护航的P51便将它们击落,观战的日本侨民失望之余躲进了防空洞。

按照日军的要求,住在茳城的日本人和民国百姓分开居住,目的是便于管理。

也正因为这样,日本侨民没有跟随茳城市民离城,全部进入了日本人专用的防空洞。

关上厚重的钢门,侨民们不再害怕,嘀嘀咕咕的讨论起空袭与战争。

可过了一会,有人敏锐察觉到空气正在变得稀薄,有些老人和孩童更是直接晕倒,这是缺氧了。

“八嘎,快开门,我们都会闷死在地下。”

侨民里的教师大喊,位于前排的人伸手想要转动钢门上的转盘,但手一碰到转盘便被烫的哇哇直叫唤。

鬼子们陷入惊慌,使出吃奶的力气试图开门,可高温将钢门烧的变形,等到洞内氧气消耗完毕,防空洞彻底归于寂静。

防爆灯发出暗淡的光线,被活活闷死的日本侨民就像倒伏的麦子,静静趴在地上,脸部呈现出妖异的樱桃红色,身上看不见一丝伤口。

一架B29轰炸机投完所有炸弹,围着燃烧的城市飞了一圈又一圈,机腹下方的航空相机不停拍摄。

半个小时后,美军飞机编队接连飞离茳城,只留下满目疮痍的废墟和遍地尸体。

汉口市区和郊区交界处,何逸君与几个小特务护送十多名百姓出城,但不幸被困在了火海中,众人连续换了几个方向都没有冲出着火区。

面对快速逼近的火墙,百姓们首先崩溃了,不少人坐在地上痛哭,小特务也有人露出绝望之色。

不是他们胆小,人类对火的恐惧与生俱来,被烧死也是最痛苦的死法。

何逸君抬手擦擦脸上的烟尘,冷静地观察起周围的情况,恰好这时一颗高爆弹爆炸,冲击波将火焰炸开了一丝缝隙。

“跟我走。”

对着身后大喊了一声,何逸君带头冲向缝隙,路上还顺脚将两个趁火打劫的泼皮踹进了火海,火光腾的一下升的老高。

千里之外的山城,左重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墙上的挂钟越走越快,不知不觉到了下午1点。

钟声刚响起,一个小特务进来汇报:“副座,美军机群已经降落,损失了两架B29,四架P51。”

左重摆摆手,美国人就算全死了也跟军统没关系,他肃声问道:“有没有茳城方面的消息?”

“报告,没有。”小特务大声回答。

左重脸色一黑,没有就没有,那么大声干什么,老子又不是聋子。

正当他心情愈发急躁的时候,门外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邬春阳用力推开大门,通报了最新情况。

“副座,茳城站来电,何主任和所有弟兄都安全撤离了,只有三人受了轻伤。”

左重轻轻恩了一声,转身走回座位坐下,又见小特务和邬春阳没走,他当即质问二人。

“你们两个傻站在这干什么,是不是工作太轻松了?”

邬春阳缩了缩脑袋,连忙带着小特务告退,临出门时他隐约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呼气声,再回头却只看到一脸淡定的副局长。

“还有事?”左重皱眉。

“没事,没事,副座您忙。”

看着落荒而逃的邬春阳,左重笑了笑,内心如释重负。

轰炸前他想打电话给电讯处,让他们通知何逸君提前撤离,以免对方被美国人的轰炸波及,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这会影响任务。

干情报这行,经常要面临类似的抉择,人毕竟不是冷冰冰的机器,总会有感到两难的时候。

一周后,何逸君与行动人员顺利返回山城,期间美军又对茳城进行了一次空袭。

当时间来到1945年元旦,某人发表了广播演讲,宣布将召开“国民大会”,“归政于全体国民”。

不提这些虚伪的表态和政┴治骗局,军统茳城站统计的美军空袭战果也新鲜出炉,消息有好有坏。

好消息是日军汉口基地的50架飞机被炸毁21架,大火还烧毁了大量生活与战斗物资,茳城地区的日军战斗力大为下降。

乐观预计,1946年春季之前,鬼子无力再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左重等人不用去藏地打游击了。

坏消息是美机轰炸造成上千名茳城百姓伤亡,房屋被毁一万五千余栋,估价在3.6兆元(贬值后的法币)。

相关数据不知怎么的就落到了地下党的手里,西北官方报纸将此事对外公布,这引起了民众对国府的强烈不满,某人狼狈不已。

深藏功与名的左重选择冷眼旁观这出闹剧,并且开始考虑急流勇退,准备将主要精力放到FIRC上。

离那个关键节点越近,军统的未来就越渺茫,只有老戴还做着海军司令的美梦。

这位宦海老将完全忘记了春风得意时思危,前途不明时思变,功高盖主时思退的官场铁律,他不撞山谁撞山。

某位姓高的植物说过,这官当多大才叫大啊,关键是要摆正位置。

某天,正忙于FIRC内部工作的左重突然收到了一封电报,电报来自SOE,电文里出现了一个熟悉的地名。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看着这行英文,左重脑海里响起了悠扬的口哨声,他想了想拿起话筒,某个大光头当面诽谤上司,这事他可还记着呢。

待电话接通,从不记仇左慎终嘴角含笑,用异常和蔼的语气说道:“有光啊,来我办公室一趟。”


  (https://www.02shu.com/845_845627/85982624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