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992章 对企业征发徭役

第992章 对企业征发徭役


成功获得了首辅的支持,张溥的更多观点,得到朝廷推广。

    先前他在苏松新区和兵工厂实行的各种措施,被转变为朝廷政策,在北直隶等地试行。

    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对工商业者征税、要求他们服役:

    “皇上曾经提到,纳税和服役是公民的两大义务,所有公民都要承担这个责任,否则就是非公民。”

    “大明的赋税以前主要来自田赋,今后要同样对工商业收取。”

    在一次商讨财政的交流上,张溥提到这点。

    这是当今皇帝的一贯态度,几乎是年年说月月讲。

    群臣也早已耳朵听出糨子了,接受了皇帝的这个观点。

    现在这一条已经写入礼法,偷税漏税和拒绝服役,被视为绝对的禁忌。

    韩爌担任首辅前爆发的礼金案之所以影响巨大,就是因为关系到偷税漏税。

    对此心有余悸的韩爌,是绝对支持这点的,他向张溥询问道:

    “对工商业的征税,皇上已经安排了,正在苏松新区等地试行。”

    “天如提到这个,是有什么高见?”

    张溥笑着说道:

    “征税是安排下去了,但是服役方面,规矩却没定下来。”

    “韩公可曾想过,如何让工商业者服役?”

    这件事可以说是一大难,如果把工商业者全部调去服徭役,市面就会冷清了。

    而且这些人去干活没有农民强,他们也不好管。

    在场众人议论一番后,韩爌试着说道:

    “像农民一样服徭役是不行的。”

    “工商业者既然赚钱,不如让他们缴纳免役钱,全部折为银两?”

    张溥笑而不语,明显并不认同。

    坐在韩爌旁边的成基命道:

    “天如就别卖关子了,说说你的办法?”

    张溥这才说道:

    “你们说,皇上针对工商业的征税,主要对象是谁?”

    在座众人仔细一想,有些人已经明白过来,韩爌眯着眼睛,若有所思地抚须道:

    “天如的意思,是向企业征收,要求他们服役?”

    张溥闻言点头,信心满满地道:

    “正是如此!”

    “征税的对象是企业,徭役的对象同样也应如此。”

    “企业这个组织,在皇上提出的法律概念中,被称之为法人。”

    “人有权利和义务,法人也是如此。”

    “所以,法人应该和人一样,承担相应徭役。”

    这么一说,众人顿时眼界打开:

    既然征税能对企业这个法人,征发徭役自然也能针对他们。

    在企业中劳作的工商业者,将再也无法逃脱徭役,所有人都要服役。

    想到能征用企业无偿劳动,将大明的财政状况进一步缓解,毕自严笑着说道:

    “天如当真是大才,难怪皇上如此看重你。”

    “对法人征发徭役确实值得商讨,应该在重制礼乐时定下来。”

    张溥笑着拱手,又说道:

    “确实应该仔细商讨,对法人征发徭役可没那么容易。”

    “如果让他们无偿劳动,时间长了这些企业可能破产。”

    “我在苦思冥想、和刘公交流之后,发现与其让他们无偿劳动,不如规定这个企业生产的商品,必须有一部份仿照战时制度、平价售卖给供销集团。”

    “这样供销集团卖出后,朝廷就能获益。如果朝廷需要物资,同样可以征取。”

    这是他提出的办法,在维持企业生存的前提下,向他们征发徭役。

    不能因为征发徭役把那些企业整破产,那样会破坏税基。

    一些官员觉得费事,因为他们认为直接让这些企业无偿劳动就行了,或者向他们收取折银。

    对此,张溥道:

    “让企业无偿劳动,他们可能会不尽心,甚至因为流动资金缺乏而破产。”

    “折成银两实际就是征税,那是提高税收,而非利用这些企业的生产力。”

    “向企业平价征收一部分商品,既能维持企业的生存,还能利用这些企业的生产力,让朝廷掌握更多商品。”

    “朝廷掌握这些商品和物资后,有什么需要都可以直接划拨,节省采购时需要的钱财。”

    这番话说到了一些人的心里,因为在这个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时代,钱财的作用其实没那么重要,有时有钱也买不到物资。

    想到那些服装厂生产的衣物、罐头厂生产的罐头……都能平价采购后直接划拨,他们就很动心。

    尤其是朝廷将俸禄折银后发行的平价粮票,让这些官员受到了启发,觉得朝廷征收商品后,可以发行这些商品的平价票。那样官员的福利,将会更多一点。

    他们交头接耳商议很久,大多都认同通过平价购买商品征发徭役。

    只是这样做到底有些搜刮企业的意思,韩爌还有些犹豫。

    张溥劝说他道:

    “对矿山的徭役可以是征收矿石,对煤矿的徭役可以征收煤炭。”

    “这些矿石和煤炭调拨到钢铁企业,就能冶炼成钢材。”

    “如此形成完整的链条,朝廷只需要付出冶炼成本,就能得到制造火器的钢材。”

    “这个过程,涉及众多企业,非计发委不能胜任。”

    “韩公可专门成立计划经济小组,调拨徭役物资。”

    这明显是给韩爌指明立功的途径,他只要把钢材提供出来,将来装备生产论功行赏上,一定有他的名字。

    而且钢材的用途可不止制造火器,修建工事、修桥铺路、营造房屋……同样需要钢材。

    皇帝预言的钢铁时代正在成为现实,现在很多地方都需要钢铁。

    只要韩爌能掌握钢铁,就没有人忽视他的影响力。

    同样,用这种办法,还能掌握许多物资。这让韩爌忍不住叹道:

    “天如真是大才!”

    “就是调拨物资生产商品,需要懂行的人才。”

    “老夫打算在计发委成立计划经济小组,专门负责这点。”

    “天如熟悉工业,可愿承担此任?”

    这是要任命他为计划经济小组组长,张溥闻言喜道:

    “韩公厚爱,张某敢不效力?”

    “愿以整个科学院之力,辅佐计划发展。”

    并立即提出建议,先对钢铁、食品、纺织这些行业征发徭役,并且把他们集中在产业园:

    “一个产业园,就能集合一个产业的工业链条,从原材料转变为商品。”

    “这样朝廷征发徭役时,就能直接把征收到的原材料,转换为相应商品。”

    “无论征税还是征发徭役,都更简单方便。”

    “钢铁、食品、纺织,这些军中需要的物资,可以优先征发徭役做试点。”

    这些都是军队需要的,迎合了韩爌想要在安南之战中立功的心理。

    他自然是赞同设立产业园征发徭役的,但是那些企业,会老老实实地迁进去?

    张溥对此笑着道:

    “苏松新区的产业园为了吸引企业入驻,实行的是五年免税。”

    “这个承诺不能违反,但是可没说免役。可以对他们征发徭役,每年平价售卖一部分商品、或者以成本价格生产一段时间。”

    “这个比例和时间,按照皇上定下的规矩,是由各地议会确定。可以邀请那些工商业者,商议如何服役。”

    这是让那些服役的人自己定下如何服役,在场的人听到都笑起来。

    可以说张溥的这个做法有些损,让那些工商业者确定服役不说,还要自己商议如何处决自己。

    至于这些人会不会反抗,众人根本不放在眼里。因为在大明工商业者的力量其实很小,他们敢拒绝服役的话,朝廷就敢把他们视为非公民。

    而且张溥说道:

    “苏松新区适合作为试点,那里的工商业者是不会反对的。”

    “因为这种徭役,其实就是供销集团平价采购商品。”

    “有些企业想为供销集团供货,还得不到机会呢!”

    这确实是真事,在经过去年战时状态的大发展后,苏松新区的生产规模急剧膨胀。以至于战争突然停止后,有些行业出现了过剩。

    所以他们才喊着支持战争,希望继续打下去。

    供销集团仿照战时状态采购物资,受到了极大欢迎,这是张溥敢提出用这个办法征发徭役的原因。

    他认为工商业者不可能反对这个政策,甚至会积极提供徭役商品。

    供销集团也需要更多种类的物资,以便把代销点铺开。

    先前那些对供销集团的采购不积极的,也在徭役制度下,必须提供商品。

    就是这个办法有一个问题,因为征发徭役物资其实是平价采购,朝廷需要为这个采购准备钱财。

    户部售卖辽东土地是有一笔钱,却不愿投入里面。

    此事对旁人称得上棘手,但是张溥却胸有成竹,说道:

    “供销集团的代金券,诸位是否知道?”

    “这是以供销集团的货物为抵押,发行的可代替金银购买物资的证券。”

    “现在就可以变通一下,先把代金券提前几个月印出来,注明使用时间,在开始使用的日期前,采购到足够的徭役物资。”

    “如此代金券可以使用时,就能把这些物资拿来出,回收发行出去的代金券。”

    “一来一去的差价,就是中间收益。朝廷可以和供销集团分配收益,或者拿到可以长期保存的物资作为储备。”

    这个办法,朝廷不需要获得成本,就能获得物资和钱财,户部非常感兴趣。

    此时的大明,货币是处于短缺状态的。大明所有金银,都不能满足市面上所需。

    银钱兑换价格由之前官方制定的650钱一两银子,涨到金属交易所开设后的1100多钱,再涨到现在的1300多钱,都是这一点的体现——

    西班牙忙着参与欧洲战争,运到大明的白银减少,加剧了这种局面。

    银贵钱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为了避免物价乱涨带来混乱,也为了避免农民纳税时缴纳银两被盘剥,朝廷已规定把一条鞭法的折银,改为纳银纳粮自便。

    不过粮食有存储期限,其他物资更是如此。户部最希望的,还是都转变成货币。

    代金券作为一种代币,自然落入了户部视野。毕自严认识到了这种代币的价值,希望它可以作为辅助货币。

    闪过这个念头,毕自严道:

    “代金券能保障稳定吗?供销集团是否能提供相应的物资?”

    “如果可以,户部可允许用代金券纳税,这样那些企业会更接受代金券。”

    这个提议,让张溥喜出望外。

    因为他提出的办法最大的风险,就是工商业者不接受提前发行的代金券。或者因为对代金券的不信任,去供销集团挤兑,要求提供商品。

    那对代金券来说,就是一大灾难。它会像宝钞一样崩溃,迅速被人抛弃。

    但是这个风险,现在是没有了。

    只要户部愿意接受代金券,人们就不需要急着兑现商品,反正纳税时能花出去。

    代金券将会更坚定,接近真正的货币。

    所以他对毕自严一再感谢,并保证道:

    “供销集团、四海银行都会维持代金券的稳定。”

    “但凡代金券的价值波动超过百分之十,就会采取措施。并且在波动超过百分之二十后,向各大银行和金储会求援,确保浮动范围维持在三成以内。”

    “如果户部愿意提供帮助,还可以调拨太仓物资兑现代金券。”

    “只要代金券不崩溃,户部征收的代金券,供销集团一定能兑现。”

    这个保证,让毕自严下定决心接受代金券纳税,以便将来能摆脱金银限制,减少征收实物税。

    和供销集团的合作,同样有利于这点。这个专门负责物资采购和销售的集团,对实物的消化能力将会非常强。朝廷征收到的难以保存的实物,可以通过供销集团售卖。

    不过允许代金券纳税,牵连的范围非常大。为了避免此事失败带来的损失太大,毕自严效仿当今皇帝,决定找地方试点。

    这个试点的地方,当然是苏松新区。

    一是供销集团首先在这里设立,二是新区在各方面都是新的,方便转变政策。

    很快,在韩爌和毕自严的主导下,内阁计发委、财经委,联合户部、工部等机构,向苏松新区发文,试点征收徭役、接受代金券纳税。(本章完)


  (https://www.02shu.com/7_7368/1111012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