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3章 芯上微装
在2025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E)上,芯上微装(Shanghai Micro Electronics Equipment, SMEE的关联企业或新兴国产光刻设备代表)作为中国高端半导体装备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集中展示了其在光刻机国产化进程中的多项关键技术突破。这些成果不仅标志着我国在极紫外(EUV)与深紫外(DUV)光刻技术路径上的加速追赶,也体现了全产业链协同攻关的阶段性胜利。以下是其展出的核心技术亮点与战略意义的深度解读:
一、高数值孔径(High-NA)深紫外沉浸式光780i型光刻机原型亮相
芯上微装首次公开展示了自主研发的High-NA DUV沉浸式光刻机780i原型系统,该设备采用193nm ArF激光光源,数值孔径提升至0.85以上,配合多重曝光工艺,可支持逻辑芯片制程延伸至7nm节点,并在部分成熟工艺平台上实现等效5nm patterning能力。
技术突破点:
自主设计的高精度光学投影物镜系统,由长春光机所与芯上联合研发,实现波像差控制在≤3.5mλ(RMS),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沉浸式液体控制系统实现超薄水膜稳定流动,抑制气泡生成,提升分辨率与焦深一致性;
多自由度精密工件台定位精度达±1.5nm,重复定位精度优于0.8nm,采用全磁悬浮驱动与激光干涉反馈闭环控制。
从更深远的层面来看,这一举动所蕴含的意义非同小可。它标志着中国在DUV光刻机领域已经成功地摆脱了对ASML完全依赖进口的困境,这对于国内半导体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
这一成果不仅为中芯国际、华虹等重要的芯片制造企业提供了一种“去美化”的替代方案,使得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不再完全受制于国外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为中国在汽车芯片、功率器件、MCU等虽然并非处于技术尖端,但却具有高度市场需求的领域,构建起了一条自主可控的供应链。
这样一来,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将能够在这些关键领域实现自给自足,减少对外部供应的依赖,从而提升产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这也为国内相关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有助于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面向28nm及以下节点的套刻精度优化系统(Overlay Control System)发布
针对国产光刻机长期受限于套刻误差大的痛点,芯上微装推出了新一代智能套刻补偿系统——“曦光OS-3000”,集成AI实时调校算法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核心功能:
基于深度学习的晶圆形变预测模型,提前修正因热膨胀、应力导致的层间偏移;
在线测量模块每小时可完成超过300片晶圆的overlay数据采集,并动态调整曝光参数;
实测平均套刻误差(Total Overlay Error)降至≤3.2nm(3σ),满足28nm HKMG及FinFET工艺要求。
行业影响:此系统大幅提升了国产光刻机在量产环境下的稳定性与良率表现,使SMEE SSB600系列设备有望进入主流Foundry厂的认证名单。
三、极紫外(EUV)关键技术验证平台首秀:LPP光源与反射式光学雏形
尽管尚未推出整机,芯上微装联合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同济大学展示了其EUV光刻预研平台的关键子系统,标志着向EUV迈进的实质性进展。
主要展示内容:
激光等离子体(LPP)EUV光源原型:输出功率达到185W @ 13.5nm,接近ASML NXE:3400B初期水平,采用双脉冲预电离+主激光激发锡滴技术,转换效率提升至5.2%;
多层膜反射镜组件:Mo/Si多层膜镀膜均匀性控制在±0.3%,反射率峰值达67%,寿命测试超过1.2亿次脉冲无明显衰减;
静电卡盘(ESC)与真空腔体系统:适应EUV超高真空(<10⁻⁶ Pa)与低颗粒污染要求,满足掩模与晶圆传输需求。
战略判断:尽管目前距离能够实现商业化应用的EUV整机还存在着大约5至8年的差距,但这次的展示无疑向世界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中国已经在EUV技术最为核心的“光源—光学—真空”三角技术链上成功建立起了自主的研究体系。
这一成果的意义非同小可,它意味着中国在EUV技术领域不再完全依赖于外部技术,而是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基础。这不仅为中国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它有效地避免了中国在未来可能面临的被彻底封锁的风险。
在当今全球化的科技竞争环境中,技术封锁和垄断现象时有发生。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关键技术上过度依赖外部供应,一旦遭遇封锁,其相关产业将遭受重创。而中国通过建立自主研究体系,使得自身在EUV技术领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性和可控性,从而降低了被封锁带来的潜在风险,保障了国家科技产业的安全与稳定。
四、全自研控制系统与软件生态:“启明”ICP-C系列运动控制平台
光刻机不仅是精密机械,更是复杂系统的集成体。芯上微装发布了基于国产FPGA与实时操作系统的全套控制架构——“启明ICP-C3”。
特点包括:
支持纳米级同步控制12轴以上运动系统(工件台、掩模台、镜头调节等),延迟低于50μs;
内嵌工艺仿真模块,支持虚拟调试与故障预测;
软件界面兼容GDSII/OASIS格式,支持与主流EDA工具链对接。
此举打破了西门子、贝加莱等外企在高端运动控制领域的垄断,也为后续智能化升级奠定基础。
五、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展示:构建“光刻生态圈”
除硬件突破外,芯上微装还联合北方华创、精测电子、科益虹源、福晶科技等十余家上下游企业,构建“国产光刻装备创新联合体”,现场呈现从光源、镜头、工作台、检测到零部件的全链条配套能力。
展示案例:
科益虹源提供193nm准分子激光器国产化方案;
福晶科技供应关键非线性晶体用于光源调制;
浙江某企业实现光栅尺分辨率优于0.1nm,替代雷尼绍产品。
这种“系统集成+生态共建”的模式,是中国突破“卡脖子”困境的根本路径,也是本次工博会最受关注的战略布局之一。
结语:从“可用”到“好用”的跨越进行时
芯上微装在2025年工博会上的集中展示,不仅是技术成果的汇报,更是一次国家意志与产业决心的宣示。它标志着中国光刻机发展正经历三个转变:
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不再局限于某一部件模仿,而是追求整机性能匹配;
从实验室验证转向量产适配:强调稳定性、良率、维护成本等工程化指标;
从技术跟随转向标准参与:积极参与SEMI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国方案走向全球。
可以预见,在政策持续支持、资本投入加大与人才集聚效应下,国产光刻机将在2030年前实现DUV全面自主、EUV局部领先的战略目标。而芯上微装的这次亮相,正是这一宏大叙事中的关键一页。
(https://www.02shu.com/7_7214/1110950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