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985章 证券和期货交易

第985章 证券和期货交易


苏松证券交易所的开设,刘理顺和苏松商人一样,都是非常欣喜的。

    作为一名立志为民服务的官员,在苏松新区确定以发展工业为主后,刘理顺对苏松工业的发展,可谓十分上心。

    不但建立了各种产业园,还积极帮他们售卖商品,完善市场秩序。

    证券交易所,就是市场秩序的一部分。也是工商业发展的助推器,在京城已经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威力。

    它能让各种工厂更自由地买卖,让更多的人放心投入工商业。

    为了争取这个交易所,刘理顺多次请求,并且组织苏松商人购买了二百万元战争债券,终于获得了朝廷同意。

    对这个交易所的开办,刘理顺和苏松商人全力支持。

    惟一让他们可惜的,就是朝廷没有答应在证券交易所旁边,同样开设一个金属交易所。

    这让苏松新区的金银铜钱兑换,仍旧要参照京城金属交易所的价格,以此作为指导。

    铜铁锡铅等金属物资的交易,同样有些不便。

    好在,因为刘理顺极力争取,皇帝决定在苏松新区的证券交易所旁边,成立期货交易所。

    这个交易所除了没有权力制定银钱兑换参考价格外,黄金、白银、铜、铁、锡、铅、锌等金属物资,粮食、生丝、木材、木炭、煤炭、石油、食用油、糖、纸等其他物资,都能在这个交易所交易——

    这同样是北京金属交易所的发展方向,从最初的贵重金属交易、向全品类金属交易、再向综合性期货交易所转变。

    不过因为明智报业园带来的水污染,朱由检决定限制京城的工业。未来北方的期货交易所有可能放在天津,京城的金属交易所集中在金融方面。

    未来天津将作为京津平工业基地的中心,如同苏松新区之于江南。

    将来刘理顺去顺天府任职,就会负责这些。

    刘理顺对此是知道的,所以他对期货交易所很重视,将它和证券交易所,放在一起开设。

    为了鼓励人们在期货交易所交易,刘理顺在两个交易所的开业仪式上,大声道:

    “诸位的爱国之心,皇上已经知道了。”

    “所以在证券交易所之外,特批成立期货交易所。”

    “凡是大宗物资,皆可在期货交易所交易。”

    “供销集团将在期货交易所发出订单,凡是愿意接受这个价格的,皆可前来交易。”

    直接把供销集团的订单放在期货交易所,为这个时人不熟悉的交易场所热场子。

    听到刘理顺一举拿出二百万元订单,投入期货交易所,在场的商人反应顿时热烈起来。

    去年,整个苏松新区得到的订单,总价也不过二百万,这就带动了新区工业的大发展。

    今年刚刚开年,朝廷就又发出二百万订单。这让苏松新区的工商业主,顿时感觉到今年新区的发展,不会逊色去年。

    尤其是这个订单是大明供销集团发出的,只要货能卖出,以后将源源不断。

    有些商人大声道:

    “订单明年还有吗?”

    “能拿什么作保?”

    这是很多商人关心的事情,他们的声音之大,以至于刘理顺都听到了,回应道:

    “供销集团只要不破产,订单将源源不断。”

    “这个集团将一直执行类似战时采购的措施,负责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基础生活物资的买卖。”

    “希望诸位能踊跃支持,不要嫌利润微薄。”

    “将来纵然遇到去年那样的风波,还有供销集团托底。”

    这番话让很多商人连连点头,他们对去年战时采购突然中断带来的危机,可谓记忆犹新。

    经历过那次打击后,很多人对投资扩产已经更谨慎,甚至还担心会血本无归。

    如今供销集团要把一部分战时采购措施常态化,他们自然要表示支持,甚至还有人打算专门和供销集团做生意。

    对于一些商人要求的保证,刘理顺道:

    “明年的事情,谁都无法作保。”

    “但是今年的交易价格、交割期限、交易保证金,都会由期货交易所保证。”

    “期货交易所将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提供让民众放心的期货市场。”

    “以后朝廷和地方衙门的大宗物资交易,都将通过期货交易所完成。”

    说着,他又让后勤部的官员,当场宣布了安南之战的后勤物资订单,同样通过期货交易所交易。

    顾炎武当场吃下数笔订单,并且发出了棉纱、布匹采购订单。

    吴世睿等造船产业园的工厂主,则在交易所收购江陵公国等藩国提供的木材。

    两淮盐商、湖州丝商,对期货交易所同样非常支持,象征性完成了数笔交易。

    苏松期货交易所,开始被商人关注,并且吸引了赚差价牟利的流动资金。

    证券交易所就更是如此了,去过京城的江南商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更大的投机场所,一些短期投机行为,甚至比赌场还刺激。

    虽然皇帝对投机行为严格限制、并且明确金融业要为农工商三大产业服务,却仍旧无法禁止商人的投机。

    开业当天,上市的多家企业股价便数次起伏。太府寺税务总署派驻苏松证券交易所的税吏,收到了一万多两印花税。

    以印花税千分之一的税率来说,这代表着完成了一千多万两交易。

    资金流通规模之大,以至于负责结算的应天银行,都曾短暂歇业。

    当然,让应天银行的负责人痛并快乐的是,这些资金在他们银行账户上流通,将有一部分一直存在银行。

    这让他们在官方业务之外,打开了工商业市场。苏松新区的大商人,几乎都在银行常备资金。

    四海银行同样如此,他们虽然没能成为交易所的指定合作银行,却和供销集团合作,获得了发行外贸券的权力。

    供销集团的一部分资金,就是通过发行外贸券筹集的。外贸券将取代宝钞,作为朝廷对外交易的官方货币。

    同时,它还是一种证券,放在证券交易所交易。如果和银元的价值浮动达到三成以上,朝廷将要求四海银行和供销集团采取措施,维护外贸券的价值。

    苏松新区的外贸产业园,同样开始设立。仿照海外自贸区的一些政策,为外商提供更方便的交易场地。

    整个苏松新区,再一次迅速发展起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江南资金投入工商业。(本章完)


  (https://www.02shu.com/6_6404/1111013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