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把那小子弄死
老者见小主人态度坚决,无法再推拒,只得颤巍巍地引着赵子义和福伯进了屋。
屋内比想象中宽敞些,泥土地面扫得还算干净,家什简陋却摆放整齐,可见主妇是个勤快人。
一厅两室的格局,透着清贫时代的勉强体面。
赵子义的目光扫过那用木板搭就、铺着薄薄干草和破旧褥子的床铺,又落在同样单薄的被子上,心里不由一叹:
这便是大唐普通农户的冬夜依靠?真不知他们是如何捱过那刺骨寒冷的。
他没有问出“冷不冷”、“吃得饱吗”之类何不食肉糜的蠢问题,那只会显得虚伪且刺痛人心。
他只是默默看着,将这份真实的贫寒刻进心里。
临别时,他郑重地向老者道了声“多谢”。
老者愣在原地,浑浊的老眼里满是难以置信——主家的小主子,竟对他这卑贱佃户道谢?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他看着那小不点离去的身影,心中惊疑不定:
这小主子,模样真诚,莫非……真是在想法子帮我们过冬?
可他一个奶娃娃,能有什么办法?
接着,赵子义又走访了几家。
其他佃户见老者一家安然无恙,戒备稍减,但眼神里的恐惧和警惕依旧根深蒂固,像受惊的兔子,缩在自家的洞穴里,默默观察着这位不同寻常的小主人。
巡视完庄子,他又让护卫骑马带他在四周转了转,用小棍戳探着冻土,又去泾河边查看了情况,小小的眉头一直微蹙着,脑中飞速盘算。
回到庄园,他立刻吩咐福伯:
“通知下去,明日一早,让所有庄户到庄园前集合。”
这道命令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瞬间在庄子里激起了巨大的恐慌涟漪。
“集合?小主子今天刚来看过,明天就要集合?是不是觉得我们藏了余粮,要加租了?!”
“肯定是!这些地主老财,哪有真心对我们好的!”
黑暗中,几个被贫困和绝望逼红了眼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压低声音恶狠狠地商议:
“……要是真敢加租,反正也活不下去了!不如……就想办法把那小子弄死!大不了鱼死网破!”
翌日天明,赵子义刚结束晨跑,福伯就来报,庄户们已战战兢兢地聚集在外,空气中弥漫着不安与压抑。
赵子义让福伯找了个嗓门洪亮的护卫帮他传话。
他自个儿则搬来个板凳,站了上去,堪堪能与成年人的视线平齐。
“乡亲们,安静一下,听我说!”他努力提高稚嫩的嗓音。
“安静!”张护卫一声雷霆般的断喝,瞬间压下了所有窃窃私语,场面一片死寂。
赵子义无奈地扯了扯张护卫的衣角,小声道:“张大哥,等下传话时,语气……尽量温和些。”
张护卫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丝别扭,但还是点了点头。
赵子义再次面向人群,努力做出和善的样子挥手:“乡亲们好!我叫赵子义,是庄主的儿子。”
张护卫立刻照翻,声音依旧洪亮如钟,却莫名带上了几分生硬的“温和”:
“这是庄主的儿子赵子义!”
赵子义一听,这味儿不对!我是来拉近关系的,你这公事公办的语气简直是拉仇恨。
他灵机一动,吩咐福伯,让庄户们靠近些,围成圈,他站在中间说。
福伯吓坏了,坚决不同意——万一有哪个愣头青暴起伤人,他万死难辞其咎!
赵子义只好退而求其次,想出个主意:
“那就让小孩站最里面一圈,然后是老人、妇人,男人们站最外圈。这样总行了吧?”
福伯仍觉冒险,但拗不过小主人的坚持。
方才那位老者隐约明白了小主人的用意,也颤巍巍地帮忙疏导人群。
很快,一幅奇特的“众星捧月”图出现了:
中心是站在板凳上的小娃娃,外围是一圈圈依序而站的佃户,男人在外围成了一道无声的屏障。
赵子义再次开口,声音清晰了许多:“乡亲们好,我叫赵子义,是庄主的儿子。”
这一次,没有护卫的“翻译”,话语直接传入近处人的耳中,再由他们低声向后传递。
“乡亲们”?这个称呼让许多低垂的头颅微微抬起,眼中闪过一丝茫然和……微不可察的暖意。
“我年纪小,声音不大,若后面没听清,稍后相互转告。”他继续道,
“第一,庄子不加租!以前收五成,往后还是五成!”
“嗡——”
人群瞬间骚动起来,巨大的 relief如同暖流荡开,悬了一夜的心终于落下。
不加租,就是天大的恩德!
张护卫见状,想起小郎君的嘱咐,努力“温和”地低吼:“安静些!你们这样吵,后面的人还听不听得见了?!”
赵子义接着喊:“大家若有问题,可以举手,我点到再问。
第二,我看了周边的荒地,明年开春,组织人手开垦!”
人群又炸了一下,开垦荒地?官府能允许吗?
张护卫:“安静!举手!一个个来!”
赵子义没有点人,他知道大家的顾虑:
“我知道你们想问什么。等我说完!
开垦的事,所有麻烦,我来解决!
你们只管放心去开!而且——新垦出来的地,头三年,只收三成租!”
“什么?三成?!”
这下连张护卫都惊呆了,忘了维持秩序。
人群彻底沸腾,无数手臂举了起来!
赵子义提高音量压下喧嚣:
“第三,不是所有地都能开,我会划好区域,按每家劳力分配!
最后,我说的话,句句属实!”
最后这句斩钉截铁的保证,像定心丸一样落入众人心中。
瞬间,下面响起了激动压抑的议论:
“小主子是好是好人啊!”
“菩萨心肠!”
“我们有活路了!”
待声音稍歇,赵子义又道:
“第四,昨天看了几家,我知道大家冬天难熬。我已想到取暖的法子!
庄子里可有木匠或泥瓦匠?请举手!”
三个汉子迟疑地举起了手(一木二泥)。
“好!你们稍后留下,我教你们盘一种叫‘火炕’的东西,睡了暖和!”
众人将信将疑,但这承诺太过美好,反而让人不敢轻易相信,现场反而安静下来。
“第五!组织人手,去北边、东边按规定砍柴回来,我教你们烧木炭!
具体怎么砍,砍多少,听福伯安排!”
“第六!出十个年轻人,跟着木匠学手艺,以后要弄水车,引水灌溉!”
“第七!所有十岁以下的孩子,不论男女,明天开始,都来跟我读书识字!”
轰——!!!又双叒叕炸了。这能不炸么,他们的孩子能跟小主子一起读书认字。
这最后一条,如同惊雷,在所有庄户脑中炸响! 读书……识字?!
他们的孩子,这些土里刨食、世代为奴的佃户后代,竟然能有读书认字、改变命运的一天?
还是不分男女?! 人群彻底失控了。
“俺家娃……能认字了?祖坟冒青烟了啊!”
“闺女也能学?好好好!小主子,俺家闺女俊俏,给您当丫鬟行不?”
“小主子!俺家小子有力气,以后给您当牛做马,当护卫!”
“……”
淳朴庄户们用最直接、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着他们汹涌的感激和瞬间被拉满的忠诚。
赵子义给予的,在他们看来是天大的恩惠,足以让他们赴汤蹈火。
而对赵子义而言,这只是他规划中理所应当的一步。
随后,现场挑选了学木工的年轻人,众人这才激动难平地散去。
赵子义带着三位工匠进了庄园,重点给泥瓦匠讲解了火炕的构造,甚至采纳了老工匠提出的一些合理改进意见。
第一个火炕,就在老泥瓦匠自己家里开始动工。
在福伯的安排下,各家轮流派人来学习,再由学会的人回去指导邻里。
这技术本就不难,很快,希望的火热,便开始在这寒冷的庄子里蔓延开来。
(https://www.02shu.com/5041_5041141/4219963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