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四棱军刺?
被张停风和施文龙这么一搅和,赵子义一时竟忘了接下来要安排什么,满脑子都是对那两个活宝的“怨念”。
他甩甩头,强迫自己回到正事上,问道:“上次安排谁负责采购猪仔来着?”
“回小郎君,是我负责。”孙剩起身应答。
“好。今年,能弄到多少猪仔,就弄多少回来!还有雏鸡!”赵子义斩钉截铁地说。
孙剩听得一愣,这量可就大了,但他还是立刻应道:“是!小郎君。”
“行了,今天会议就到这儿。大家记住,出门在外,万事以自身安全为第一要务,没有什么比性命更重要!”赵子义最后叮嘱道。
“是!”众人齐声领命,各自散去忙碌。
两日后,长安秦王府。
当李泰来将一月份连同年前那半个月的惊人收益账册呈上时,即便是见过大世面的李二,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知道这些东西赚钱,却没想到能暴利到如此地步!
这笔巨款,足以支撑起一支规模可观的军队数年用度。他当即沉声下令:
“传令程知节,让他再抽调五百精锐,加强永平坊工坊的护卫,绝不能出任何岔子!”
山中庄园。
赵子义刚处理完日常事务,便有人来报,说是铁研坊的张大师请他过去一趟。
赵子义闻言顿时兴奋起来——肯定是武器研制有突破了!
他快步赶到铁研坊,一进门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张大师,是不是有好消息告诉我?”
张铁匠脸上带着疲惫却自豪的笑容,指着工作台上:“回小郎君,您设计的那把刀和槊头,已经打好样品了,请您过目。”
赵子义首先拿起那柄刀。
刀身寒光闪闪,线条流畅,比标准的横刀略宽,刀身上分布着细腻的锻造纹路,刃口锋利异常,一看便知不是凡品。
“测试结果如何?”他一边端详一边问。
“比我们之前打造最好军刀还要出色!”张铁匠语气肯定,“尤其是刀身的坚韧度和硬度,都有显著提升,应该与结构有关。”
赵子义心中暗忖:没想到前世漫画里看来的构想,在这个时代还真能实现出效果。
接着,他的目光落在那个槊头上。
这槊头造型奇特,是带有四道凹槽棱线的锥刺状,尺寸比预想中要稍大一些。
这形态……让他瞬间联想起了后世的“三棱军刺”,不过这是“四刃”的。
张铁匠解释道:“小郎君,这槊头我们依图打造后,便做了改良。
如今它比制式槊头更轻、更窄,但测试下来,破甲能力比传统槊更强,尤其造成的伤口极难愈合,杀伤力更大!
小郎君真是大才啊!”
赵子义拿着这充满致命美感的四刃槊头,爱不释手。
虽然和他画的草图有出入,但这改良版却莫名地更合他心意,勾起了某些深藏的回忆。
“好!好!非常好!”他连声称赞,“现在刀和槊头的产量能达到多少?”
“按小郎君您指点的流水分工法子,刀大概能两天出三把,槊头一天能出一把。”
赵子义微微皱眉,这效率对于他未来的规划来说,还是太慢了。
但扩大生产就意味着要招人,眼下能信任的只有庄户,外人不敢用。
而且接下来还要研制甲胄……不知道张铁匠敢不敢接手,私藏甲胄可是重罪。
“弩机呢?进展如何?”他转而问道。
“前曲部分一打好,我就送到木研访李老头那儿去了,他应该在组装调试。”
“好。刀和槊头就按这个标准和形制,继续打造,不要停。”赵子义吩咐道。
“一直……一直打造?”张铁匠吃了一惊,这数量可非同小可。
“对,一直打造。”赵子义压低了声音,神色严肃,“张大师您是跟着我阿耶的老人了,应当知道我们与秦王府的关系。
如今我们明面上也在为秦王府经营产业。
这些军械,包括日后我打算设计的甲胄,都是为秦王府准备的。”
他不得不抬出秦王府这面大旗,否则看张铁匠这反应,直接让他私造甲胄,非得把他吓坏不可。
接着,他又吩咐张铁匠打造一万把比标准战刀重两成的训练刀,以及五千个加重的训练用槊头,对材质要求不高,甚至可以用废铁,只要有个形状就行。
张铁匠表示这种粗坯式的训练器械,一个月内就能完成。
安排完这些,赵子义便动身前往木研坊。
一进木研坊的门,赵子义就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
只见李木匠头发蓬乱,眼窝深陷,正对着一把已经成型的弩和一台半成品的织布机抓耳挠腮,地上扔满了画满草图的木片和麻纸……
“李大师?”赵子义小心翼翼地唤了一声。
李木匠猛地抬头,见是赵子义,仿佛看到了救星,又像是满腹委屈终于找到了倾诉对象。
带着哭腔道:“小郎君!小郎君啊……太难了!
您设计的这个借力上弦的机关实在太难了!
还有这个织布机,多了梭子,怎么让它自己动起来啊?
老朽……老朽真的弄不出来啊!”说着,竟有些哽咽。
赵子义嘴角微微抽搐,心里一阵歉然。
自己是不是太想当然了?
张铁匠是父亲找来的业内高手,见识广博,能理解并实现他的许多构想。
而李木匠原本只是庄子里一个手艺不错的普通木匠,让他一下子攻克这种近乎革命性的机械结构,确实强人所难了。
“李大师,您别激动,千万别激动。”
赵子义连忙上前安慰,“这东西不急,真的不急!
弄不出来也没关系,就当是研究着玩,千万别有压力。”
“小郎君给了小老儿活路,看得起小老儿,才把这公输班般的巧技教给小老儿,可小老儿愚钝,对不住小郎君的信任啊……”李木匠依旧自责不已。
“李伯,”赵子义换上了更亲切的称呼,“咱们相处快三年了吧?
您可是从泾阳老庄就跟着我的老人了,还不了解我吗?
真没关系,您的手艺帮了庄里多少忙,我心里都记着呢。
来,让我看看这弩做得怎么样了?”
“哎,好,好……”李木匠情绪稍缓,指着弩介绍道,“小郎君,这弩弦,按您说的用苎麻和胶反复处理,成了!
确实比蚕丝弦更韧更耐用。
还有这个前曲的弧度,也按您说的改了,开弦拉力大了不少,用的羚牛角强度也足够。
按您说的,一百二十步内破铁甲,肯定能做到!
我们用铁板试过,能射入三寸深!
就是……就是这上弦太费劲了,非得用您说的那个杠杆借力的法子才行,不然壮汉也开不了几次弦。”
赵子义仔细检查着弩机,虽然上弦机构卡住了,但主体结构和弩弦、弩臂的改进无疑是成功的。
他拍拍李木匠的肩膀,真诚地说:“李大师,您看,这弩弦和前曲不是都成功了吗?这就是天大的进展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现在,您最要紧的是,立刻、马上去好好吃顿饭,然后舒舒服服泡个热水澡,再睡上个一天一夜!
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差这点时间。”
李木匠看着赵子义毫无责怪之意,反而满是关怀,心中感动,用力点头:“好,好,都听小郎君的。
说不定睡一觉,脑子清醒了,就能想通了!”
“对咯!就是这么个理儿!所以赶紧去休息吧。”
赵子义笑着,亲自督促着李木匠放下工具,离开了作坊。
看着李木匠疲惫的背影,赵子义心中暗叹:人才,尤其是顶尖的研发人才,才是他最稀缺的资源啊。
(https://www.02shu.com/5041_5041141/4219958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