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72章
“这样吧,你要真愿意给我做饭,我也不会亏待你。等我走了,我这点家底全都留给你。”
“老太太,我不是图您的家产,真没有那个意思。”秦淮茹眼中掠过一丝喜色。
“傻孩子,就你最孝顺。等我病好了,就找人写个协议,这屋子和屋里的一切,以后都归你们。”
聋老太太笑眯眯地说。
她知道秦淮茹想要她的房子。
那就给她好了——至于最后能不能拿到,那就另说了。
秦淮茹来照顾她,本就动机不纯;她用这还不属于她的房子画个大饼,也算扯平了。
“老太太,您先吃,不够家里还有。”
“够了,够了。”
两人各有盘算,默契地达成了约定。
……
贾家。
“淮茹,那老东西真答应把房子给我们了?”
“当然是真的。”
“哈哈哈,太好了!”
“妈,东旭,以后你们对老太太态度好点儿。”
“放心,妈心里有数。”
一家人喜形于色。
聋老太太的房子虽然不大,卖个几百块不成问题。
钱倒是其次,以后棒梗成家,他们也就有地方住了。
光阴飞逝,转眼已是年末。
这天,一辆产自毛熊的绿色轿车停在了四合院门前。
杨正诚引着一位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走进了院子。
“就是这里?”中年人问道。
“就是这儿。”杨正诚笑着答。
中年人微微一笑:“没想到这小小四合院,竟也藏着高人。”
“您请进……”
时值中午,院里上班的工人都不在,只有几位妇女在院里闲聊。
“哟,这不是杨厂长吗?”
“他怎么来咱们院了?”
“估计是来找沐之的。”
“也不知道杨厂长看上他哪一点了……”
“沐之在家吗?”
“大哥来了……这位是?”
杨沐之推开门,目光落在中年人身上,心头微微一震。
此人气度温文,举止从容,却隐隐透着上位者的威严与军人的锐利。
来者绝非寻常。
“进屋谈吧。”
“请进。”
三人在客厅落座,杨正诚介绍道:“老弟,这位是大领导,也是我当年的老团长。”
大领导。
原来是他,难怪气势不凡。
“久仰,大领导好,我是杨沐之。”
大领导笑道:“我姓陈,叫我老陈就好。你的事,小杨都跟我说了,不错,是个人才。”
他一开口,带着浓浓的川音。
杨沐之顿时确定,这就是那位请何雨柱做饭的大领导。
“不敢当,大领导。”
“叫老陈。”
“呃……老陈。”
“这才对嘛。”
大领导笑了,杨沐之却暗自皱眉。
一上来就拉近距离,必是有事相求。
“老陈,您找我是为了?”杨沐之开门见山。
大领导点头:“我就欣赏直爽的人。陈某此来,确实有事相托。”
“您请讲。”
大领导沉吟片刻,问道:“若由你来统筹全国粮食调度,你会怎么做?”
什么?
杨沐之一时怔住。
这问题太大,他不敢轻易接话。
此时粮食定量制度刚刚推行,南北地域差异显著,各地对粮食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比如,北方人爱吃馒头和面食,南方人则偏爱米饭。
此外,各省粮食产量并不相同,城市居民不种田,粮食必须从农村调配。
因此,全国粮食的统一调配,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调配得当,粮食分布均匀;调配不好,就会出现有的地方粮食过剩,有的地方却要挨饿的情况。
所以这项工作十分不易。
一旦做得不好,就会影响仕途。
这对大领导来说极为重要,因此他才会放下身份来请教杨沐之。
原因很简单。
杨沐之曾给杨正诚提过一个管理轧钢厂的点子,就是抓生产。
这件事,杨正诚告诉了大领导,同时把杨沐之分析国内形势的事情也一并说了。
于是大领导就来了。
杨沐之苦笑:“大领导,我只是个小老百姓,这种问题我怎么会知道。”
杨正诚笑道:“老弟,这是你大哥的大哥,都是自己人,就别藏着掖着了。”
大领导也笑着说:“说说你的看法。”
杨沐之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我想知道,您目前打算怎么做?”
大领导想了想:“河南、山东、安徽都是产粮大省,我认为应该多关注这些地方,注意下面的工作。”
杨沐之却摇头:“您这话,我不敢认同。”
“哦?”大领导微微挑眉,“你有什么高见?”
杨沐之说:“河南、山东、安徽确实是产量大省,但您别忘了,这三个省的人口也非常多。
尤其是河南,差不多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粮食内部消耗很大。
就算去了河南,恐怕也收效甚微。”
“那该怎么办?”大领导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杨正诚问:“老弟,你有什么好办法?”
杨沐之笑道:“你们忽略了一个地方。”
“哪里?”
“东北。”
没错,就是东北。
据杨沐之所知,后来黑龙江的粮食产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
全国粮食产量前五名里,东北就占了两个:黑龙江和吉林。
当然,现在这个时期,东北的粮食产量也不低,只是统计数据上没那么高。
原因很简单:
东北地广人稀,加上连年战乱,人们又习惯存粮。
拿河南和黑龙江相比,
河南那时人均只有几亩地,而黑龙江人均却有上百亩甚至几百亩。
到了七八十年代,粮食仍在实行定量供应,但不允许买卖。那时种粮大户非常豪横,送给朋友的粮食动辄几千斤甚至上万斤。
反正自己也吃不完,送人正好。
家里田地很多,就算有千八百斤粮食掉在地里,他们也不稀罕去捡。
因此一直以来,东北的粮食统计数据都不太准确。
直到后来条件改善,粮食可以自由买卖了,人们才意识到东北的粮食产量其实很高。
肥沃的黑土地,可不是闹着玩的。
大领导沉吟道:“东北的粮食产量并不算高啊。”
杨沐之笑着回答:“那是您没亲眼看到。”
大领导问:“你是说,东北的粮食数据有猫腻?”
杨沐之答道:“这话可不是我说的。”
“等过了年,我亲自下地方看看。”
“呵呵……”
杨沐之笑而不语,有些话不必说得太透。
东北的粮食若能调度得当,对大领导来说绝对是大功一件。
“杨老弟,还有一事想请你帮忙,听说你是神医,我想……”
说到这,大领导有点扭捏,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清楚。
“您就说是什么问题吧。”杨沐之道。
“额……”大领导面露难色,朝杨正诚使了个眼色。
杨正诚压低声音说:“大领导和我一样的问题。”
“嗯!”大领导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你们是说肾虚啊?”
杨沐之笑了,原来大领导也肾虚,难道当官的都容易肾虚?
“哎哎哎……”
大领导额头冒汗。
任何男人在这方面有问题,都难免局促不安。
大领导也是男人。
“这是小问题,我给您扎两针,保证您生龙活虎。”
“那太好了!”
大领导搓搓手,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
让他坐好后,杨沐之开始施针。
一刻钟后,大领导感到浑身暖洋洋的,甚至有种立刻回家大战三百回合的冲动。
“太神奇了,杨老弟真是神人。”
“老陈啊,小弟也有件事想请您帮忙。”
“哈哈哈,老弟别客气,有事尽管说,老哥能做到的绝不推辞。”
杨沐之道:“是小事,就想请大领导帮我写两封推荐信。”
“这个简单,有纸吗?”
“有有有。”
不一会儿,按照杨沐之的要求,两封推荐信写好了。写完后,大领导取出印章盖上。
身处高位,印章的力量胜过一切。
晚上。
陈雪茹回到家,脸色阴沉,徐慧真也一同前来。
“雪茹,出什么事了,谁惹你不高兴了?”杨沐之关心地问道。
“还不是那个廖玉成,说要在街道大会上投票把我开除。绸缎庄本来就是我的,若不是公私合营,他哪有资格做主。”陈雪茹愤愤不平。
这个廖玉成,谁给他的胆量?
杨沐之心中生怒:“雪茹,到底发生了什么,你详细说说。”
徐慧真接过话:“明天是街道办每月一次的联合大会,范金有和廖玉成联手,打算在公投中把我们赶出去。”
杨沐之微微一笑:“他们凭什么?”
陈雪茹道:“范金有和廖玉成根本不懂经营。慧真的小酒馆被范金有搞得一塌糊涂,客人来一个得罪一个,他还往酒里掺水牟取暴利。廖玉成更过分,明里暗里把衣服布料往家里拿,还嫌弃我设计的衣服不好,非要自己动手。最可恨的是,最近不知发什么疯,竟想把我绸缎庄的招牌给换了。”
“我一气之下,和慧真一起去街道办举报,要求撤换廖玉成和范金有。”
“这事被他们知道了,就非要在联合大会上公投开除我们。”
“沐哥,我该怎么办啊?”陈雪茹一脸焦虑。
杨沐之问道:“他们只是公方代表,应该没权力直接开除你们吧?”
徐慧真解释道:“他们是没这个权力,可一旦闹到联合大会上,事情就难说了。那帮公方代表互相包庇,真要公投开除人,我们确实束手无策。”
杨沐之再问:“联合大会都有哪些人参加?”
徐慧真回答:“一半是公方代表,一半是我们这样的原店主。”
杨沐之点点头:“人数相当,你们未必会输。”
陈雪茹却摇头:“我们肯定吃亏。公方代表都穿一条裤子,肯定全站在廖玉成和范金有那边。而我们这些原店主,个个怕得罪人,投票时不是赞成就是弃权,我和慧真一点胜算都没有。”
“廖玉成现在人在哪儿?”杨沐之问道。
徐慧真答道:“他和范金有正在我酒馆里喝酒,听说今晚是他们请客。”
“明白了。”
(https://www.02shu.com/5041_5041136/4219852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