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危险外溢
一个手握致命武器、心理变态且毫无底线的疯子脱离了掌控,潜藏在暗处,其威胁难以估量!
“他带走了数据和样本……”张明杰喃喃自语,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立刻追问:“他有没有可能去建立新的据点?”
“不可能!”松本下意识地否定,带着一种被轻视的恼怒,“建立新的实验室需要庞大的资源和人脉,他一个人做不到!他一定是……一定是带着那些东西,去找能给他提供更大舞台、或者能满足他更疯狂想法的势力了!”
这个判断让张明杰的脊背窜起一股寒意。
沈易哲带着如此危险的“投名状”,会投向何方?是国内其他潜在的敌对势力?还是……其他的外国力量?
他死死盯着松本,试图从他脸上找出更多信息,但松本显然也只知道这些了。
沈易哲的狡猾和谨慎,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张明杰直起身,对守在门口的士兵冷冷下令:“看好他!别让他死了!”
他转身大步离开地下室,阳光刺眼,他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
沈易哲逃脱的消息,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他必须立刻将这个消息告诉顾清平,并尽快通知凌珣。
一条更危险的毒蛇,已经悄无声息地潜入阴影之中。
张明杰带着一身地下室的阴冷气息,重新找到了顾清平。
她此刻正坐在离病房不远的一间小偏厅里,面前放着一杯早已凉透的水,目光有些放空,显然还未从之前的惊心动魄中完全恢复,但眼神深处已重新凝聚起惯有的冷静。
“他怎么样了?”张明杰率先开口,目光朝病房方向示意了一下。
“情况稳定了,陈医生守着。”顾清平言简意赅,随即看向张明杰,敏锐地捕捉到他眉宇间的凝重,“审出什么了?”
张明杰在她对面的椅子上坐下,身体前倾,压低声音,将审讯松本的结果一五一十地告知,尤其强调了沈易哲携带数据和样本不告而别,以及松本对其动机和去向的判断。
“……事情就是这样。沈易哲跑了,带着那些要命的东西。”张明杰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和深深的忧虑,“一个疯子手里拿着瘟神的钥匙,后果不堪设想。”
顾清平听完,沉默了片刻,脸上并没有露出太多意外的神色,反而是一种“果然如此”的冰冷。
她轻轻叩着桌面,沉吟道:“沈易哲……他确实能干出这种事。在他眼里,没有什么盟友、亲情,只有满足他扭曲欲望的工具。”
张明杰顺着她的话,提出了一个想法:“我们手里还有沈明珊。他们是亲兄妹,或许……可以利用她,引沈易哲出来?”
顾清平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极其冷淡的弧度,摇了摇头:“没用的。张少帅,你对沈易哲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他对沈明珊这个妹妹,或许有那么一点基于血缘的‘所有物’心态,但绝谈不上什么深厚的亲情。在他心里,任何人都可以牺牲,包括沈明珊。想用她做饵,沈易哲大概率会置之不理,甚至可能反过来利用这一点给我们设套。”
张明杰皱了皱眉,虽然觉得顾清平说得有理,但还是有些不甘:“难道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不是没有办法,而是不能指望沈明珊能成为关键筹码。”顾清平冷静地分析,“我们现在更需要判断的是,他脱离了日本人的体系,带着那些东西,能去哪里?还想干什么?”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少帅府森严的守卫,思绪飞快运转:“松本说他一个人无法建立新据点,这判断大概率是对的。但他带着‘投名状’,绝不会甘心沉寂。不和日本人合作……他还能去找谁?”
顾清平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张明杰:“国内其他军阀?有些人为了在乱世中攫取力量,或许会铤而走险,接纳他这种人和他带来的‘武器’。但风险极大,容易引火烧身,并非上选。”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凝重:“我更担心的是……他会寻求其他外国势力的庇护。他在欧洲留学多年,结识了不少三教九流,其中未必没有对他那些‘研究’感兴趣的人。或者……北边的苏俄?南边的英美?只要有势力认为他的‘研究成果’具有战略价值,就有可能为他提供庇护和资源,让他继续他那魔鬼般的工作。”
这个可能性让张明杰倒吸一口凉气。如果沈易哲真的投靠了某个有实力的大国,那想要抓他或者消灭他,难度将呈几何级数增加。
“必须尽快把消息送出去!”张明杰霍然起身,“通知凌珣,也要让沈易城的势力知道。必须动用所有能动用的情报网,在他与其他势力接上头之前,把他挖出来!”
顾清平点了点头,补充道:“重点排查各口岸,尤其是外国人聚集的区域和有可能进行秘密交易的灰色地带。沈易哲精通多国语言,熟悉西方社交规则,这是他最大的优势。”
两人迅速达成了共识。追捕沈易哲,已经不再仅仅是私人恩怨,而是一场关乎无数人生死的、与时间的赛跑。
张明杰立刻转身去安排通讯和布控。
偏厅内,顾清平独自站在原地,窗外明媚的阳光也无法驱散她心头的寒意。
一种隐隐的不安生上心头。
沈易城的情况虽然稳定下来,但人依旧陷在深沉的昏睡中,高烧退去后是持续的低热和身体极度的虚弱,显然混合血清带来的激烈排异反应耗尽了他所有的精力,恢复需要时间。
就在顾清平守在床边,密切关注着他每一次呼吸起伏时,张明杰再次匆匆而来,这一次,他手里捏着一封薄薄的电文,脸色比之前更加凝重。
“宁城来的,秦铮的密电。”他将电文递给顾清平,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迫。
顾清平接过,快速展开。电文是加密后译出的,字迹潦草,显然发送时情况已十分紧急:
「北地之事,风声已漏。城内流言四起,皆言督军重伤不治,或已陷于关外。虽竭力弹压,然群小环伺,恐难久持。各方耳目如蛆附骨,封锁线已现裂痕。
需兄速归以定人心!迟则生变,万望慎之!」
(https://www.02shu.com/5041_5041079/4222647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