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秦:凭斩首封侯,成就无上武神 > 第10章 究竟身负何等神力!

第10章 究竟身负何等神力!


地位高低、职位升降、权力大小,皆与此息息相关。真正的统帅都明白,这并非空谈。

多数人需历经数十战,拼死搏杀,方能积攒一丝威望。

而杨玄仅凭两役,便已声震全军,声势之盛远超前辈。这般成就,怎能不令人眼热?

可羡慕归羡慕,谁又能真的仿效?让他独自斩敌百人,怕是连提刀的勇气都没有。

黎城,帅府之内。

战功榜文已公示完毕,无人再有异议。

主将王龁端坐案前,手持毛笔,在竹简上疾书不停。

他正在撰写此次黎城之战的详细奏报。

良久落笔,反复审阅一遍,确认无误。

“立刻送往咸阳,呈交大王。”

他将竹简卷起,递向阶下一名士卒。

“遵命,将帅!”

那士卒双手接过,小心收妥,随即快步离去。

秦国都城,咸阳。

宏伟庄严的宫殿之中,文武百官列立两侧。

殿首端坐者,正是当今天子——秦庄襄王。

朝会正在进行,一名大臣正于殿中禀事。

但秦王神色恍惚,眉宇紧锁,显然心不在焉,似有重忧缠身。

群臣察言观色,心知肚明。

位居右首首位的相国吕不韦,见状轻抬眼色,示意发言大臣退下。

那人当即闭口,退回队列。

“大王!”

吕不韦迈步而出,声音清朗。

“嗯?吕丞相,蔡卿竟已说完?”

秦庄襄王回神,略显意外地望向吕不韦。

“微臣见大王思虑深远,想必是在牵挂前线战况。”

吕不韦躬身启奏。

秦王闻言,轻叹一声。

“诚如所言。自王龁出兵黎城,已逾一月,至今未闻捷报,孤心难安。”

“请大王宽心。王龁乃国之宿将,经验丰富,领兵攻伐上党郡,必能克敌制胜,早日凯旋。”

吕不韦语气坚定,意在安抚。

“孤自然信他。只是自昭襄王起,我秦屡次兴兵,皆未能得手。多少将士埋骨异乡,尸骨无归……”

秦王话语低沉,满含悲慨。

群臣默然低头。上党郡三字,如同一根深扎于国脉的刺。

当年昭襄王在位时,也曾命王龁率军征讨。

赵国拼死抵抗,终酿成长平血战,百万性命化作黄土。

长平一役,秦国虽得胜,将赵军四十万尽数坑杀。

但这一仗耗尽国力,元气大伤,终究无法继续攻取上党郡,只得撤兵回境。

十余载光阴流转,秦庄襄王再度起兵,命王龁率军征伐上党。

眼下赵国衰颓,国力远非昔日可比,然其根基尚存,兵马未竭,若临阵调度失当,秦军仍有可能陷入苦战,损兵折将。

“大王无需忧虑,如今我秦国兵强马壮,远胜赵人,更由王龁老将挂帅。此人稳重善谋,久经沙场,定能一举夺下上党。大王只需静候佳音。”

殿左首位,御史大夫阳泉君出列拱手,语气温和而坚定。

秦王轻点头,脸上浮现笑意,转向吕不韦与阳泉君道:

“丞相与卿所言极是,寡人方才确有焦躁。”

随即目光移向另一位臣子,“蔡卿,你方才奏报未完,且重新禀来。”

那大臣正欲上前续说——

忽地!

一声高亢急促的传令声自殿外炸响:

“报——”

众人一震,齐齐望向殿门。

只见一名披甲士兵飞奔而入,尘土未除,气息粗重。

是军情急递!

殿中群臣心头微紧,不知前方是胜是败。

士兵疾步登阶,单膝跪地,双手托举竹简:

“启禀大王,前线军情急报!”

“呈上来!”

秦王霍然起身,声音微颤。

他本正为上党战局思虑难安,此刻战报突至,心神顿时紧绷。

左右文武亦屏息凝神,目光全数聚焦于那卷竹简。

内侍快步接过,恭敬递上。

秦王一把展开,目光疾扫其上内容。

起初,他眉梢轻扬,嘴角微动,似见好消息,众人心头随之松缓。

看这神情,莫非已克城?

可刹那之间,秦王眼神骤凝,瞳孔放大,仿佛目睹不可能之事。

他死死盯着竹简,手指微微发抖,像是被文字钉在原地。

满殿寂静。

群臣面面相觑,心中警铃暗响。

怎会如此?

难道前线失利?不然大王何以变色至此?

吕不韦与阳泉君互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读出惊疑。

王龁用兵老辣,纵不能胜,岂会溃败?

正当众人揣测纷纭之际——

“哈哈哈……”

秦王猛然仰头大笑,声震梁柱,久久不绝。

“天佑我大秦,此人功不可没,孤王必予厚赏!”

秦王的声音里满是振奋与喜悦。

群臣立于殿下,面面相觑。方才大王还神色惊异,如见奇事,转眼却开怀大笑,众人皆不明其故。

“大王可是收到捷音?”

吕不韦轻步上前,含笑相问。

“正是!黎城已下,上党唾手可得!”

秦王朗声而笑,豪情顿生。

众臣闻之,无不振奋。黎城乃赵国扼守上党的咽喉要地,城墙坚固,守军众多。今一旦攻破,秦军便可屯兵于此,步步推进,上党诸城再难坚守。

“贺喜大王!上党终归大秦版图!”

吕不韦、阳泉君等人齐声恭贺,满脸喜色。

秦王抚掌而笑,又道:

“黎城之胜,固为大喜,然此战另有惊人之事!”

“另有惊喜?且还是‘巨大’之喜?”

吕不韦眉梢微动,心中起疑。难怪大王先前神情恍惚,莫非缘于此?

“不知大王所指何事?”

他拱手再问。

“哈哈,诸卿自看便知!”秦王笑意更浓,挥手命宦官呈上竹简。

竹简递至群臣手中,众人逐一阅览。

起初记载战况:秦军伤亡轻微,敌方首级斩获甚众,战果悬殊,确是一场大胜,足堪庆贺。

可当目光落至后续内容时——

所有人骤然失语,双目圆睁,几欲不信所见!

“这……”

“岂有此理!”

“百三十八级?乱军之中,若非杀穿敌阵,岂能取此数目!”

“又是他!杨玄!”

“盈亦斩敌近二百人?此人究竟身负何等神力!”

惊叹之声此起彼伏,殿中如沸。

更令人震撼者,尚有“首登敌城将士”“破城第一功”“盈斩获一百九十八人”等字赫然在列。

每一项皆足以震动军心,何况齐聚一简!

群臣握简之手微微发颤,心头翻涌如潮。

至此,他们终于明白秦王方才那副似惊似喜、如梦初醒的神情从何而来。

也明白了那句“重赏”的分量。

大秦竟出了如此人物!

勇冠三军,势压千军!

殿堂之上,议论纷纷,却无人再提其他战果。所有言语,皆围绕杨玄之名展开。

秦王立于高台,俯视群臣激动之态,心中亦久久难平。

身为一国之君,他阅将无数,却从未听闻有人能在万军之中独斩百余敌首。

此等战力,堪称无敌!

“真乃天赐良将!”他低声喃喃,眼中光芒闪动。

大殿内喧嚣良久,议论声如潮水般起伏,终是渐渐平息。

“恭贺大王,我大秦再得一盖世虎将!”

吕不韦率先开口,声音洪亮,直传殿外。他话音刚落,众臣纷纷附和,向秦王行礼称贺。

众人所言并非虚饰,秦国愈强,他们的地位也随之稳固攀升。

“哈哈,有此猛将,上党之地必为我所有!”

秦王笑声爽朗,目光扫过群臣,语气振奋,“杨玄此战立下奇功,诸位以为,当以何等重赏酬其功勋?”

话落,大臣们再度低声交语,神色各异。

杨玄这个名字,并非初次听闻。此前只道是军中一名骁勇之卒,未曾想今日竟以百将身份再度扬名。

此番战绩惊人——他一人斩首一百三十八级,麾下士卒亦斩获六十首级。更兼率先登城、破敌首功,功绩累累。

加之王龁在竹简中极力举荐,言辞恳切,称其“胆识过人,可堪大任”。

如此种种,令满朝文武不得不正视此人。

“大王,杨百将之功,已超出寻常军功爵制所能涵盖,臣以为,可破格擢升。”

吕不韦思索片刻,出列进言,语调庄重。

秦王微微点头,却未表态,目光转向他人。

“大王,”阳泉君上前一步,“此人战力卓绝,功劳确属罕见,赐爵赏田自当无疑。然其带兵时日尚短,若骤然授高职,恐难服众,宜审慎考量。”

秦王依旧颔首,眉头微蹙,似在权衡轻重。

“大王!”

一声沉喝突起,一位披甲老将昂然而出,气势如铁。

“麃公?”秦王目光一凝,神情转肃,“你有何见地?”

老将挺立如松,声如洪钟:“臣斗胆一问——若赵国,或其余诸国,愿以一城换杨百将,大王可允?”

秦王眉头一紧,面色微沉:“杨百将乃国之瑰宝,岂是一座城池所能衡量?”

麃公不动声色,再问:“两座城,可换否?”

“两座?五座也不换!”秦王断然回应,语气坚决。

麃公仍不罢休:“十座城池,大王肯割爱否?”

秦王凝视对方,稍作沉默,继而一字一句道:

“杨百将年少英才,勇冠三军,假以时日,前途无量。”

“未来何止十城?五十城,百城,皆可因他归于我大秦版图!”

“区区十城,岂能与这等虎将相提?孤断不会做此糊涂事!”

麃公闻言微微颔首,随即正色道。

“既知其为国之栋梁,大王又何必吝于封赏?”

言罢,他再度抱拳,躬身而礼。

“望大王不让功臣寒心,不负三军将士所期。”

哗——

秦王双目骤亮,目光如电扫过殿前老将,声音铿锵响起。

“此言正合孤意!”

“黄金千两易得,一将难求!”

话音未落,他已昂首环视群臣,声震殿堂。

“杨百将黎城一役,功冠全军,赐爵五等,赏金千斤、绢帛千匹,粟米千石!”

“另拟官职待授,然其尚在边关御敌,待凯旋咸阳,再行论功晋职!”

“传令王龁,杨百将可用之才,务必重用!”

旨意一出,满殿皆惊。

无数大臣面露愕然,心头翻涌。

这……赏得太重了!

虽有战功,但也仅是一战成名而已!

千金千绢千石尚可理解,可连跳五级爵位?

天啊,四级不更直接跃至第九级五大夫卿?


  (https://www.02shu.com/5041_5041031/4227252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