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秦:凭斩首封侯,成就无上武神 > 第82章 李斯拜见

第82章 李斯拜见


片刻后,有人开口道:“今日我等齐聚秦国,皆怀志向,不知各位心中有何打算?”

一人答道:“我想另寻门路。杨侯眼界极高,恐怕未必看得上我这等无名之辈。”

另一人却道:“我愿前往侯府一试。正因他择才严格,才更可能识得真正贤能之人。”

通古依旧未发一言。众人谈兴未减,继续议论良久,随后陆续起身告别。

他也随之离去,步入咸阳城的街巷。行至一处岔道,目光落在通往侯府的方向,脚步不由得迟疑起来。

他自认才学不凡,可这些日子在咸阳所闻所见,杨侯之名如雷贯耳。此人不仅战功赫赫,统军谋略冠绝一时,竟连文墨之道也造诣极深!

从其崛起之路观之,实乃罕见的奇才!若能拜入门下,何愁抱负不得施展?

但自己出身寒微,在列国毫无声望,而杨侯位高权重,是否愿意见一个无名之士?

他在路口伫立许久,终下定决心——既然自身无名,不如借师名以求机缘!

主意已定,他抬步朝侯府方向而去。

临近府门,见守卫森严,仆从往来。他整了整衣冠,深吸一口气,稳步上前。

“来者何人?”一名下人见其靠近,立即出声询问。

此人早已熟识这类读书人模样。近日前来求见者络绎不绝,然侯爷并非人人得见,无名无才者皆被婉拒。

青年拱手行礼,朗声道:“在下乃稷下学宫荀卿门生,特来拜谒杨侯,烦请通报。”

他特意加重了“稷下学宫荀卿”几字。

下人闻言心头一震。身为侯府近侍,岂会不知这名字分量?

稷下学宫为齐国学术重地,荀卿执掌其中,乃是天下共仰的大儒。

“先生请稍候。”下人连忙还礼,神色恭敬了许多。

下人微微颔首,听到报上名号的人物,不敢怠慢,转身快步向府内走去。

青年男子立在门外,神色平静,衣袍微动,静静等候。

府中,杨玄正翻阅一卷古琴曲谱,指尖轻抚纸页,忽闻脚步急促而来。

他心中略动,料想又是哪位士人登门求见。

不多时,下人跪禀道:

“侯爷,门外有位士子,欲拜见您。”

杨玄本欲摆手作罢,近来访客众多,能入眼者寥寥。

可紧接着,那下人又道:

“此人自称乃稷下学宫荀卿门下。”

杨玄眉头微蹙,抬眸看向对方。

“荀卿的弟子?”

“正是。”

他沉默片刻。稷下学宫,齐国文脉所系,汇聚列国英才,黄老为宗,百家争鸣,确是当今天下学问之巅。荀卿更是名动六国,著述传世,门下高徒无数。

但鱼龙混杂,冒名者亦不在少数。前些日子便有一人,口若悬河,实则空谈无物,令他颇为不悦。

眼前这位,究竟是真才实学,还是借师之名博取青睐?

思及荀卿威名,无论真假,总得一见。

“请他进来。”

“遵命。”

下人领命而去。不久之后,带一人步入正厅。

那青年步入厅中,目光触及首位之人,心头一震。眼前这人如此年轻,竟已是秦国重臣,位列侯爵,气势沉稳,不容小觑。此等人物,实属罕见。

他当即躬身行礼,语气恭敬:

“学生李斯,出自稷下学宫,师从荀卿,拜见杨侯。”

杨玄原本神情淡然,待听清“李斯”二字,瞳孔骤缩,目光如电扫去。

李斯?!

这个名字如惊雷贯耳。他万万没想到,今日登门的竟是此人!

他上下打量着眼前之人,虽面容寻常,气质却不凡,眉宇间藏着锐气。

“你便是李斯?”杨玄眯起双眼,语气温和,内心却已翻江倒海。

“正是。”李斯拱手答道。

“请坐。”杨玄微笑示意。

“谢杨侯。”李斯落座,心中暗忖:老师的名声,果然管用。

杨玄凝视着他,脑海浮现一句久远话语:

“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裂,掀翻一个世界。”

始皇之威震四海,功业盖世,然其身后制度绵延千年,实离不开一人之力——李斯。此人辅佐秦王扫平六国,立纲陈纪,创郡县以代分封,定文字于一尊,轨辙齐一,度量衡归统,钱币律法皆由朝廷颁行。

这些举措,在当时无一不是破天荒之举。

不止政事,他在文墨之上亦有极高造诣。古有文人曾言:“秦无文章,唯李斯一篇耳。”此评虽略显偏颇,却足见其文采之卓绝。至于书法,小篆出神入化,大篆精妙绝伦,被奉为书道之宗,名副其实。

如此人物,可谓旷古罕见。

只可惜晚节不保,遭赵高胁迫,篡改遗诏,致使江山易主,二世而倾。他自己也落得身首异处,三族尽诛,结局凄凉至极。

“杨侯……可曾识得在下?”席间李斯察觉杨玄目光久久停留于己身,心生不安,低声开口。

“听闻过。”杨玄语气平静,淡淡回应。

“原来杨侯竟知在下姓名?”李斯微怔,继而面露喜色。他虽师出名门,然于六国之间声名未著,不料秦国显贵竟也知晓自己。

“荀子之名传遍天下,其门下弟子,本侯自然有所耳闻。”杨玄轻声道。

“惭愧……虽列师门,至今仍无所成。”李斯低头叹息,神色黯然。

“男子立世,何须急功近利?先生只是时机未至罢了。”杨玄含笑宽慰。言语温和,却透着真诚。

李斯心头一暖,听得出对方并非敷衍,而是真心赏识。

“多谢杨侯厚爱!咸阳内外、列国之间,久仰杨侯威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他起身拱手,恭敬行礼。

两人寒暄数语后,渐入深谈。

“未曾想到,杨侯不仅战功赫赫,胸中韬略更是令人叹服。”一番交谈之后,李斯内心震撼。此人所论之事,每每切中要害,若非细思,难以领悟其深远之意。

杨玄微笑不语,只道:“先生之才,本侯亦甚敬重。”

论学识文笔,他自知不及李斯万一。可凭借后世人的眼光,看透历史走势,许多道理张口即出,并不费力。


  (https://www.02shu.com/5041_5041031/4227244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