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声东击西
众大臣也被这消息吓了一跳,大殿顿时喧闹起来。
“怎么回事?秦军怎么跑到我们大梁来了?”
“十万大军?他们是穿过韩国境内来到这里的?这……”
“难道是想要佯攻韩国,实则进攻我们魏国?”
“说不定他们早就暗中行军,趁我们调兵去新郑时突袭大梁!”
“看来是了,刚才还听说秦国那边按兵不动,现在来的这支部队恐怕就是主攻新郑的主力啊!”
“啧啧,秦国统帅真是狡猾,竟趁我们分兵之时发动袭击!”
这些大臣并非愚钝之人,很快便推测出了大致的真相。
坐在主位的魏王听到殿中众人议论,又得知军情汇报,心中已然明白,这支军队很可能就是打算进攻新郑的部队!
一时间,满殿君臣皆露出惊讶神色。
魏王本身便对秦国心存畏惧,此刻听闻秦军来犯,脸色顿时变得苍白。
许久之后,他才恢复镇定,目光落在逐渐安静下来的大臣身上。
“诸位爱卿,如今秦军趁机来袭,我等该如何应对?”
魏王略显慌乱地向众人询问。
此时众臣在初步了解情况后,心情已不再那么紧张。
“陛下不必惊慌,即便秦军趁势而来,又能如何?我大梁城仍有十万将士驻守,城墙高厚坚固,护城河宽阔深广,若不攻则罢,一旦进攻,必遭重创!”
一位将领挺身而出,语气坚定地对魏王说道。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魏王也微微颔首,心中稍感安稳。
确实如此!
大梁城乃魏国鼎盛时期所建,后经历代君王不断修缮加固,其坚固程度为六国之最,护城河更是宽广,堪称易守难攻。纵使对方有十万兵马,也难以撼动城池;若是二十万大军来攻,恐怕也难以得手。
况且现在城中已有十万守军。
即便无法击退敌军,守住城池应当不成问题。
“正是,陛下,秦军诡计多端,企图声东击西,可惜他们打错了算盘。即便我们派出十万援军,魏国仍有一支十万兵力驻守于此,足以保卫大梁。”
另一名大臣站起,语气铿锵地说道。
魏王听完,再次点头,内心感慨万千。
他自知魏国昔日也曾是霸主,称雄一时,如今却对秦军如此惧怕,心中难免生出无奈。
他何尝不想重振魏国,可始终未能如愿。
此时群臣继续商议,越谈越有信心,认为秦军想要攻破大梁,绝无可能。
与秦国这样的虎狼之师正面交锋,实属不智,于是决定固守城池,并派人将消息传往新郑的信陵君及各国联军。
就在商议结束不久,又有探子来报,称秦军已在距魏国十五里处扎下营寨,推测接下来极有可能发起对大梁的攻击。
“哈哈,陛下,这杨侯自负才华,此次必然要吃大亏!只要我们坚守几日,拖住这十万大军,待诸国联军击败秦军增援的十五万兵马,秦军必定损失惨重!”
有大臣听后,忍不住笑了出来。
“没错,这杨侯终究年轻气盛,派十万兵马来攻我魏国,这是看不起我们吗?十五万对近三十万,他哪来的底气?”
另一位大臣冷笑着说道。
“主公,待信陵君击溃秦军的援兵后,再回师大梁,那时城中兵马一出,前后夹击,定能将他十万大军击溃!”
群臣之中有人兴奋地说道。
此刻局势看似有利!两面围攻,逐一击破!若秦军连败两场,损失必然惨重。
这让众人感到振奋,他们未曾料到秦国竟会陷入如此困境。
倘若两支军队汇合,组成二十余万精锐之师,即便联军三十万也未必能敌得过。
此时,在王宫大殿,魏国君臣正满怀期待与激动!
距离大梁城大约十五里处,成排的营帐静静伫立于此。
中军帅帐内,众多将领齐聚一堂。
领头之人身着战甲,神情庄重,是副将王翦。
他环顾四周,神色凝重地说道:
“诸位将军,我等的胜负关系整个战局,此战不容有失!”
众将神情严肃,齐声回应:
“末将谨记!”
王翦见状微微点头,随即取出一幅地图,与众人共同商议。
不久之后,他对众人说道:
“诸位,随我前去查看一番。”
“遵命,将军!”
众人纷纷拱手应诺,随后翻身上马,离开了军营。
数十匹战马疾驰而去,朝一处传来巨响的方向奔去。
轰隆隆的声音逐渐清晰,越来越近。
当他们抵达时,只见一座高大的堤坝矗立眼前。
几人下马,步行登上堤坝,俯视之下,一条宽广浩荡的大河映入眼帘。
河水奔腾不息,波涛汹涌,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望着这条壮阔的大河,王翦与诸将皆生感慨。
“这就是河水(黄河)啊!”王翦望着滔滔江水说道。
“将军果然非凡,对大梁地形了如指掌。”
“如此高耸的河床,若在此筑堤引水,灌入大梁城,岂有不灭之理?”
“魏王如今龟缩城中,若洪水来袭,纵有心逃也无路可走。”
“一旦大水漫城,恐怕大梁便要化为废墟。”
……
众将纷纷感叹不已。
“好了,诸位将军,兵事残酷,若魏王识相便罢,若执意抵抗,我等也只得动手。”
王翦语气沉稳地说道。
众人点头称是,十万大军已至,若不攻城,岂能收场?
随即,众人继续在周围勘察起来。
大河自大梁北边约十里之处滚滚东流。
鸿沟之水在春夏交替之时,水量充沛,自大梁城东南方向缓缓流淌。
大梁城的护城河正是依赖鸿沟之水。
于是,王翦与诸将商议后,决定决开大河堤岸,引河水灌入大梁,同时修筑堤坝挡住鸿沟之水,并再次决堤,让鸿沟之水一同涌入城中。
两处同时泄水,大梁城势必陷入汪洋之中。
决定之后,王翦立即命令军队在鸿沟下游筑起堤坝,蓄积水流。
同时,从大河西北方向挖掘渠道,直通大梁城。
十万将士日夜不停地劳作着。
咸阳至新郑之间的官道上,一支队伍缓缓前行,不同于急行军的节奏,这支队伍步伐缓慢,仿佛毫无紧迫感。
(https://www.02shu.com/5041_5041031/4227242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