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七国剩四国
她们一个个哭声震天,却无能为力。
燕王喜的这个计策并未奏效,燕军依然被秦军击败,他的性命也随之丧尽。
杨玄回想至此,轻轻摇头,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若是将来灭掉燕国,他绝不会让燕王喜有机会带着三千嫔妃逃走!
不久后,第二日清晨来临。
天还未亮,军队便开始准备炊食,随后在杨玄的命令下,轰然出发,朝着燕国进发。
杨玄留下部分兵力驻守新郑,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向燕国挺进。
韩国与魏国覆灭的消息如风暴般迅速传开。
楚国巨阳城,王宫之中。
宏伟壮丽的宫殿内,楚考烈王端坐高台之上,两侧站立着众多将领。
此刻,群臣正讨论朝政,同时也关注着各国战事,尤其是秦军攻韩一事。
先前韩国派遣使者前来,请求楚国出兵援助,楚国一贯秉持与秦国交好的方针,并未派兵支援,但对这场战事始终有所关注。
由于巨阳城距离新郑、大梁等地并不遥远,消息并非时时传递,而是每隔一段时日才会传至此处。
此刻,他们已经得知秦国派出援军,这支援军抵达新郑城外,正与燕韩魏三国军队对峙,战事或将爆发。
“君上,此次秦与燕韩魏三国交战,秦虽强盛,但燕韩魏联合起来也不容小觑,加之有信陵君统领,胜负尚未可知。”
殿中一位大臣向楚王进言。
楚王轻轻点头,他也认为此战双方势均力敌。
如此最好,若双方两败俱伤,楚国或许能趁机壮大自身。
“君上,依臣之见,秦军此次主将乃是攻灭赵国的杨侯,此人谋略过人,统兵之才极为出众,恐怕三国联军难以讨得便宜。”
另一位大臣则流露出忧虑之色。
不少大臣纷纷颔首表示赞同,赵国并非弱国,却在极短时间内被秦国以极小代价吞并,令楚国君臣感到震撼。
显然,这位杨侯绝非等闲之辈。
“即便三国失败,秦国也会损失不小,我们只需静观其变即可。”
楚王语气平和地说道,他早已决定不插手此事,避免与秦国发生冲突。
听到楚王的话,殿中以春申君为首的几位大臣微微点头,他们同样支持与秦和好的策略。
然而,部分大臣脸色难看,秦国统一之心昭然若揭,若三国覆灭,接下来恐怕便是楚国了。
可惜,他们多次劝谏楚王,却始终无果,楚王不愿与秦国为敌,不愿轻易卷入战事。
“报——”
正当众人议论之际,宫殿之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通报声。
嗯?
楚王与群臣皆惊讶地望向殿外疾奔而来的身影。
莫非是新郑那边传来的消息?这几日似乎没有动静啊!
片刻后,那名士卒快步进入大殿。
“何事?”楚王率先问道。
士卒稍作喘息,恭敬地向楚王答道:
“禀告君上,新郑连夜传来急报,秦军击溃燕韩二十万大军,随后攻占新郑,如今韩国已然灭亡!”
这一句话在大殿内回荡,众人皆惊愕不已。
“什么?”
楚王与群臣难以置信地望着他,脱口而出。
韩国真的灭亡了吗?
“君上,这是详细奏报!”
士卒见楚王等人神情震惊,立刻将详尽的奏折呈上。
楚王一脸难以置信,缓缓展开密报,目光落在上面。
楚王目光一扫,神色愈发凝重,似乎被什么内容深深触动。
“这……这怎么可能?魏国,魏国也灭了?”
楚王猛地站起身,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群臣面面相觑,心中满是疑惑。魏国不是才被提及吗?怎么突然就没了?
密报上写得清楚,魏国信陵君突然后撤,原本三十万联军只剩二十万,随后被秦军十五万击溃,燕军仓皇撤退,秦军随即攻入新郑,新郑坚持一日后,守将开门献城,韩国至此覆灭。
而魏国那边也传来噩耗,大梁遭洪水淹没,秦军另一支军队又在途中截击回援的信陵君,魏国也随之灭亡。
虽未详细记载,但众人已能推测出其中变故。
殿中众人互相对视,眼中尽是震惊。
秦军,竟一举吞并两国!
更令人不安的是,从战报来看,秦军损失不大。
这一下,多少大臣倒吸一口凉气。秦国竟如此迅速地拿下两国,毫无阻碍。
加上赵国,三晋之地已被秦军尽数占据。
整个大殿陷入沉寂,无人开口。
七国如今只剩四国,时间不过一年而已。
“大王!”
殿中一名中年将领忽然站起,打破了沉默。
楚王与群臣纷纷望向他。
“项将军。”楚王稳住情绪,轻声回应。
“大王,秦军行动迅猛,气势逼人,其统一天下的野心昭然若揭。我楚国虽愿与秦修好,但恐秦并无此意,若不早做准备,恐怕难保无虞。”
项燕神情严肃,语气坚定。
楚王与群臣闻言皆神色一紧。
确实,秦军之势已成,若楚国不提前备战,一旦秦国来犯,后果不堪设想。
“项将军所言极是。”楚王略显迟疑地说道,心中仍存余悸。
韩魏两国实力也算不凡,加上十万燕军支援,却在转瞬之间覆灭,秦军之威令人胆寒!
楚国虽疆域辽阔,兵强马壮,但面对秦国如此气势,也明白必须提高警觉,不容丝毫松懈。
当楚国君臣为此震惊之时,韩魏覆灭的消息同样传入齐国,齐国上下亦是大为震动。
齐国朝堂之中,掀起一阵议论,部分大臣提议联合剩余的燕、楚两国,共结抗秦联盟。
然而也有官员表示异议,认为齐国地势险要,只要守住几处要塞,秦军便难以攻入。
如今与秦交好,若此时与秦关系恶化,对齐极为不利,应维持中立,避免卷入战事。
两派官员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齐王建年少继位,尚在掌权初期,性格优柔寡断,一时难以决断。
当韩魏覆灭的消息传至齐楚之际,也迅速送抵咸阳。
这封消息由杨玄亲自撰写,并命士卒连夜送往京城。
咸阳城内,王宫政事大殿之中,是秦国官员日常处理政务之地。
(https://www.02shu.com/5041_5041031/4227240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