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秦:凭斩首封侯,成就无上武神 > 第153章 必除吕相

第153章 必除吕相


但现实却是:大王尚未亲政,太后之权又依赖于他与群臣拥戴,且君臣二人对杨侯信任有加。

即便杨侯权势日增,大王与太后不仅不会加以制裁,恐怕一时之间也无可奈何。

一旦杨侯掌控军政大权,届时朝中还有他吕不韦的立足之地吗?

在大王成年之前,对方极可能凭借军中势力将其彻底铲除。

“吕相,此次杨侯受封,爵位已与您并列,军中威望更是震慑四方,权柄之重,已然成势,欲图对付,恐非易事啊!”

厅中一名门客低声提醒。

吕不韦冷哼一声,心中满是无奈。

他又何曾料到,此人竟能立下如此惊世之功,连破四国!

四国皆为其所平,权势岂能不迅猛飙升!

“吕相,此番您不惜损毁声誉以压制杨侯,虽使其权势一度受挫,却反令其赢得群臣敬重,乃至大王与太后更为倚重。”

“短期内想要扳倒此人,吕相您恐怕难以做到。眼下在下建议,您应当联合太后,借太后的影响力去左右大王,方能彻底将此人铲除。”

吕不韦听后微微点头。如今对方势力已然成形,他必须设法将太后与大王拉拢至自己阵营。然而此事绝非朝夕可成。

“吕相,除了联合太后之外,您还应广布声望,同时暗中结交一批朝臣。”

“除此之外,更需搜集杨侯的重大罪证……待时机一到,便可雷霆出手,将其一举覆灭。”

又有门客接连献策。

吕不韦静心聆听,频频颔首。眼下那杨玄权势已与他相差无几,若想将其彻底打倒,若无十足把握,断不可贸然行动!

就在相府众人秘密商议之际——

侯府,正厅之中!

杨玄端坐主位,气度沉稳。

下方列席者,皆是军中将领。

“可恨!那吕不韦为攫取权柄竟公然打压杨侯,枉他身为我大秦丞相!”

一名将领愤然开口,面露怒色。

“吕不韦包藏祸心,终有一日必遭天谴!”

“杨侯连灭三国,功盖天下,却被吕不韦恶意贬抑,抹杀其功,实乃令人齿冷!”

“幸赖大王与太后明察秋毫,封赏杨侯!否则我等将士,日后谁还敢为国效命?”

“若非杨侯挺身而出,我等之功劳,恐怕也要被那吕不韦尽数湮没!”

众将一边饮酒,一边义愤填膺地议论着。

能入此厅者,无不是杨玄心腹,否则岂敢如此直言不讳?

“好了,诸位,此事已过,往后行事还需谨慎,莫授人以柄。”

上首的杨玄轻抿一口酒,缓缓开口,安抚殿中群将。

“杨侯,末将等谨记!”众人纷纷应声,神情凝重。他们既为杨侯亲信,自知难逃吕不韦耳目。

杨玄微微颔首,继续与诸将谈笑饮酒。

吕不韦,早晚必除!

但时机未至。如今朝政大权尽握于吕不韦之手,满朝遍布其党羽。

尤其此次众多官员竟敢冒犯杨玄威严,公然为吕不韦声援,足见其势力盘根错节。

若此时动手,恐引发朝野动荡,乃至举国大乱。

他唯有静待良机——待李斯等忠正之臣逐步执掌要职,朝局渐稳之时,方是彻底清算吕不韦之日。

此番虽灭三国却未得厚赏,杨玄亦不介怀。只因吕不韦根基太深,纵使他军功再盛,一时也难撼动其权势。

反倒是若锋芒太露,易招致嬴政与赵姬猜忌。

尽管目前二人对他极为信任,但他仍须未雨绸缪。

相较之下,吕不韦为压制他,已不惜代价,步步紧逼。

宴席散去,众将陆续告辞。

眼下秦国战事初定,亟需时间整合三晋之地与燕国故土,短期内不会再起大规模征伐。

而就在这夜更深时——

杨玄正由数名侍女悉心服侍,准备登榻静修,忽有仆从急步来报:有客来访。

杨玄微感诧异:如此深夜,何人前来?

莫非是某位大臣欲向他示好?亦或另有隐情?

他命仆从将来人引至偏厅,随即整理衣冠,前往相见。

偏厅之内,一位年迈老者肃立等候。

“林公公!”

杨玄定睛一看,不由惊讶,认出此人正是先王秦庄襄王生前最倚重的老宦官。

“老奴参见杨侯!”老者躬身行礼,态度恭敬。

“林公公不必多礼,不知深夜至此,所为何事?”杨玄望着他,语气中透着疑惑。

此人特意选在此时造访,必有要事相告。

“不敢欺瞒杨侯。先王临终前曾嘱托老奴,若杨侯有朝一日平定三国归来,便须亲手将一件物事交付于您。如今老奴奉先王遗命,特将此物呈上。”

老宦官神色庄重,随即从怀中取出一只小巧锦盒,递向杨玄。

杨玄接过,只见锦盒密封完好,显然从未开启。

“这究竟是何物?”他目光投向老者,心中明白,对方定知情由。

“杨侯稍后启封便知,小的这就告退!”老太监并未多言,只向杨玄躬身一礼说道。

杨玄微微颔首,命仆从代为相送。

待老太监离去后,杨玄缓步回到内室。

目光落在那方长形锦匣之上,他心中略感好奇,随即伸手开启。

匣中静静卷着一轴华美帛书!

杨玄眉峰微扬,莫非是秦庄襄王留有密令予他?

当下他取出帛书,徐徐展开。

甫一展卷——

杨玄瞳孔骤然紧缩,神色剧变。

待细读其上文字,心神更是剧烈震荡。

反复详阅数遍之后,他双目之中尽是惊愕之色,内心深处却也涌起一阵暖意。

先王,当真极为信赖于他,待他恩重如山!

纵使此次他主动请罪,放弃了受封重赏之机,可仅凭此帛书所载之信重,已远胜万般荣禄!

杨玄郑重将其收起。此物将来或可发挥关键作用,但他衷心祈愿,永不必动用。

许久,他才平复下激荡心绪,继而返身入房,继续潜心修行。

与此同时,先王丧仪既毕,新君登基大典亦已落幕。

秦国上下自此解除国丧禁令。

咸阳城重焕生机,酒肆喧嚣,乐声不绝,市井繁华再度鼎盛。

朝中百官之间宴饮往来,交际频繁,络绎不绝。


  (https://www.02shu.com/5041_5041031/4223327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