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提前布局,远洋电话
周志远被停职调查的消息,成了学生们茶余饭后最劲爆的谈资。
“社会性死亡”这五个字,成了周志远的代名词。
他走到哪儿,都能感受到指指点点的目光和压抑的窃笑。
曾布凡这边,则是另一番景象。
直播反击的成功,不仅彻底洗刷了污名,反而让他“有勇有谋”、“技术流打脸”的人设更加稳固。
“布凡茶语”的生意,迎来了一波报复性消费高峰。
店里忙得脚不沾地,校园合伙人一个个干劲十足。
外界喧嚣无比,曾布凡却异常冷静。
他清楚,打脸周志远,只是清除了一只嗡嗡叫的苍蝇。
真正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商业上的成功,可以积累资本。
想要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他心中那些更宏大的目标,必须掌握核心的技术。
而上官晴那个凭借“奶茶思路”意外突破的科研成果,就是第一块,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块基石。
这天晚上,哄睡了因为孕期容易疲惫而上床休息的上官晴。
曾布凡没有像往常一样处理店铺事务或者复习功课,而是抱着一台笔记本电脑,钻进了小书房。
屏幕上打开的,是上官晴整理好的实验数据、理论推导和那份即将成型的高水平论文草稿。
灯光下,曾布凡手指在触摸板上滑动,仔细审视着每一个关键数据和结论。
他的知识储备,不足以理解所有深奥的理论,但他拥有这个时代任何人都没有的东西。
来自未来的,数据模糊却方向正确的“信息差”。
他回忆着前世零星记忆里,与这个材料方向相关的后续发展。
哪些技术路径被证明是死胡同?
哪些衍生应用成为了未来的爆点?
哪些核心参数和结构,是竞争对手最容易卡脖子的关键点?
“晴晴这个突破,就像是找到了一把万能钥匙的毛坯。”
曾布凡喃喃自语。
“但现在,我们不仅要打磨好这把钥匙本身。”
“还要把未来所有可能用这把钥匙打开的门,甚至制造门的技术,都提前划拉到咱们自己的地盘里!”
专利申请,必须尽快!
而且要形成一个庞大的相互关联的专利池!
他立刻行动起来,将脑海中的想法,转化成具体的“建议”和“问题”。
第二天一早。
上官晴刚睡醒,还带着点慵懒,曾布凡就端着早餐凑了过来,脸上是压抑不住的兴奋。
“晴晴,你那个论文和成果,太牛了!”
他先是一顿真心实意的夸赞,然后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而急切。
“但是,咱们不能光发表论文,就完事了。”
上官晴接过牛奶,有些疑惑:
“嗯?那还要做什么?”
“申请专利!立刻!马上!”
“而且不能只申请你目前这个核心制备方法的专利。”
“我们要围绕它,把所有能想到的衍生方向、应用场景和可能路径,全都申请了!”
他拿起纸笔,一边说一边画:
“你看,你这个核心方法,好比是树干(A)。那么,基于A方法制备出的材料,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的应用(B),算一个分支吧?在高端传感器里的应用(C),算一个吧?”
“还有,如果稍微调整一下A方法里的某个次要参数,得到性能略有差异的材料A1、A2,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是不是又可以衍生出B1、B2、C1、C2……?”
曾布凡在白纸上,画出了一棵不断分叉的“专利树”。
有些分支,是基于他前世模糊的记忆,目前尚未被学界关注的方向。
上官晴看着那棵越来越复杂的“树”,眼睛慢慢睁大,手里的牛奶都忘了喝。
作为科研人员,她自然知道专利的重要性。
通常的思路,是等核心成果成熟、论文发表后,再去申请核心专利。
像曾布凡这样,成果刚出来,就想着布局一个如此庞大的专利网络,她闻所未闻!
“这……这会不会太急了?有些衍生方向还不成熟,只是理论推测……”
上官晴有些犹豫。
“不急不行!”
曾布凡放下笔,目光灼灼地看着她。
“知识就是力量,但没保护的知识,就是给别人做嫁衣!专利就是我们的盾牌和刀枪!”
“现在不抢注,等别人看到你论文,沿着你的思路稍微拐个弯,弄出个B方案、C方案,反过来卡我们脖子,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我们要做的,就是跑马圈地!不管这块地下面现在有没有矿,先把界碑立起来!”
“以后不管谁想在这片领域动土,都得先问问我们同不同意!”
“这就叫,占坑!”
上官晴被曾布凡这番“土匪式”的专利布局论,震住了。
她仔细看着那棵“树”,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科研竞争,有时候比商业竞争更残酷。先行一步,建立壁垒,至关重要。
上官晴深吸一口气,眼神复杂地看着曾布凡。
“你这不是在申请专利,你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啊……”
“嘿嘿。”
曾布凡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不下棋,难道等着被别人当棋子吗?”
说服了上官晴,后面的事情就顺利多了。
两人立刻分工合作:
上官晴负责完善核心专利的技术交底书,确保其严谨、准确、保护范围最大化。
曾布凡则凭借其“天马行空”的“灵感”,疯狂输出各种衍生方向和应用场景的创意。
由上官晴判断其科学合理性和可实现性,并转化成具体的专利申请点。
他们联系了口碑极好的专利代理机构,开启了疯狂加班模式。
核心专利、衍生专利、外围专利……
一件接一件的专利申请文件,被精心撰写、修改、定稿。
曾布凡更是大手笔,动用了奶茶店相当一部分利润。不仅要申请国内专利,还同步布局了国际市场和未来技术高地。
这个过程,也让上官晴再次见识到了曾布凡那可怕的“前瞻性”。
他提出的某些应用方向,以她目前的认知来看,简直像是科幻设。
仔细推敲其底层逻辑,却又隐隐符合技术发展趋势,并非完全胡说八道。
这家伙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
上官晴心里的问号,越来越大。
数周后。
厚厚一摞代表着未来无限可能的专利申请文件,被郑重地递交到了知识产权局,并进入了国际申请的通道。
看着递交成功的回执,曾布凡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第一步,总算迈出去了。
这棵“专利树”一旦成长起来,将是他应对未来更大风浪的底气所在。
就在这时,一通越洋电话,打到了曾布凡那部用于商业联系的手机上。
电话那头,是一个声音温和却带着某种程式化热情的男声,自称是某国际知名科技杂志的编辑。
鱼儿,这么快就闻到味儿了?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935/1111112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