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这时,下首一位来自睢阳书院的教谕忍不住低声嘀咕了一句,声音虽轻,但在安静的屋内却显得格外清晰:

“嵩阳书院这回……可真是扬眉吐气了。前四竟占了三位!李华容、赵思远、钱敬……这几位贤侄的策论,尤其是关于灾后安抚、以工代赈这几条,写得是针针见血,老辣得很啊!真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他说着,话锋似有若无地一转,眼角余光瞟向一旁正襟危坐、面无表情的胡永年胡山长:

“不过……细细品来,这几篇文章的筋骨思路,倒是与那秦陕来的王相公策论很是相近……呵呵,胡山长,贵院弟子真是善于学习,融会贯通得快啊!”

这话里的意味,在场的老狐狸们哪个听不出来?

另一位来自小书院的教谕也跟着点头附和:“确实如此。王相公年纪虽轻,于经世致用之学却见解非凡,嵩阳诸位贤侄能得其启发,加以深化,写出如此佳作,也是下了苦功的。”

这话听着是夸,细品却有点不是味儿。

不过,嵩阳书院的胡山长自始至终板着脸,仿佛没听见那些夹枪带棒的话,只是端起茶杯,慢悠悠吹开浮沫,啜了一口。

只有熟悉他的人,才能从他微微绷紧的下颌线,看出他此刻心情绝非表面那么平静。

他心里门儿清!这帮老家伙,就是酸!

明里暗里嘲讽他嵩阳弟子拾人牙慧!

可他能说什么?

说“没错就是沾光了你们羡慕去吧”?

还是反驳“我们凭的是真本事”?

怎么说都不对劲,干脆装死算了。

很快,张榜的时辰到了。

书院门口的张榜处,早已挤满了人。

那“石院长亲笔注疏”和“亲自点评”的彩头太诱人,谁都想知道,这份殊荣最终会花落谁家。

空气里弥漫着焦灼的期待和低声的议论,一双双眼睛死死盯着那面光秃秃的告示墙。

“来了来了!”有人低呼。

只见两名书吏捧着一张巨大的、写满墨字的大红榜,快步走来。

因为参考人数不多,榜单就一张,而且已经提前刷了浆糊,只听见啪地一声,榜单便已端端正正被贴了上去。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

榜单上,那墨迹淋漓的名字赫然映入眼帘——

第一名:嵩阳书院  李华容

第二名:秦陕游学举子  王明远

“哗——!”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王明远是谁?我竟从未听说过此人!”

“好像是那个秦陕来的解元?”

“果然是他!”

“厉害啊!游学学子,竟然能力压本地学子考得第二名,还是从秦陕来的!”

“不过,听说他师从岳麓书院,而且还是周时雍老大人的高足呢。”

“那怪不得,果然是名师出高徒!”

惊叹声未落,更多眼尖的人已经顺着名次往下看,这一看,更是倒吸一口凉气。

第三名:嵩阳书院  赵思远

第四名:嵩阳书院  钱敬

第五名:应天书院  孙哲

……

“这……这怎么回事?”一个应天书院的新入学秀才弟子使劲揉了揉眼睛,指着榜单,声音都带着惊疑。

“前五里面,我们应天只有一个第五?嵩阳书院占了三个?!不是说咱们两家实力伯仲之间吗?这次……这次差距怎么这么大?!”

他旁边另一位年纪稍长的应天举子脸色也不太好看,皱着眉低声道:“往年确实相差无几,各有胜负。此次……或许是嵩阳那边准备得格外充分吧。”

他语气有些勉强,显然自己也觉得这说法站不住脚。

周围其他书院的学子更是窃窃私语。

“嵩阳这次是下血本了?”

“怕不是请了高人特训?”

“看来这中原第一书院的名头,怕是要稳了啊……”

负责维持秩序、站在榜下的孙山长听着周遭的议论,尤其是自家弟子那难以置信的惊呼,脸上也有些尴尬。

王明远也站在人群中,看到自己的名字高居第二,心中先是一喜,随即看到嵩阳书院几乎包揽一三四名,也是微微一怔。

就在这时,一名穿着应天书院教谕服饰的中年人挤开人群,来到王明远面前,十分客气地拱手道:“王相公,恭喜此番联考名列前茅!院长正在书房相候,想请您过去一叙,不知王相公眼下可否方便?”

王明远心中一动,立刻恭敬回礼:“院长相召,学生荣幸之至,岂敢推辞。还请先生引路。”

“王相公请随我来。”那教谕侧身引路。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927/4230061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