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之后是二甲的十二人,同样以羽林军和神策军居多,只有两人被分去了大理寺和刑部,而杨开竟然也被分到了御史台,任从五品侍御史。
到得这时,长生开始发现不对劲儿了,侍御史乃从六品的职事,杨开以从五品任侍御史乃是降格任用。
不等他反应过来,太监便开始宣读三甲职事,探花姚文仲任羽林军中郎将,榜眼释玄通任少府少监。
宣读完二人的职事,接下来就该是长生的了,但那宣旨太监竟然迟迟没有宣读,而是一脸惊诧的看向面无表情的年轻皇帝。
眼见皇帝无有反应,太监只能继续宣读,“头甲武状元三生子,实补御史台御史大夫。”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不止满朝文武大惊失色,便是长生亦是骇然震惊,御史大夫乃是御史台主官,而御史台不但负责监察弹劾文武百官,还掌管刑律大案,生杀予夺,权力远在大理寺和刑部之上。
不待哗然平息,便有官员捧笏出列,“启禀皇上,下官认为头甲头名补缺欠妥。”
此人言罢,立刻有人出列附和,“臣附议,三生子年少,初入仕途,恐难当大任。”
“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有人带头反对,随后便是一片附议之声,只是片刻工夫已有十余位官员出列反对。
长生并不认识这些人,只能通过他们所站立的位置和官服的颜色判断出众人的大致品阶,这些人穿的多为红色官服,说明他们多为四品和五品官员,不过身穿紫色官服的三品以上官员也有两三人。
并不是所有反对之人都只是简单的附议,随后发声的那些人还陈述了附议的理由,这些人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御史大夫向来由德高望重的老臣担任,而他资历太浅,对朝局政务不够了解,威望也不足以服众。二是御史大夫多为文官,而他是武举出身。三是他年纪太小,缺乏历练。
如果只有这十余人反对,局面也不至于失控,但墙倒众人推,眼见反对的人越来越多,一些摇摆之人也纷纷加入了反对阵营,没过多久反对的官员就增加到了三十多人。
今日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共有一百六七十人,其中还不乏年老中庸,尸位素餐之辈,三十多人反对,局面即将控制不住了。
有反对的,自然也有赞同的,随后陆陆续续有人鼓起勇气出列说话,对众人进行反驳,反驳的理由是御史台虽然监察百官,办理要案,其在朝廷的地位却在六部之下,御史台不入六部,御史大夫不入九卿,由年轻人担任御史大夫并不违制,亦无不妥。
亦有人以大汉名将霍去病为例,十四入伍,十七出征,十八封侯,勇冠三军,御史台公务繁重,正需要长生这种年轻有为,精力充沛的长官。
至于反对之人诟病长生武举出身,反驳之人亦是据理力争,只道朝廷任用官吏向来只看品级,不分文武,御史大夫乃从三品的官职,而长生现在官居从三品,担任御史大夫合情合理。
虽然维护圣意之人慷慨陈词,奈何人数较少,只有六七人,而出列反对之人足有三四十,局面仍是不利的一边倒。
不过维护圣意的这些人虽然人数较少,却敢于慷慨陈词,据理力争,并不畏惧对方人多势众,根据几人沉稳的语气和坚定的神态来看,类似这种朝堂争吵的情况之前应该多次出现过,他们并不怯场。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887/4232840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