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太子爷放心,奴记得,毯子早已给加了!”
朱常洛满意的点了点头,大伴举荐的这位内侍不错。
有眼色,会办事,难得的是他能把皇孙照顾的很好。
自己已经很少听到孩子的哭声了。
亭子里,王秀才忙着见礼互道姓名,余令忙着看景,然后盯着忙碌的奴仆,暗暗思考着他们会不会是太监。
如果是,自己该怎么开口,是直接问,还是先塞点钱再问。
王秀才碰到了鱼巷年,他算是找到了组织,鱼巷年拉着王秀才,大声道:
“来来,老王我给你介绍一位大才,这位是幽忧子卢照邻的后人卢国霦,字公瑜,号昆石先生!”
王秀才闻言一惊,连忙拜见。
余令也是一惊,赶紧偷偷的打量这个卢国霦。
他不是认识卢国霦,而是被幽忧子卢照邻这几个字给镇住了,这位家世厉害,家族传承这么久远。
两人见礼后,卢国霦望着余令道:“王先生,这位是?”
“劣徒余令!”
余令赶紧道:“小子余令,拜见卢先生。”
王秀才也看向卢国霦身后的一小孩,笑道:“公瑜兄,这位是?”
“哦,犬子,在下的犬子”
卢国霦见儿子无动于衷,还在左顾右盼的,抬腿就是一脚:
“逆子,快,见礼!”
卢国霦身后头上扎着三塔头的孩童往前一步,认认真真行礼道:
“小子卢象升拜见王先生,拜见鱼先生。”
余令彻底的呆住了,愣愣的望着这个叫做卢象升的孩子,这是继秦良玉之后自己见到的又一猛人。
原来,他小时候是长这个样子啊。
他这发型,哎呦喂,真是萌死人了。
明朝小孩十五岁之前的头发,
(ps:明代276年间,一共录取的秀才总数是40万,平均每年1300人,平均下来一个省也就一百人左右,如果以每个省有5000读书人取100人来计算,录取率是2%,约和当今的211大学录取率大致相当。)
“你为什么老是看着我?”
卢象升觉得自己遇到了麻烦事情了。
自从坐定了以后,旁边这个叫做余令的总是看着自己,然后在那里偷偷的笑。
“你的名字是湛卢的卢,大象的象,升降的升?”
卢象升没有说话,这话他已经回答四遍了,旁边的余令这是在问第五遍。
他总觉得这个跟自己一般大的人有点不对劲。
头发梳成大人模样就算了。
就连眼神都和大人一模一样。
卢象升不说话了,余令也没有办法,但余令确定这个人真的就是卢象升。
酒宴马上开始了,大家还不熟,都在互相打量,认识的则小声的寒暄着。
余令是童子,需要跪坐在自家大人后面,是不能乱跑的。
这场酒宴的人很多,护卫也很多,孩子也多。
像余令这样的“娃娃”几乎每个大人后面都有一个。
小的六七岁,大的十七八到二十岁不等。
这些人和余令一样,来看热闹增加见识,来交际,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以后做准备。
在大明考科举,光有学问只能算成了一半,另一半就是得拥有过硬可靠的“人脉资源”。
也就是得有人作保。
没有作保你就是再厉害,也只是能读能写罢了,做官和你无缘。
科举考试的第一步就是同县的廪生作保。
他们不单是担保,也是要确认你三代以内是“清白”的。
证明县里有这个人,而不是别人顶替的。
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互结”。
也就是考生之间相互作保,证明彼此是考生本人,不是替考或是别人替代。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884/4235336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