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沈毅望着余令,越看越觉得满意。
“天色不早了沈大监,小子也要告退了,中秋这就这么定了,小子再去苦大师那里一趟,也顺便告诉他一声!”
“嗯,你自己走,我不送!”
“不敢!”
从龙首原下来,余令直奔大慈恩寺。
门开了,迎接自己的是苦心的师弟苦无大师。
“苦心大师呢?”
“回小余大人的话,师兄知道你会来,他说,你若来,就让我告诉你,他已提前出发了,京城见!”
“啥,他走了?”
苦无大师双手合十,笑道:
“对,师兄已经在昨日离开,准备步行去京城!”
“步行?”
见余令瞪大了双眼,苦无大师笑了,眼眸里突然迸发一种别样的光彩来。
他侧开身子,望着大殿道:
“圣祖行万里求真经,师兄走千里路去京城只是小事情!”
余令担忧道:“路遇贼人咋办?”
“阿弥陀佛,圣祖当年行万里求真经,也是孤身一人!”
余令望着苦无,头一次觉得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竟然能带着杀意。
苦心大师走了,余令就很少去大慈恩寺了。
不是余令不喜欢苦无大师。
而是余令觉得自己每次去看大雁塔心情都会莫名的不好,总觉得缺点什么。
余令现在没事的时候一般都会在地里闲逛。
今年的长安依旧干旱,挖的那些池塘开春的时候是满满的一塘水。
春季一过就是半塘,看得愁人。
好在所有人都吃过缺水的亏。
如今只要不忙,所有人都会自发地去把塘加宽,加深。
希望它能存更多的水,希望能浇灌更多的土地。
目前的状况虽好点,但依旧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如今的余令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土豆,红薯上了。
土豆已经大面积种植了,等到明年,后年....
余令计算过很多次……
最多三年,就能席卷长安。
这是余令当初认为的,眼下余令不这么认为了,他认为自己可能永远看不到土豆满长安的胜景。
原本余令以为有了土豆,大家都会种植土豆。
土豆耐干旱,不挑地,菜园里能种植,山坡上也能种。
然后种满长安,家家户户都有土豆吃。
可现实根本就不会按照余令想的这么走,跟着余家的这批佃户,他们今年种土豆只会种半亩地。
哪撒种子有多的,他们也不会多种。
余令开始以为大家害怕种的多了存不住浪费了。
可问了一大圈之后余令发现,哪怕没有种土豆的也知道土豆易于储存还能当粮食吃。
但,他们就是不愿意多种。
跑了几趟衙门,问了沈毅,问了各村的里长,余令终于明白了缘由。
不是土豆不好,也不是大家不愿意将自己的土豆都种满产量高的土豆。
而是不敢。
根源是在朝廷的收税制度上。
大明的税收制度和其他王朝其实并无多大区别,税收也分为两大类别,分别是本色和折色。
本色是米、麦、黍、粟、豆等粮食产物。
折色是可衡量等同米、麦、黍、粟、豆等粮食产物的物品。
如丝、绢、布、银、钞等。
“一条鞭法”之后折色可以继续用丝、绢、布代替,但也可以用银子。
在折色和本色里没有土豆。
因为没有这些,百姓就不敢大面积种植。
先不管能不能卖出去再说,把自己的地里都种上土豆缴税怎么办?
在朝廷没有明确的章文颁布下来,靠天吃饭的老百姓怎么敢冒这么大险。
余令直到此刻才明白王员外为什么当初敢用祖地来买土豆了。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884/4235305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