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章
——不若准许草原建城之民夫自愿就近安家,再迁移其家眷,或迁移关内自愿迁移之百姓,依朝廷分田分地之政策允其划分部分区域草原自有,再半价售卖牛马羊予其自力更生,效仿草原牧民。
——若能如此,则数年之后汉蒙一家亲,草原彻底人心思定……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再看左下角处,郝然盖着蒙古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的大印。
这还没完呢。
朱棣仔细一瞧,这份公文的左边还有另一段批语。
却是朱七牛以掌管大明百姓户籍之户部之户部左侍郎之名义对这份公文天花乱坠的夸奖了一通,就跟这份公文其实是另一个官员写的、朱七牛只是以左侍郎官身尽职尽责的审核一般。
而在这段批文的左下角,郝然还盖着一个户部左侍郎的大印。
就……自说自话呗。
这跟左手倒右手有啥区别?
关键你还自己写那么大一段话夸自己出的主意,你是有多厚的脸皮啊!
以前的公文都是老一套的流程,哪怕都是你自己批改,自己盖印,我还没觉得有啥不对,如今碰上这样需要关内大肆更改现有流程的公文时,我才发现我真是小看你了!
朱棣苦笑连连的合上奏折:“以地方布政使的名义上奏折,建议迁徙大量百姓过来,再以户部左侍郎的名义批复,这下只等皇帝盖上皇帝之宝,这份公文便能彻底通行天下,征召百姓迁移了,七牛啊七牛,你还真是想的够周到。”
朱七牛嘿嘿一笑:“那年我双手插兜,不知道什么是对手。”
“哈?”
“没什么。那你说皇帝会不会同意?”
朱棣道:“虽然本王对文治不太擅长,但也多少了解一些。
就像你的奏折里说的那样,虽然各地都在仿效你的应天府模式,试图也把水库、农场、新城等一一建造起来,但因为各地官员的能力参差不齐,建造速度嘛,也各不一样。
这便导致许多地方的百姓根本就没有太过受惠,有的地方尽管只隔着一条马路,这边是这个县,另一边却是另一个县,这个县富得流油,另一个县却穷的底掉。
如此一来,许多还是过去那个模式的地方的百姓嘛,日子清苦自不必说,还整天盼星星盼月亮想要跟其它地方的百姓过上一样的日子,这种煎熬可不好受,真不如直接搬出一部分到草原来,好让没被搬出的百姓多分一些田地,吃饱一点。”
想了想,朱棣又道:“而有的地方呢,新城建了,农场也集中搞了,水库修了,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可也就是烈火烹油,繁华一时罢了。
一旦相当一部分百姓无事可做闲下来,孩子又越生越多,难保就不会导致人口过剩,负担太大,可碍于户籍制度,他们又不能轻易离开居住地去外地。
若能迁移一部分出来,倒也能缓解压力,保障当地正常的经济发展。”
朱七牛挑了挑眉。
不愧是明实录上被大书特书的明成祖!
看待问题还挺透彻,有点圣主明君那味儿了。
可惜有我朱七牛在,你只能安安心心当个王爷,别想抢我们雄英的皇位。
╭(╯^╰)╮
朱七牛叫来一个衙役,将用蜡封存过后的奏折递了过去:“交由通政使司尽快送往京城。”
“是。”
事情都解释清楚了,朱棣却还不急着走,还搁那儿分析朱七牛的用意呢。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828/4240747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