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


却也因此带来了一些问题。

其一,许多卫所里的士卒的亲属选择闯关东挣钱,那卫所里的农场里的田地便难免缺人照顾,到了秋收时节,卫所的长官一查账,好嘛,粮食比起前两年减产了两成。

其二,因为许多大明商人过去朝鲜进货,然后转卖,一旦东西在金州卫码头这边囤积过多,而货款来不及收取,他们便会找当地贷款,这直接导致当地时不时就会货币短缺,进而发生通缩和物价暴跌。

其三,这些商人把货一卖掉,立刻就是大把币钞落进口袋,他们一高兴,便会大把消费,再加上去朝鲜做活路的人偶尔也会寄钱回老家给家里人用,一旦这两种现象撞到一起,好嘛,顿时就是货币过多而需要的其它商品过少,往往就会造成通账和物价上涨。

金州卫这样的情况却也不是个例。

事实是,每次朝鲜那边大批量进货或卖货时,跟他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大明各州府乃至各县城就会短时间内或个别行业出现通缩或通胀。

有的时候,通胀跟通缩甚至会同时发生。

打个比方,朝鲜现在差不多有一千来万张嘴等着大明这边的粮食,这么多人一天下来,少说也得几百万斤粮食和其它难以测算的瓜果、蔬菜、肉类。

为了凑齐这个数,朱大牛和朱二牛不得不将手伸进更远的地方的农场的库房。

他们每买一次,当地的库房就要被清空不少,那当地的粮食蔬菜等可不就价格上浮了吗?

这是通胀。

而当他们卖出其它一些东西,比如桃花仙、红缎等,立时就打压的其它同类型商品价格下沉。

这是通缩。

他们若是一边买一边卖,当地的整体经济形势便成了一边通胀一边通缩,往往百姓昨天去买两样东西,今天再去买同样的东西时,就会发现一样东西比昨天贵了,一样东西却比昨天便宜了。

这种现象整体来说还是偏好的,最起码说明大明经济有活力,人们能靠着它谋生,而且它们往往发生的时间不长,对百姓的生活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尽管它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从最开始一两个月一次到后来的隔三差五就来一次,就跟大海潮起潮落似得。

“这怎么能说没有什么影响呢?这位大人,一看你就是富家子弟出身,不懂老百姓的辛苦。

作为普通老百姓,尤其是贫穷老百姓,一斤米的价格浮动个一两毛,那也是很让人心疼的。

比如某个百姓家里今天来客人了,而家里刚好没米了,他要去买十斤,可他去的时候发现米价比昨天涨了一毛,这十斤米就要多花一圆啊!这可是一圆!一圆!”

金洲卫指挥使司衙门里,听完金州卫指挥使关于地区经济形势的汇报,乔装打扮才低调混进来的朱七牛痛心疾首的指责道。

正暗暗思索着去云南修铁路的斌王殿下怎么会跑到自己这里来的卫指挥使整个人都愣住了:“王爷,话不是这么说。

老百姓都习惯于各种东西的物价频繁变动了,所以一般家里都有囤一些米面之类的东西的习惯,就连那些酒楼饭馆也是如此。

所以这种变动真的不打紧的,又不是像那些商人一样一买就是几万斤几十万斤。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828/4240719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