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真千金随母改嫁,通兽语震撼全军 > 第97章 诊金一块

第97章 诊金一块


想通了这一点,张红军一咬牙,猛地一拍大腿!

“行!陆神医,您说的这三个条件,我们都答应了!我这就回去跟乡里汇报,保证给您办得妥妥帖帖!”

“好。”

陆云苏终于点了点头,算是彻底应下了此事。

一场足以改变周家命运的谈判,就在这顿午饭间,被陆云苏轻描淡写地敲定了。

直到张红军和董志强  满脸红光地离开,周家人还都有些恍如梦中。

许曼珠看着自己女儿那张过分冷静的脸,嘴唇翕动了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

“苏苏……你……你真的要当那个……赤脚医生?”

“嗯。”陆云苏应了一声,给母亲碗里夹了一筷子肉,“妈,以后你和叔叔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一句轻飘飘的话,却让许曼珠和周衍之的眼眶,瞬间就红了。

他们看着陆云苏,心中百感交集。

这个家,自从来到了和平村,已经开始由这陆云苏,来为他们遮风挡雨了。

*

乡里的效率出奇的高。

或许是张红军和董志强回去后添油加醋地汇报了陆云苏的“神乎其技”,又或许是“赤脚医生”这个身份本就是上面大力扶持的政策。总之,不过三天时间,盖着县政府鲜红大印的正式批文,就由张红军亲自送到了周家。

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兹任命陆云苏同志,为和平村合作医疗站赤脚医生。其家属周衍之、许曼珠、章佩茹……等人,可作为医疗助手,协助其工作,免除集体劳动,每日按满工分计算。】

当那份文件被郑重地交到陆云苏手上时,周家人知道稳了。

从这一刻起,他们在这个陌生的村子里,才算真正扎下了根。

张红军对陆云苏的态度,已经从最初的客气,演变成了近乎敬畏的恭敬。他不仅带来了文件,还带来了村委会的另一个决定。

“陆神医,您看,您现在是我们和平村的医生了,总得有个像样的看病地方。”他搓着手,指了指周家院子旁边那几间因为年久失修,几乎快要塌了的泥坯房,“村里合计了一下,决定出工出料,帮您把这几间空屋子修葺一下,给您隔出一间专门的诊室和药房。您看成不?”

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陆云苏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她点了点头:“有劳大队长费心了。”

村里的行动力是惊人的。

第二天一大早,村长董志强就带着村里最好的几个泥瓦匠和木匠,扛着工具,带着和好的黄泥、稻草,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周家。

一时间,周家院子里叮叮当当,热闹非凡。

破损的墙体被重新用混合了稻草的黄泥糊得严严实实,摇摇欲坠的房梁被换上了崭新的木料,原本漏风的窗户也被安上了干净的木窗棂和玻璃。

陆云苏全程都在一旁看着,偶尔提出自己的要求。

“这间做诊室,光线要好,窗户再开大一些。”

“这里,帮我打一排药柜,要分层的,至少一百个格子。”

“那边再隔一间,放一张单人床,做出诊室和病房分离的样子。”

她的要求专业而细致,条理清晰,完全不像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倒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医师在规划自己的地盘。那些匠人听得一愣一愣的,手上的活计却不敢有丝毫怠慢,完全按照她的吩咐来办。

短短五天时间,一个崭新的乡村卫生室,便奇迹般地出现在了和平村。

张红军还特意请了乡里写字最好的文化干事,用红漆在一块光滑的木板上,写下了六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和平村卫生室。

木牌挂上去的那天,几乎半个村子的人都跑来围观。

当他们看到卫生室门口,另一块小一些的木牌上用墨笔写下的规矩时,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诊金:每次一元。急症重症,另议。】

“啥玩意儿?看一次病要一块钱?”一个精瘦的汉子瞪圆了眼睛,声音都变了调,“抢钱啊这是!乡卫生院的挂号费才一毛钱!”

“就是啊!一块钱,都够俺们家买十斤粗粮了!这病看得起吗?”

“她不是赤脚医生吗?不是国家发补贴的吗?怎么还要单独收钱?还收这么贵!”

质疑声、抱怨声、窃窃私语声,像是潮水般涌来。在这个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的年代,“一块钱”的诊金,无疑是一道高不可攀的门槛,足以将百分之九十九的村民拒之门外。

人群的议论声越来越大,甚至有几个好事者已经开始鼓噪,说要去乡里举报她乱收费。

就在这时,一道洪亮的声音压过了所有的嘈杂。

“都吵吵啥!”

村长董志强不知何时挤了进来,他黑着一张脸,往门口一站,双手叉腰,活像一尊门神。

“嫌贵?嫌贵你们别来看啊!谁家用枪指着你们了?”他唾沫横飞地骂道,“你们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也好意思来找陆神医?村西头的老李叔那里看不行吗?一毛钱的药费都给你们免了!”

“陆神医这是什么水平?那是能从阎王爷手里抢人的活菩萨!你们忘了张海如家的婆娘了?眼看一尸两命,硬生生被陆神医给救了回来!我花了4500,才救了我儿子的命,你们这一块钱算个屁!”

董志强一番连珠炮似的抢白,骂得众人哑口无言,一个个面红耳赤。

确实,跟那4500比起来,一块钱的诊金,好像……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更何况,人家牌子上写得清楚,急症重症,价格另议。这一块钱,恐怕还只是个起步价。

陆云苏站在诊室门口,对外面的一切充耳不闻。她心里清楚得很,这个门槛是必须设立的。

以她如今在村里闯下的“神医”名头,如果免费看诊,不出三天,别说和平村,方圆十里八乡的病人都能把她家的门槛踏平。她就算是铁打的,不眠不休也应付不过来。

她懂医术,也愿意救人,但前提是,她不能把自己活活累死。

一块钱的诊金,能自动过滤掉那些无关紧要的琐碎,为她留下真正需要救治的病人。

*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814/4239625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