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大概是本地人的乐观心态,即便肉眼可见的生活艰苦,却依然笑呵呵的,还有人围在一起打一种长条形的纸牌。
常威没有停留,顺着河堤一路溜达着。
川都的内涝严重,这地方早年间没人敢住,怕江水淹上来,现在没人重视,堤坝也修得一般。
街道边有一座孤零零的老屋,它仿佛被时间遗忘,静静地伫立在那里。
门前用小黄竹扎了篱笆,院子干净不见杂草,连粗石磨和青石门槛都看不到苔藓。
街道对面的灯火照映过来,门前的石阶上,一位老人静静的坐着,仰着头看向天空,在他身边是一根磨的发亮的拐杖。
“这位大爷姓魏。”杜野看常威停留良久,轻手轻脚走过来,小声道:“今年六十五了,是位孤寡。”
常威收回目光,拿出烟点燃一支,“你怎么会认识他?”
“是常妲认识。”杜野接过烟解释着,见常威好奇,便继续道:“魏大爷经常去菜场捡烂菜叶,常妲买菜的时候见过几次,她经常会过来送点吃的。”
常威点点头,大姐能做出这种事他丝毫不奇怪,他看着老人道:“六十五,还是孤寡,没人管吗?”
杜野重重的叹了口气,“听说以前街道管的,不过今年开始粮食紧张,能分配给他的也少了很多。”
“他没结过婚?”常威看着小院的整洁,不觉得这是个老单身汉的生活状态。
“老伴前些年病死了。”杜野小心翼翼的看着常威的脸色,抿了抿嘴唇,轻声道:“他还有四个儿子,出川抗日,全部战死了。”
常威心悸了下。
他的脑子里一直回荡着两个字:川军。
“他老伴不识字,抗战胜利后人家来送阵亡通知书,魏大爷不敢告诉老伴,就说是儿子写的信,战争胜利了,要回来了,老伴就天天坐在石阶上等,最终也没等到。”
常威的心沉了下去。
真不知道老人是怎么扛过这些岁月的。
他的生活,就像这老屋一样,充满了岁月的痕迹和无尽的孤寂。
“小鬼子没打到川省,但是这里的牺牲也很惨烈,据说打完仗后,几乎家家戴孝。”杜野喟叹着,这是他来川省前不知道的事情。
没想到这里才是抗日付出最多的地方之一。
他在调查厅里查到了相关的数据。
川省征工在340万人以上,抗倭战争中国家总计支出14640亿元,川省就负担了约4400亿元。
川省出粮也最多,仅1941年至1945年,共征收稻谷8228.6万市石,占全国征收稻谷总量的38.75%、稻麦总量的31.63%。
当第一缕阳光勉强穿透老屋破旧的窗棂,洒在魏大爷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上时,他已经起床了。
没有热腾腾的早餐,只有几片干硬的窝头和一碗已经凉透的白开水。
他慢慢地咀嚼着,仿佛在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家具简陋得几乎所剩无几。
一张破旧的木床,破旧的桌椅,几件换洗的衣物,还有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那是他唯一的全家福,也是他心中唯一的慰藉。
每当夜深人静时,他都会轻轻摩挲着那张照片,回忆起往昔的欢声笑语,眼中闪烁着泪光。
亲人的离去不是一场暴雨,而是漫长的潮湿,困在这潮湿中,在每一个波澜不惊的日子里,掀起狂风暴雨。
“魏爷爷,魏爷爷。”常小蛮被常妲牵着,一走一蹦的跳上石阶,大声朝屋里喊着。
江风把笑声和说话声吹来,老人的精神瞬间振奋,他杵着拐杖起身,先看了看身上的衣服,又抬起袖子闻了闻,这才放心的慢慢走去开门。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760/4245341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