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宋濂虽然受限于时代,并没有常升那般远见卓识。
但仅凭一颗公心。
便明锐的察觉到了这项临时制度对于人心向背的影响和隐患,并果断喊停,这份操行,实在无法不让人敬佩。
常升也诚心的请教道:“还请宋师教我。”
宋濂又斟酌了许久,这才说道:“我们的确无法禁止这种行为,我们只能尽量确保其他人在使用这种手段时,尽可能地秉持一颗正心,使之达到用之正则正的效果。”
“但牌匾、立像之事,绝不能再由朝廷出面。”
“至少不能成为定制。”
“倘若想让这些大儒积极举荐人才,又不急功近利,必须将他们着眼所争的一时之利,引为争一世乃至万世之名。”
“所以,老夫以为,朝廷可以令一桃李天下,学生成材,且大多品行端正,正在朝为官,且为国立下功勋的大儒弟子以功为其师奏请恩赏。”
“待朝廷严加核查后。”
“再御赐匾额,立碑立像。”
“其碑文中,尽可不说大儒生平功过。”
“只需将其教出了多少为国建功的弟子,以及弟子功绩勒于石上,其表率之效自然成矣。”
“届时,即便仍有追逐名利之大儒。”
“要想获得朝廷匾额,立碑立像,也必须正根、正心、正形为弟子做榜,并悉心教导弟子成才。”
“如此,不仅可以提高朝廷牌匾,立碑立像的价码。”
“也可使得天下儒生都将忠君爱国,尊师重道的道理贯彻一心。”
当听完宋濂对试科举推行的改进方案。
常升和道衍的脸上都满是佩服。
姜还是老的辣啊。
要么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
人家这七十年的人生智慧,虽不说比常升两世为人强过多少,但人家这心胸和境界,那真叫一个妥妥的碾压。
不服都不行。
原本常升还准备以其他的方式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甚至另起炉灶。
但就宋濂眼下提出的改进方案而言。
无疑更对老朱的胃口。
也更容易安定想要插手试科举的各方势力的心。
“宋师果不愧为天下人文表率。”
“此番境界,着实让学生大开了眼界。”
听着常升由衷的赞叹,宋濂却笑着摇了摇头:“论聪明才智,老夫差你们远矣,看见你们,老夫才深刻领会了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世新人换旧人的道理。”
“空活了这七十载,对你们,老夫仅有一言忠告。”
“你们身为朝廷钦差,代表的是朝廷的颜面,所作所为,当奉行四字——正大光明。”
“但凡能以正道践行之事,便绝不可贪图一时之便。”
“需知善假于鬼蜮伎俩者,必深陷鬼蜮。”
“待到此间事了,你们折返应天后,老夫觉着你们都可以去读一读《楞伽经》和《金刚经》。”
面对宋濂的提醒,常升和道衍心中都有不小触动。
彼此对视一眼后。
都再次起身向宋濂执礼道:“学生(贫僧)多谢宋师指点。”
宋濂也不在意的摆摆手道:“时候不早了。”
“都回去暂歇吧,下午还要与苏州府各家大儒名士们会晤,到时还有的你们操心伤神的时候呢。”
说罢。
宋濂便自顾自的让仆从给自己安排厢房去了。
留下的常升和道衍仍旧坐在正堂。
两人都沉默了许久。
道衍才缓缓开口道:“难道贫僧的路真的错了?”
常升轻笑了一声,神色坚定莫名的说道:“大和尚,你不会被宋师一说,就要放弃践行毕生所学的愿望吧。”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632/4258595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