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分化内阁!
对于苏无忌这位太后宠臣,小皇帝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杀机!
毕竟,若不是这苏无忌,曹德贵也不会死,太后也不会继续耀武扬威到此刻!
不过小皇帝也知道此刻不是杀苏无忌的时候,暂时咽下了这口气。
当然,若是他知道,他头上那顶绿帽子也是苏无忌所赠予,估计会不顾一切的将苏无忌碎尸万段,当场细细砍成能做馄饨的臊子!拿去喂狗!
“众卿免礼平身。”
赵如构淡淡道:“张阁老乃国之柱石,突遭此难,朕心甚痛!此案关系重大,所以朕特来亲自过问。苏无忌,汪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人犯何在?”
苏无忌抢先一步,躬身道:“启禀陛下,奴才苏无忌奉太后懿旨查案,东厂汪直却强行提走关键人犯,如今人犯已在东厂诏狱内突然身亡,并留下这份所谓的‘认罪书’,企图将此弥天大案定性为意外!奴才怀疑东厂杀人灭口,包庇真凶,正欲押解汪直面见太后!”
“哦?有这等事?”赵如构眉头紧皱,看向汪直,语气陡然转厉:“汪直!朕让你查案,你便是如此查的?竟让人犯在你东厂诏狱内自尽?你该当何罪!”
汪直虽被刀架着,却立刻摆出一副惶恐又委屈的模样,磕头如捣蒜的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老奴有负圣恩,看守不力,罪该万死!可……可那犯人是咬舌自尽,发现时已然来不及了……这认罪书,确是从他身上搜出,字迹指印都对得上……老奴纵然万死,也不敢欺瞒陛下啊!”
“这真的就是犯人畏罪自尽啊!”
赵如构听着,脸上怒容渐渐平息下来,他沉吟片刻,叹了口气:“罢了!既然人犯已死,又留下了认罪书,承认是意外所致……看来,张爱卿确是遭了无妄之灾,实在令人扼腕。”
小皇帝轻描淡写地,就要将这明显的谋杀定性为意外!
“陛下!”苏无忌心中大急,还想争辩。
但赵如构却抬手打断了他,目光落在秦猛架在汪直脖子上的刀,语气微冷:“苏提督,即便汪直有失察之罪,你带人强闯诏狱,刀挟朝廷命官,也太过放肆了!还不让你的人放开汪公公!”
苏无忌心中怒火翻腾,却知皇帝明显偏袒东厂,此刻若强行对抗,便是抗旨不遵。他咬着牙,对秦猛使了个眼色。
秦猛冷哼一声,收刀后退,但仍警惕地站在苏无忌身侧。
赵如构这才满意,对汪直假装严肃道:“汪直,你办事不力,致使要犯殒命,死无对证,罚俸三个月,以儆效尤!日后若再出纰漏,定不轻饶!”
罚俸三个月?这简直比挠痒痒还不如!
毕竟东厂有的是来钱道,谁靠俸禄活着啊!
“老奴谢陛下隆恩!老奴定当谨记教训!”汪直连忙叩首,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至于此案。”赵如构最终一锤定音道:“既然人犯已认罪伏法,便依此结案吧。张阁老的后事,着礼部风光大办,以示朕心哀悼。”
说完,他不再看苏无忌那铁青的脸色,转身登上龙辇,仪仗簇拥着,浩浩荡荡地离去。
这哪里是来关心案子的,分明是来给汪直撑腰擦屁股的!
小皇帝之心,真是路人皆知,再也不装了!
看着皇帝远去的背影,苏无忌紧紧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他明白,在皇权的偏袒下,张巡的死,注定只能成为一桩“意外”。
东厂再一次,凭借着小皇帝的支持,有恃无恐,无天无法!
这时,汪直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被弄皱的衣袍,走到苏无忌面前,脸上带着胜利者的阴笑,低声道:“苏提督,别以为就你有靠山!这天下,终究是陛下的天下!识相的就早点投靠陛下,还能保住你的荣华富贵!否则……呵呵!”
“那车夫怎么死的,你就会怎么死!”
苏无忌听着这赤果果的威胁,冷冷地盯着他,目光如刀,一字一句道:“汪直,你干爹曹德贵死前让我带你带句话!”
“什么话?”汪直闻言一愣,问道。
“他事他在下面等你父子团聚,一家人整整齐齐!”苏无忌冷笑一声回答。
话罢,苏无忌收剑而走,任由汪直气的原地跳脚!
今日没有杀了汪直,这仇,他苏无忌,记下了!
来日,若不将他细细的砍成臊子包成饺子,他苏无忌誓不为人!
……
一个多时辰后。
带着一身未能完成任务的愧疚,苏无忌回到了慈宁宫,向太后复命。
他详细禀报了东厂如何抢先提人,人犯如何“恰到好处”地畏罪自尽、皇帝如何亲临偏袒,最终如何将此弥天大案轻描淡写定性为“意外”的整个过程。
上官嫣儿端坐于凤座之上,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只有一层冰寒的怒意在她眼底凝聚。
当听到小皇帝赵如构那明显偏袒的处置时,她放在扶手上的手指微微收紧,凤眸之中最后一丝对养子的温情也彻底消散。
“哀家知道了。”待苏无忌说完,上官嫣儿的声音平静得出奇,却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
“此事,错不在你。是哀家低估了他们的狠毒与无耻,也高估了皇帝的……良知。”
她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宫阙,语气转冷道:“他们以为杀了张巡,让周明远坐上首辅之位,便能掌控内阁,进而逼迫哀家彻底放权?痴心妄想!”
她猛地转身,凤目之中精光闪烁,已然有了决断:“既然他们不仁,就休怪哀家不给皇帝情面了!”
“陛下年幼,近来行事愈发乖张,易受奸佞蛊惑。之前哀家怜他,给予部分监国之权,望其历练。如今看来,为时过早,且其身边小人环伺,恐于社稷无益。”
上官嫣儿语气果断,对着容姑姑道:“传哀家懿旨:即日起,陛下当以进学修德为重,每日需至上书房,由翰林学士悉心教导经史子集,治国之道。此前交由陛下处置的部分监国权责,悉数收回。无哀家准许,陛下不得随意出宫,亦不得随意接见外臣,需静心读书,以期来日!”
这一招,可谓釜底抽薪!直接以“学业为重”的名义,将小皇帝圈禁在上书房,收回他刚刚尝到甜头的权力,更切断了他与安亲王、周明远等外朝帝党势力的直接联系,使其无法再像此次一样,亲自下场为东厂站台。
“娘娘圣明!”苏无忌躬身道,心中佩服太后果决。看来上官嫣儿能垂帘听政十几年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之前是不想和皇帝斗,现在想斗了,一出手便是杀招!让小皇帝老老实实读书去!
但苏无忌知道,这还不够。内阁首辅之位即将落入帝党之手,必须对这位首辅进行限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娘娘!”苏无忌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帝党如今最大的倚仗,便是即将到手的首辅之位。然,内阁之制,并非铁板一块,仍有可操作之处。”
“哦?”上官嫣儿看向他问道:“你有何见解?”
“奴才近日翻阅太祖实录,略有所得。”苏无忌道:“太祖皇帝当年为何废宰相而设内阁?便是因为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过于集中,易生权臣,威胁皇权。故而设立内阁,由三五位大学士共同参与机务,分散相权。”
他话锋一转:“然而,如今之内阁,虽有多位阁臣,但首辅权柄依然过重,有最终票拟拍板之权,几近昔日宰相。若首辅心怀异志,与外人勾结,则内阁易成其私器,于娘娘掌控朝局大为不利。”
上官嫣儿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
“奴才以为,可效仿太祖分散相权之初心,进一步分化内阁之权!”苏无忌熟知五千年历史,当即想出应对之策道:“内阁阁员,并无定数。娘娘何不下旨,增补阁臣,令内阁阁员增至九人!”
“九人?”上官嫣儿微微一怔。
“正是!”苏无忌继续道:“人多则心杂,力分则势弱。九位阁臣,背景各异,利益不同,帝党难以一手掌控。更重要的是,可改革内阁议事规程。废除首辅最终拍板之权,改为……投票决议!”
“凡重大政务,需九位阁臣共同商议,投票决定,少数服从多数。如此一来,即便周明远身为首辅,若无法争取到多数阁臣支持,其首辅之名,也不过是虚衔而已,难以形成合力,对娘娘之命阳奉阴违!”
上官嫣儿听着苏无忌的侃侃而谈,眼中异彩连连!此计可谓老辣至极!它不是在明面上阻止周明远上任,而是从制度层面,巧妙地架空即将上任的帝党首辅,让其有名无实!
既能维持朝堂表面稳定,不授人以“太后阻挠首辅正常更替”的口实,又能从根本上削弱帝党对内阁的掌控力,将决策权牢牢把握在忠于太后的多数阁臣手中!
“好!好一个增补阁臣!好一个投票决议!”上官嫣儿抚掌赞叹,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运筹帷幄的自信道:“小苏子,你不愧是哀家的福将!此计大善!”
她立刻对身旁的容姑姑继续吩咐:“即刻拟旨:着增补内阁阁员至九人。新增人选,由哀家与群臣商议后定夺。另,内阁日后议事,凡涉及重大军政、官员任免、钱粮调度等事,需九位阁臣共议,投票决定,票多者行之。首辅仅负责召集、主持而已。”
帝党那边或许还在为即将到手的内阁首辅之位而沾沾自喜,却不知太后与苏无忌,已经为他们准备了一个名为“集体领导”的精致牢笼!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602/4264401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