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春闱大典!
失去了男人雄风后,小皇帝老实了不少,也不闹事了,也不打女人了,就一个人闷头在上书房天天读书,看上去跟转了性一样。
当然,实际上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小皇帝可没有真的因此一蹶不振,收敛权力欲望!反而因为自己没有男人雄风后,他更加的迁怒记恨于苏无忌和太后娘娘,恨不得他们碎尸万段。
只是,小皇帝眼下也没有办法,失去了汪直和安亲王的他,就好似被砍断翅膀的鸟,连苏无忌都斗不过,更不要说扳倒太后了。
于是,他只能老老实实的等待时机。
毕竟,太后娘娘之前说的是让小皇帝读书到十六岁,然后让他亲政。
因此,他便准备暂时蛰伏起来。就等他个两年,看看两年后,太后会不会真的大发慈悲让他亲政!
若是两年后,太后放权让他亲政,那固然最好。
但若是两年后,太后还不肯让权,那便是太后失信于天下,那文武百官都会反对太后。到时候他也有了再度和太后掰手腕的机会。
当然,这两年他也不会真的什么都不干,他一直在偷偷试图联系大昭勋贵,增加自己帝党的力量!
大昭的权力格局分为四方!
天子裁决一切,藩王坐镇四方,这是属于皇族势力。
文官执掌政权民生,上到中央内阁,下到七品县令,都是属于文官势力。
而司礼监则属于宦官势力,用来制衡文官,免得文官一家独大,逼迫皇权。
除此之外,还有一股势力,便是勋贵武官。
他们是大昭的开国功臣之后,位高权重,世袭罔替,与国同休,统率兵马。
其中,勋贵们以魏国公徐家和英国公张家为首!这两家勋贵共同执掌外禁军的五万人,相互制衡。
他们世受皇恩,对大昭忠心耿耿,好几次大昭的危难之战,都是这些勋贵统兵作战。
但他们却几乎不插手宫廷内斗。所以之前不管是帝党还是后党,都没有去找他们。或者说找了也没用。
毕竟,不管是魏国公还是英国公,都已经是位极人臣了。大昭没有异性王,国公就是异姓最高的爵位。
这两家平常只要老老实实的忠于大昭,就可以做到与国同休,几代人吃香喝辣,干嘛费这么大劲去参与宫廷内斗。
要知道,斗赢了,他们的爵位也无法提升了,根本不可能封异性王。
而斗输了,老祖宗好不容易挣来的世袭爵位可就没有了,搞不好还会小命不保!
收益和风险完全不成正比,因此勋贵们都不爱参与宫廷内斗。
这也是勋贵们总结出来的经验。
之前顶级勋贵可不止他们两家,但就因为参与宫廷内斗,被清算掉了几家。
因此,剩下的魏国公徐家和英国公张家可就学聪明了,只忠于朝廷命令,不参与党争!
但现在,小皇帝却顾不了这么多了,不断的找机会,偷偷给这两家送信,各种封官许愿。
毕竟眼下,几方势力中,最能帮助他的,就只有这勋贵统率的外禁军了。
若是这五万人站在自己这边,那他轻而易举的就可以拿下苏无忌和太后,重新的大权在握!
为此,小皇帝甚至开出了一个天价价码!
能帮助他亲政,扫除奸孽者!封异性王,世袭罔替!甚至可以裂土分封,做藩王坐镇一方!
小皇帝现在是宁与外人,也不想把权力让自己的养母自己把持了!
他,彻底的疯狂了!
当然,兹事体大,双方都需要不断的相互试探才能建立起信任,小皇帝一时半会还无法说动勋贵们。
……
另一边,苏无忌在完成抄家,搞到钱之后,便着手开始整顿剩下的八千内禁军和东厂番子。
然而,整顿内禁军与东厂残部的计划虽好,但真正实施起来,苏无忌才深切体会到何为分身乏术,何为“心有余而力不足”。
内禁军足有八千人,东厂原有架构庞杂,明暗探子,番役加起来更是逾万,这近两万人的队伍,管理、调度、甄别、整合,谈心,千头万绪,绝非苏无忌一个人就能理顺。
之前整顿两千人禁军的时候,已经是苏无忌的极限了。苏无忌忙的连皇后和丽妃都没时间探望,天天住在军营里和这些人同吃同住,聆听需求,处理事务,事无巨细,务求公平。
而眼下,就算他忙死,也不可能一个人管理这么多人。
他手下西厂虽有一些干练之人,但多为武职出身,真正能替他总揽全局、出谋划策的文人幕僚,极度匮乏。
苏无忌急需要一批文职官员!
文职官员可以给这些禁军和东厂人员进行扫盲培训,进行思想教育,同时起到监军作用。
苏无忌想把他们弄成“政委”的效果。
但大昭朝堂,重文抑武之风极盛。稍有抱负,前途光明的文官,谁愿意自毁前程,跑到名声不佳,被视为鹰犬酷吏的东西二厂,或是被视为粗鄙武夫之地的内禁军来任职?苏无忌即便手握重权,开出高价,也难招到真正有用的人才。
正当苏无忌为此事焦头烂额之际,一个绝佳的机会送上门来——朝廷春闱在即!
春闱,即科举会试,乃天下举子晋身之阶,亦是朝廷选拔人才之根本。
通过会试的人就是贡生,而贡生就是准进士,剩下的殿试根本不会刷人,只是定一下名次而已!
而进士那可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即使是最次的三甲进士,那也可以直接外放当县令!
至于一二甲,那更是有机会点翰林,进中枢,是未来的内阁人选!
而春闱的主考官一职,更是重中之重!按照官场数百年来不成文的规矩,凡经主考官录取的进士,皆视主考官为“座师”,自此结下牢固的师生之谊,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人身依附关系。若能出任主考官,便意味着能在一科进士中,迅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庞大班底!
苏无忌眼中精光一闪,若能拿下主考官之位,一下子便能收获几百名进士学生!
届时,他将其中一部分才华出众、又懂得“变通”的新科进士,调任至内禁军或东西二厂担任文书、参赞、经历等文职,岂不是顺理成章?人才匮乏的难题,便可迎刃而解!
而且,苏无忌的势力也可以趁机走出后宫,走向前朝!
想要权倾朝野,光靠后宫这点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得前朝也有人才行!
以往的大太监都是在幕后把控,暗地里收罗文官,培养所谓的阉党。
比如那位权倾朝野的魏公九千岁便是如此。
但这样的党派都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冉冉皆为利来。本质上只是个利益团体而已,无法形成深度的捆绑。一旦遇到点事情,便是树倒猢狲散。
而师生关系不单单是利益关系,还受道德的约束。背叛老师会被朝野指责,万人唾骂,捆绑的会跟深层次。
因此,文官集团有时候才会抱团的如此厉害,甚至可以集体逼着皇帝道歉。
苏无忌自然便准备走师生这条路子,把门生紧紧的围绕在自己身边,让自己不管在后宫还是前朝,都庞然大物,无人敢动!
于是,他立刻前往慈宁宫,求见太后。
巧合的是,太后上官嫣儿此刻也正为此事头疼。
因为按照惯例,新上任的内阁首辅理应担任本届春闱主考官,方便内阁首辅收罗人才,打理朝政。
内阁首辅周明远也是强烈要求,不断上书让自己成为本届春闱的主考官。
但问题是周明远是小皇帝的老丈人啊,是仅剩的帝党领袖!
太后娘娘按照苏无忌的计策,好不容易才分了他内阁首辅的权力。
若是让他成为春闱主考官,收罗一批人才为己用,那帝党怕是又要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了!
“娘娘莫急,奴才此来就是为了此事。”
苏无忌当即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坦言急需文人辅助管理内禁军与厂卫,并指出若让周明远担任主考,其门生遍布朝野,帝党势力恐将死灰复燃。
与其这样,还不容易让自己担任主考官!
太后闻言,凤目之中顿时闪过一丝亮光!与皇帝老丈人的周明远相比,她自然更信任对自己忠心耿耿,且利益完全捆绑的苏无忌!由苏无忌担任主考,选拔出的进士天然便是“后党”的储备力量,这对于巩固她的权位,遏制帝党残余,无疑是一步妙棋!
“小苏子,你所言甚合哀家之意!”上官嫣儿赞许地点了点头,但又微微皱眉道:“只是我大昭开国近二百年,还从未有过……内侍太监担任春闱主考的先例。此事,恐难服众啊。”
“到时候群臣怕是要对你非议不断,那些文官骂人可难听了……”
太后娘娘倒不在乎什么太监担任主考官,主要是怕朝野非议,骂的难听,让苏无忌感觉难堪。
但苏无忌丝毫不在乎这点,他当即躬身道:“娘娘,事在人为。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若能借此机会,为朝廷,为娘娘选拔一批真正可用之才,纵有些许非议,奴才亦愿一力承担!”
太后沉吟片刻,决然道:“好!那哀家便在明日大朝会上,提上一提!且看群臣如何反应!”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602/4264398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