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 > 第25章 80年代骗光全族积蓄的败类04

第25章 80年代骗光全族积蓄的败类04


日头爬到头顶时,村办公厅外才传来  “吱呀”  的单车刹车声。

江父江建国和江母许春花骑着辆借来的旧单车,气喘吁吁地冲了进来。

一进来看见坐在长椅上的江锦辞,两人的脚步猛地顿住,像是被钉在了原地。

江锦辞听了动静也望了过去,观看过原主记忆当然第一时间就认出两人了。

江父江建国今年三十九岁,常年在外奔波让他比同龄人显老,眼角爬着细纹,双手粗糙得能看见裂口;

江母许春花三十五岁,头发拢在脑后,鬓角已经有了几根白丝。

两人望着江锦辞的眼神里,满脸的恍惚和忐忑。

江建国十三岁就和许春花好上,十五岁当爹,许春花更是在十一岁的年纪,就生下了江锦辞。

那时候许春花太小,生产时九死一生,娘家觉得丢尽了脸,从此跟她断了往来;

江建国为了救许春花,求着原身爷爷奶奶掏光了所有积蓄,把江母救了回来。

可她还是落下了不能再生育的病根  ,这也是江锦辞成了独子的缘由。

江家二老这辈子就江建国一个独子,自打江建国懂事后,老两口就盼着他能争口气多生几个娃,把江家的香火续得旺些。

可谁能想到,江建国十三岁就跟邻村的许春花好上,十五岁就弄大了人家的肚子,许春花更是在十一岁的年纪,就冒着性命风险生下了江锦辞。

在这个把  “名节”  看得比天还重的年代,这事像长了翅膀似的,没几天就传遍了十里八乡。

而在二老看来江父江母这种行为就是要了他们的脊梁骨,扒了他们的面皮。

所以在原身满一周岁了能喝粥了,二老就把江母往外赶。

江建国是个认死理的,攥着许春花的手不肯放,梗着脖子跟老爷子犟:“她是我媳妇,是我孩子的妈,要走我跟她一起走!”

老两口气得浑身发抖,索性把狠话撂到底:“走!你们俩都走!以后别再踏回这个家门!我就当没你这个儿子。”

可终究是自己的亲儿子,狠劲过后还是心软了。

二老气不过,就把两人都扫地出门了,不过到底是自己的儿子,还是给了一间泥砖房让他们自己过去。

本以为搬到泥砖房就能清净些,可十里八乡的闲言碎语没断过。

江建国牵着许春花去镇上赶集,总有人躲在背后指指点点,声音不大却句句扎心:“你看,就是他俩,十几岁就生孩子……”

“听说许春花娘家都不认她了,也是,谁家姑娘这么不检点……”

许春花每次听到都低着头往江建国身后躲,江建国则攥紧拳头,硬邦邦地回一句:“我们自家的事,跟你们没关系!”

好在村里的都是族亲倒也没有跟外村人一样。

虽也觉得这事不妥,却没像外村人那样带着异色眼光看人。

族长也就是江大海他爸还专门找了江建国去开导他。

“建国,既然娶了人家,就得好好待她,别让外人看笑话。”  族长的这话给了江建国夫妻俩在村子里抬头的底气。

就在江锦辞两岁时,江母娘家那边来人,要把江母卖给死了老婆带着孩子的猪肉厂厂长。

按照江母娘家那边的说法就是,反正江家二老不接纳你,你又不能生孩子。

与其留在这里被人指指点点不如嫁到厂长那边去过好日子。

江建国哪里愿意,拿着锄头就把许春花娘家人赶走了。

可许家人没就此罢休。江建国白天要去地里干活,许家人就趁这个空档跑来找许春花,软磨硬泡:

“春花啊,你听话!只要你嫁过去王厂长就能给了咱家不少钱哩,人家是厂长,条件可不差。你去了就能过上好日子,还能帮衬家里……”

“江建国就是个穷小子,跟着他有啥出息?你别傻了!”

许春花心里明镜似的,知道娘家人是为了钱想把她卖给那猪肉厂厂长。

她爱江建国,更舍不得儿子,怎么可能可能愿意去做人家的后妈?

更何况,她早听说那王厂长不是好人,更有传言他老婆不是失踪了,是被他家暴打死,偷偷丢去喂猪了!

给别人照顾孩子?怎么可能!

拒绝了好几次后,江母娘家那边还想直接把人带走,被村里人看到给拦下来了。

可许家人的纠缠让江建国心力交瘁,白天出去干活都不安心,时不时就跑回家。

他怕许春花哪天真被说动,更怕许家人趁他不在继续抢人,虽然上次被村子里的人拦了下来,可下次呢?下下次呢?

思来想去,江建国在一个清晨,趁着天还没亮,偷偷把熟睡的江锦辞抱到江家二老门口。

敲了敲门,就拉着许春花往村外跑,年仅十七还处在青春期的他能考虑到的并不多,一心想带着许春花去外地,找个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重新开始。

二老从小就疼他,定然也不会放着孙子不管的。

从那以后,江锦辞就跟着爷爷奶奶过活。

老两口平日里要忙农活,没多少精力照顾他。

可原身从小就懂事,三岁就能自己端着碗喝粥,五岁就跟着奶奶去地里捡麦穗,从没哭闹着要爸妈,也没给老两口添过麻烦。

江建国夫妻俩没忘了儿子,每年都会寄信回来,信里写着他们在外地的生活,还会寄些钱。

有时是几块,有时是十几块,钱不多,却都是他们省吃俭用攒下来的。

只是他们居无定所,每年的寄信地址都不一样,二老想回信都找不到地方,久而久之,也就只能把思念藏在心里。

日子一天天过,江锦辞渐渐长大,考上了初中,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市里的高中。

可就在他初中毕业那年,意外发生了老爷子上山砍柴,再也没回来,村里人找了三天三夜,最后在山底下发现了他的遗体。

奶奶受不了这个打击,整日里以泪洗面,身体一天比一天差。

江建国夫妻俩在外头并不知情,直到半年后,在厦市偶遇了同村的江栋梁,并从其嘴里听说家里的事。

连夜往回赶,可还是晚了。

他们到家的前一天,江奶奶就咽了气,临走前还攥着江锦辞的手,嘴里念叨着:“建国……和对不起春花……”

处理完奶奶的后事,江建国红着眼眶跟江锦辞说:“阿辞,跟爸去厦市吧,爸会给你找好学校,以后咱们一家三口好好过日子。”

原身却不愿意,对着这个没有在记忆里出现的父亲声音平静的拒绝道:“我考上市里的高中了,要住校,不去厦市。”

江建国看着儿子疏离的眼神,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

这些年,他在外打拼,没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回来后爸妈没了,唯一的儿子还不愿跟自己亲近,心灰意冷之下,他绝了继续在外闯荡的心思。

花光这些年攒下的积蓄,在县里的工厂买了个工人名额,安顿了下来就想离儿子近点,能多看看他。

可江锦辞住校后,对他还是很冷淡。

他和许春花平日里休假去学校看儿子,江锦辞要么说在上课,要么说要复习,连面都不愿意见。

直到江锦辞考上哈大,需要交学费,才主动找上门来,却还是少言寡语,除了说学费的事,再也没多余的话。

江建国知道,儿子心里的疙瘩,没那么容易解开,也只能要什么给什么一个劲的对原身好。

此刻,看着眼前西装革履、褪去了青涩的儿子,江父江母两人嘴唇动了动,半天没说出一句话。

倒是江锦辞先站起身:“阿爸、阿母……  我回来了。”

“回来好,回来好啊……”  许春花猛地反应过来,声音发哑,脚步踉跄着上前,伸出手想碰江锦辞的胳膊,却在半空中停住。

那双手常年干活,布满老茧,她怕粗糙的触感会吓到儿子,更怕儿子不愿意碰她。

江锦辞看在眼里,主动上前一步,将手递了过去。

感受到江锦辞手掌传来的温度,许春花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掉,紧紧攥着他的手不肯松开,哽咽着开口道:

“阿辞,妈妈对不起你……  当年我和你阿爸太糊涂了,犯了错,你外公不要我,你爷爷奶奶也怨我……  你阿爸没办法,才带我走的啊。”

江建国站在一旁,双手下意识地搓着衣角,洗的发白的袖口都被搓破了个口。

他没上前,只是看着母子俩相握的手,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藏不住的笑意从眼角眉梢溢出来。

二十多年了,这是江锦辞第一次叫他  “阿爸”。

当年儿子要出国时,江锦辞宁愿让族老陪着,都不肯让他送,更不肯跟他说一句话,如今儿子终于肯认他了。

“那时候你阿爸也不知道能去哪,我就跟着他到处跑,住过工地棚,吃过冷馒头。”

许春花抹着眼泪,声音断断续续道:“我不是不想带你,是怕你跟着我们吃苦啊……

把你放给爷爷奶奶,至少还能吃口饱饭。

后来在厦市安定下来,给家里写信,可你爷爷奶奶从没回过……

直到遇到你梁叔,他说你爷爷没了,奶奶病得重,我和你阿爸连夜往回赶,可还是晚了……

你奶奶她,连我们最后一面都没见着……”

江锦辞听着,心里也泛起酸意。

他轻轻拍了拍许春花的手背,轻声道:“阿母,都过去了,我(他)不怪你们。”

许春花猛地抬起头,眼里满是惊喜:“真的?阿辞,你真的不怪我们了?”

江锦辞点点头,又看向江建国:“阿爸,这些年,你们也辛苦了。”

江建国这下再也忍不住,走上前,声音有些沙哑哽咽:“不辛苦,不辛苦……”

想拍拍儿子的肩膀,却还是有些拘谨,最后只是轻轻碰了碰江锦辞的胳膊。

(原主的智商很高,爷爷奶奶有跟他讲他父母离开的原因,也有告诉他江父江母每年都有汇钱回来,更是坦白了当初是自己因为接受不了许春花,赶过原主父母离开,原主没少吃穿用度。

所以原主没有恨上这对父母,又因为是农村,身边本就有不少的留守儿童,原主对父母没有什么执念!原主父母也不是无缘无故就背井离乡。大家别吵了,一起开开心心的看着书吧。)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581/4267110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