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 > 第84章 丧尸世界导致人类灭亡的败类(完)

第84章 丧尸世界导致人类灭亡的败类(完)


人类对丧尸反击战的第一年,雷湛市光复的余威尚未消散,其  “音波诱敌  +  顶尖战力清场”  的成功模式已被迅速提炼、复制。

破晓军并未急于冒进,而是采用稳扎稳打的  “蛙跳战术”。

江锦辞凭借瞬移能力,提前潜入目标区域,将特制音波装置布设至开阔地带;

装置启动后,分散的丧尸被无形声波牵引,潮水般涌向预设的  “屠宰场”;

叶知遥随即升空,念力掀起建筑残骸风暴,将尸群批量绞杀;

主力部队则紧随其后,肃清零星漏网之鱼,建立坚固的前进基地。

这一年,军队不仅彻底肃清了雷湛  -  电茂整片区域,更将控制线向内地稳健推进上百公里。

每一场战斗都在精心设计的有利条件下展开,士兵们无需面对无差别的尸潮冲击,更多是执行  “收尾”  与  “驻守”  任务。

拿下电茂市、彻底验证战术有效性后,江锦辞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决策。

将前线总指挥权移交叶峰和叶知遥,自己则退出日常攻坚,全身心投入  “烛龙”  科技复兴计划。

以电茂市完好的工业厂房为基础,结合雷湛港口处的设备与原材料,建立起大陆首个研发中心。

首批成果便极具实战价值  ——  改装民用无人机,加装小型音波发射器与光伏续航,实现了对尸群的精准诱导向导,无需再依赖人员冒险布设装置。

人类对丧尸反击战的第二至五年,技术迭代,随着军队向中原人口稠密区深入,单纯的音波诱敌逐渐难以应对超大规模尸群。

以江锦辞为首的科研团队迅速根据实战数据优化设备。

新研发的  “分频段音波仪”,可针对普通丧尸、变异丧尸的不同听觉频率精准引诱,甚至能将混合尸群分隔成小块,大幅降低清理难度;

这四年间,战斗彻底脱离了  “血腥搏杀”  的原始形态,更像是一场场精心策划的  “工程作业”。

无人机先行探路、布设音波;共振炸弹清空主力尸群;

异能者小队处理变异体;最后由后勤部队焚烧尸骸、净化区域。

军队以半年肃清两到三个地级市的稳定速度推进,长江以南的主要城市,及交通干线被逐一收复。

昔日的废墟上,临时哨所与物资中转站陆续建立,为后续北进奠定了基础。

人类对丧尸反击战的第六至十年,北渡天堑,系统作战与科技爆发,收复江南后,北渡长江成为必然。

此时的人类军队已脱胎换骨,构建起  “远程打击  -  精准诱杀  -  快速净化”  的成熟体系。

渡江战役中,叶知遥的念力化作数道宽达数十米的  “浮桥”。

叶峰立于最前头,周身雷光冲天,引下漫天雷暴,将江面游荡的尸群瞬间化为焦骸;

主力部队踏着念力浮桥稳步过江,几乎兵不血刃便跨越了这道天堑。

进入北方广阔平原后,大军分五路并进,利用改进后的战术与装备展开系统性清理。

“蜂群”  自主作战无人机先行侦察,标记尸群位置;“谛听”  广域生命探测仪(可区分丧尸与动物生命信号)排查盲区;

地面部队则依托装甲车与异能者屏障,稳步推进。

到第十年,全国半壁江山重归人类之手,工业基地、粮产区的核心区域基本恢复运转。

大量粮食与工业原料通过修复的铁路、公路运往全国各地,支撑起更大规模的光复行动。

后方的科技研发在此期间呈爆发式增长,除  “蜂群”  无人机与  “谛听”  探测仪外,光能驱动的  “恒温防护服”  解决了北方严寒作战难题。

“大型光伏续航无人机”  则为前线提供了持续能源,无需再依赖后勤运输。

叶知遥在前线发现,战斗已逐渐从  “硬碰硬的歼灭战”,转变为  “信息优势下的定点清除”。

多数时候,军队只需通过科技手段锁定目标,便能以最小代价完成清剿。

人类对丧尸反击战的第十一至十五年,战役进入后期。

剩余威胁集中在两类目标,一是分散在深山、林区的零星尸群,二是盘踞在大型地下设施(如旧导弹基地、地铁网络)中的顽固据点。

江锦辞重新回归前线,却不再参与大规模清剿,而是带领精锐小队执行  “斩首行动”。

凭借瞬移能力潜入据点核心,用精神探测锁定  “领袖型变异体”,配合叶知遥的念力精准击杀。

变异体一死,尸群瞬间陷入混乱,主力部队再趁机涌入清扫。

林默的土系异能在此阶段大放异彩:在山区清剿中,他能操控土石掀起  “地刺阵列”,贯穿隐藏在密林里的丧尸;

还能构筑地下通道,让小队绕开地表尸群,直抵地下据点入口。

张宏则的“巨人化”  异能,体型已经能暴涨至二十米高,巨斧一挥便能劈劈山裂石。

第十五年春,破晓军包围昔日S都J京。

此时的S京已无大规模尸群,仅余几处由超强变异体把守的核心区域。

江锦辞与叶知遥联手,瞬移至变异体巢穴顶端,念力与精神探测同步爆发  ;

叶知遥掀起整栋大楼砸向变异体,江锦辞则用瞬移精准切断其四肢;外围部队趁机涌入,肃清残余丧尸。

时间来到人类对丧尸反击战第十六至二十年。

这最后的五年,是确保万无一失的  “净化阶段”。

大军化整为零,组成上千支高度机械化、异能化的特遣队,每支队伍都配备最先进的  “谛听”  升级版探测仪与  “刑天”  无人战斗机器人  ——“刑天”  承担最危险的巷战先锋任务,能自主识别丧尸并展开攻击。

队员们则更像  “指挥员”  与  “净化员”,在智能武器清场后,进行最终确认、晶核回收与焚烧尸体。

科技在此期间进入井喷期:以旧京研究院为核心,团队修复了多颗末世前的侦察卫星。

构建起  “天网”  卫星系统,实现对全国范围内尸群的实时监控;

“千鹤”  重型运输无人机投入使用,单次可运输数十吨物资,将补给快速送达偏远特遣队;

与此同时,大规模重建计划全面启动:从南海岛回迁的民众,在江锦辞的安排下全数入驻N京,而后将城市重新改名为金陵;

学校、医院、工厂陆续复工,孩子们重新走进教室,街头响起久违的市井喧闹。

人类对丧尸反击战的第二十年除夕,金陵的天空飘着细雪,仁明大会堂前却暖意融融。

江锦辞站在庄严的讲台前,面对全国直播的镜头,声音沉稳而有力,穿透了凛冽的寒风:

“经过二十年远征,今日,我向全体同胞宣告——神州大地,已全面光复。”

他身后,叶知遥、叶峰、张宏、林默并肩而立。

岁月在他们鬓角染上风霜,却未曾黯淡眼中的光芒。

镜头缓缓扫过他们的脸庞,也扫过广场上涌动的人潮。

有启源军、破晓军的老兵肃立敬礼,也有年轻的父母抱着孩子挥手欢呼。

“从雷湛半岛的第一声枪响,到今晚金陵的万家灯火。”

江锦辞略微停顿了下才继续说道:“我们珍惜生命,不曾依靠尸山血海,而是凭着对文明的坚守、对生命的敬畏用了二十年时间,一寸一寸照亮黑暗,让这片土地重焕生机。”

话音落下,夜空中突然绽开第一簇烟花。

金红色的光雨洒落,映亮了一张张含泪的笑脸。

紧接着,万千烟火接连升空,将夜幕点缀得如同白昼。

镜头转向城市的街巷:家家户户窗内灯火通明,饭菜的香气从敞开的门扉中溢出——红烧肉的浓香、蒸饺的蒸汽、年糕的甜糯,交织成一片人间烟火气。

大街上,许多家庭牵手出行,孩子们穿着新衣追逐笑闹,老人们停下脚步,看着大屏幕上的直播,哽咽难言。

这不再是二十年前那绝望的三十万人口。

在江锦辞“生命振兴计划”的支持下——生育全免费、教育全保障、成年包分配工作。

如今的人口已增至八十万。

新生的孩子们奔跑在父母曾经誓死守护的街道上,他们不曾见过丧尸横行的末日,却从小听着父辈的故事长大。

叶知遥望着远处一个年轻母亲怀中的婴儿,不禁想起二十年前南海岛上那些面黄肌瘦的孩子;

叶峰握紧了身边江雪的手,无视身下两个抱着他大腿又捶又打,和他抢老婆的小鬼。

一旁即便不使用异能依旧两米五高的张宏把一米六的苏淼圈在怀里低声细语。

而已经两鬓斑白的林默听着张宏那像大喇叭一样的低声细语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偷偷的将目光看向站在江锦辞身后的叶知遥。

直播镜头捕捉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怀里的孙女给老人抹着眼泪说:“奶奶,你为什么要哭啊?”

“因为阔别二十七年,奶奶终于又看到了太平年景的烟花了….”。

这不是悲伤的泪水,而是洗刷了二十年艰辛的甘霖。

所有经历过末日的人们——无论是在现场,还是通过屏幕观看这场直播的人,都在这一刻都红了眼眶。

他们哭的是失去的青春,笑的是夺回的明天。

江锦辞没有打断这片情感的浪潮,他只是静静站着,目光掠过欢呼的人群、温暖的灯火、绽放的夜空,最终望向远方。

当烟花暂歇,他再次开口,声音更加坚定:

“今夜,我们不仅光复了土地,更光复了未来。

这个崭新的纪元——属于每一个坚守到今天的你。”

新的欢呼声响彻云霄,而这一次,笑声终于多过了眼泪。

直播结束后,京城欢呼的声浪仍在夜空中回荡。

江锦辞的身影悄然消失在仁明大会堂,下一刻,他已瞬移至金陵最高楼的观景台边缘。

凛冽的冬风拂过他略显花白的发丝,却带不走嘴角那抹释然的笑意。

江锦辞随意地坐在冰冷的围墙之上,双腿悬于千米高空,俯瞰着脚下的城市。

万家灯火如星河倾泻,绵延至视野尽头,与夜空中持续绽放的烟花交相辉映。

二十年来紧绷的神经终于在此刻彻底松弛,一种难以言喻的平静与满足感漫上心头。

“接下来,就是启动战略武器,‘和平’净化神州之外的土地,这一切就能真正稳固了……”江锦辞心中默念着,目光投向遥远而黑暗的洲际线。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气息毫无征兆地出现在江锦辞的身后。

“这万家灯火……如你所愿了吗?”

江锦辞甚至无需回头,那清冷中带着一丝温柔的声音,属于叶知遥。

唯有她,能如此精准地感知他的空间波动,并在他卸下所有防备时,悄然来到身边。

江锦辞没有立即回答,只是深深吸了一口这充满烟火气的寒冷空气,眼中的疲惫最终化为一片深邃的宁静。

(有番外~~~)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581/4267104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