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 > 第197章 害死继母的败类66

第197章 害死继母的败类66


诏书传遍大晟王朝后的头两个月,被众人牵挂的江锦辞,已经回到洛州了,且日子依旧过得自在潇洒。

他一身青布常服,连乔装改扮都懒得费心。

反正没人会把眼前这个嗑着瓜子、凑在人堆里听热闹的汉子,和传说中“仙风道骨”的江公联系起来。

白日里,江锦辞就混在茶肆听书,听到说书人把自己编得“能呼风唤雨”,还会跟着起哄拍巴掌;

傍晚就拎着鱼竿去洛水河畔垂钓,钓上两条小鱼,便找附近农户换碗热粥,顺带打听些当地的农情。

偶尔兴起,他还会主动混入街头寻人的队伍,凑个热闹。

“这位老哥,你说那江先生会长什么模样?”

他揣着把五香瓜子,挤在人群里,问得一脸诚恳。

旁边一个挑着货担的汉子放下担子,笃定地说:“定是仙风道骨,白发长须!不然哪能造出那么些神仙器物?”

江锦辞闻言连连点头,煞有介事地分析:“老哥说得在理。不过我听说,真正的高人都爱返璞归真,或许就藏在咱们这些寻常人中间,光看外表可寻不着。”

他扒拉着瓜子壳,眼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依我看,寻江先生得看细节,比如谁懂农事,谁会修农具,谁见着百姓受苦会心软,那才有可能是他。”

见众人被说得连连称是,又满脸苦恼不知从何下手,江锦辞反倒兴致提了起来,索性蹲在石阶上,把前世当特工时的侦查技巧,拿出来现场教学。

教完后甚至还带着一群将信将疑的百姓,沿着洛州城的街巷“侦查”了两日,玩得不亦乐乎。

临了还将其中实用的侦察与反侦察技巧整理成册,题名《寻踪辑略》随手托客栈掌柜寄回了京城江府,让枣枣转交给明轩父子。

东宫内,明轩正对着各地呈报的“寻贤进展”皱眉,就收到了这本《寻踪辑略》的册子。

翻开扉页,看着上面的侦查技巧。再联想到暗卫刚送来的密报。

“江锦辞曾于月前,在洛州亲自指挥数百民众进行‘地毯式搜寻法演练’,明轩给气得直咬牙。

“可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眼底混合着无奈、好气,还有一丝被点燃的好胜心。

他就不信,凭着全国之力,还找不到爹爹。

明轩当即传令,连夜召集京城所有画师,亲自传授素描技法。

当最终定稿的画像完成时,连老画师都惊叹不已。

不仅形神兼备,更将那份气度勾勒得淋漓尽致。

三天后,明轩望着成叠的逼真画像轻笑:"爹爹,这次定要请你回宫助我,您在我心中种下一统九州的宏愿,自己却逍遥快活,哪有这般道理?"

很快,无数张惟妙惟肖的画像随着驿马驰往各地。

城楼、驿站、书院门前,都贴上了这张特殊的"求贤诏"。

画像旁题着一行清秀小楷:"江公锦辞,青衫布履,性喜品茗听曲。若有缘得见,恳请相告,愿虚左以待,共谋盛世。"

江锦辞辗转至罗洲地界时,胯下青鬃马正踏着官道缓行。

远远望见城门口密密麻麻的堆着人,一些身着甲胄的士兵正逐人盘查,每人手中都捏着一张画像。

城门旁的告示栏前更是围得水泄不通,议论声顺着风飘来。

江锦辞心里暗叫一声不妙,调转马头就往回跑。

城门口的士兵本就因  “寻江公”  的命令绷紧了神经,瞥见那身着青衫、骑着骏马的挺拔背影,瞬间如临大敌,是画像上的身形!快追!”

几个反应极快的士兵翻身上马,马蹄声哒哒作响,朝着江锦辞离开的方向追去。

可江锦辞骑术精湛,青鬃马更不是凡马,不过一刻钟便将追兵甩得无影无踪。

甩开后江锦辞也不急,慢悠悠调转方向,往罗洲下辖的县城而去。

直到看见路边驿站的路牌上,那张连惟妙惟肖的素描画像映入眼帘,江锦辞嘴角抽了抽,终是调转马头,钻进了旁边的深山。

几个时辰后,头发半白,颌下留着长须,牵着青鬃马,身着白衣的‘中年’江锦辞,顺利通过盘查,施施然入了罗洲城。

时光荏苒,转眼数月过去,寒风卷着雪花铺满大地,年关的气息越来越浓。

罗洲城内张灯结彩,年节的喜庆里更添了一桩举国欢腾的喜讯。

太子萧明轩将于大年初一迎娶江婉棠为太子妃!

这江婉棠的名声,早已响彻大晟,堪称千古未有的奇女子。

她不仅是江锦辞亲妹,更自幼得其倾囊相授。

去岁镇国公设"演武宴",扬言能胜其门下者方可入军帐。满京才俊轮番上阵,却见那江婉棠一杆红缨枪如游龙惊鸿,连败二十八将。

最后老将军抚掌大笑:"这丫头,尽得其真传!"

若说武艺令人惊叹,那诗才更教人折服。

曲江诗会上,她一首《咏志》惊艳四座:"不羡闺阁描眉妆,愿随长风护八荒。红缨可破千重浪,肝胆犹照万里疆。"

翰林院掌院闻言击节赞叹:"此女志在社稷,胸襟气魄更胜须眉!"

而最得民心的,还是两年前北疆大旱时,她随太子亲赴旱区。

面对龟裂的土地,她与太子挽起衣袖,用江锦辞所传的"分区轮灌法"重新规划水系,又带着百姓开凿坎儿井。

各州救济粮及时,江婉棠与萧明轩又按兄长教导过的"以工代赈"的方略,组织灾民修建水渠,亲自扛着铁锹与众人同吃同住。

三个月后,当清流首次涌进干涸的河道,千里旱原竟重现绿意。

老农们热泪纵横:"太子与江婉棠,都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北疆百姓感念恩德,自发在渠首旁建了座"济旱祠",祠中供奉的并非神佛,而是挽着裤脚执锹治水的萧明轩与江婉棠的塑像。

每逢初一十五,当地人都要去上香,感念这对曾与他们共渡时艰的佳人。

如今街头巷尾,说书人拍案讲她枪挑群雄,蒙童朗声诵她诗篇,连边关将士都知道岳老将军得意门生江婉棠的事迹。

茶楼里百姓倒说得实在:"太子娶的不是媳妇,是咱大晟的福气!"

大年初一的婚讯,让整个王朝都沉浸在欢欣之中。

大晟百姓们都在翘首期盼那场盛世婚礼,盼着亲眼见证这对天作之合的良缘。

而此时又跑到湘州游玩的江锦辞,拎着酒壶在月下独坐了整夜,望着北方星空长吁短叹。

眼前浮现出当年在涂县,守在青石巷前等自己回家的丫头。

"怎么转眼就要嫁人了呢..."

月光下,江锦辞摩挲着手中的五彩丝线缠的平安结,看了良久到底是硬不下心肠。

翌日清晨,他认命般地拍了拍青鬃马:"老伙计,咱们回京,这一次是两个小家伙赢了。"

一路奔袭,在风声与马蹄声里,江锦辞放声大笑。

细细想来,自己把明轩教养长大,培养成才,如今这小子竟要娶枣枣,这倒像是...

"童养夫?"

江锦辞被自己这念头逗得直摇头,"这买卖倒也不亏,自己养大的白菜终于被自己捡回来的猪拱到嘴了。"

虽早有预料,但江锦辞的眼底却漾开欣慰的柔光。

总归要亲眼看着,他在这个世界里最重要的两个小家伙,在万众瞩目下缔结连理。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581/4212300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