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 章 谢礼
李家。
一回来,李川贝就迫不及待要分享。
王氏却抢先开口:“我听说珍娘被人退亲,她还好吧?”
李川贝惊讶又有些遗憾:“娘,你都知道啦!”
那他没法和她说八卦了~
王氏解释:“刚才村里人路过咱们院子,我听到了一些,但不是很清楚。”
李川贝瞬间精神了,一五一十将在朱家看到的说了出来。
王氏生气:“什么人啊!”
“实在是可恶!”
李川贝呸了一声:“狗眼看人低的东西,我真没打过瘾。”
“他们要是再敢进咱们村,我绝对饶不了他们。”
李厚朴附和。
赵氏语气感概:“听说,来退亲的那家人是钱氏和小钱氏的娘家,也是珍娘的外祖家,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仇人呢!一点儿血肉亲情都不念。”
李当归赞同:“可不是。”
血肉亲情?
李木槿心里吐槽:从古至今都一样,越是上流人士,就越发没有道德、底线、亲情、友情、爱情……只讲究利益至上。
“……”
一家人聊了一会儿。
各自散开,很快,到了吃午饭的时候。
刚吃完。
一家人正在闲聊。
突然。
院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李郎中,打扰了,能进来吗?”
嗯?!
李木槿一下子认出了声音:“是世珍。”
王氏招呼:“赶紧让她进来。”
李木槿点头,立马起身小跑了出去,不只是朱世珍,还有朱振。
她有些疑惑。
这个时间点,他们来干什么呢?
她也没错过,两个人手里都提着东西,没有多问,直接笑道:“快进来。”
王氏习惯性发出邀请:“吃了吗?要是没吃,坐下一起吃点儿……”
朱世珍忙摆手:“不用了婶子,我们已经吃过了。”
她开门见山。
“这次来家里拜访,是特意来感谢木槿姐姐你们上午挺身而出,救我们全家于水火之中的。”
李木槿挑眉。
实在是太客气了!
当时已经道过谢,现在又特意再来家里道谢!
朱世珍继续开口,语气无比诚恳:“这是家里长辈精挑细选的谢礼,请你们一定收下。”
谢礼?
李家人都惊了。
李木槿恍然:难怪,她就奇怪他们怎么会提着东西上门。
她仔细瞧了瞧两人手里的东西,不似凡品,估计都是钱家那群人从长安城带过来的。
李木槿猜的没错。
朱世珍说服了母亲收下聘礼和赔礼。
钱夫人替儿子求娶朱世珍时,朱家正是鲜花锦簇的时候,那个时候,朱家大小姐盛宠不衰,四皇子成年出宫建府,得到陛下的看重,几乎可以和太子一较高低,光芒万丈,因此,朱家返给钱家的聘礼价值不菲。
各种金银珠宝、木料、赏玩等,样样精致送过去,价值起码二千两。
再加上,钱家赔礼,折合成了银票放在小盒子里,也是二千两。
朱家可以说得上是,一瞬间“暴富”。一家人虽然回不到以前那般呼奴唤婢,但衣食不愁几十年是没有问题的。
朱世珍又提出用马车上的一部分财物作为刚才出手帮忙人家的谢礼。
朱家无一人反对。
这笔钱,按理来说是属于朱世珍一个人的,现在她拿出来给一家人用,但也应该享有支配的权利。
因此。
就出现了现在李家这一幕。
他们家,是朱世珍和朱振来的第一家,于公,两家关系在村里最好;于私,刚才李木槿四人是最先出手帮忙的,甚至村里人出手帮忙也是由于李木槿一番慷慨激昂的话。
李木槿迟疑:“这……”
王氏出声拒绝:“不用,你们家的情况……”
“王婶子,你就收下吧。”
朱世珍打断她的话:“这谢礼,刚才帮过我们的人都有的,是我们朱家的一点儿心意。”
“否则,我们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感谢之情……”
王氏:“……好吧。”
她还是收下了。
毕竟,人家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已经是求着自己收了,再推辞,实在是有点儿不知好歹,故意拿乔的意味。
朱世珍大喜:“太好了!”
“王婶子、李郎中、木槿姐姐,各位,我们还要去下一家,就先告辞了。”
王氏知道她忙,笑着点了点头。
自从进门开始,朱振叫了一遍人,然后再也没有说一个字。
临走时。
他深深地看了一眼李木槿。
李木槿没察觉到。
村里。
朱家送礼的行为引起了全村的热烈讨论,在朱家帮了忙的人觉得十分有成就感;没有赶上热闹的心里遗憾,暗暗祈祷钱家人再来犯贱……
但不论如何。
朱家在村里的名声和地位又上升了许多。
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因为朱家的大手笔,村里面讨论朱世珍退婚八卦的都少了很多。
只是,私下禁止不了。
甚至,周围好几个村子、乃至于天河镇都知道这件事,好奇的议论纷纷。
也是,在娱乐活动如此匮乏的大宁朝,这种狗血八卦是最让人上头的。
与此同时。
官道上,刘婆子坐在颠簸的马车上,突然后背一凉。
谁对她心怀不轨?
因为灰溜溜被赶出了红柿村,刘婆子一群人连马车都没带上,直接就丢在了朱家。
后来。
她有想过去取回来。
可是,一想全身被打的地方都在痛,实在是不敢进红柿村这个民风彪悍不讲理的地方,犹豫半晌,最终放弃了马车。
只能租车回长安城。
租马车太贵了,不仅是她,就连车夫和侍卫们都舍不得这个钱。
于是。
她便租了牛车。
这个东西,要便宜的多。
一共租了三辆牛车,坐下他们十个人绰绰有余。
只是。
一路上风吹日晒,到底折磨人。
刘婆子养尊处优的,就被折磨得不行不行的,心里早就后悔不应该省点儿小钱租这个牛车,应该租一辆马车才是。
……
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一眨眼,三个月过去了,李木槿的日子十分平静,每日情报系统、上山下河、囤货,带娃、做家务。
山里和河边,她如今还没感觉到荒年的迹象。
除了。
村里面。
是的,整整三个月,一滴雨也没下。
村里人已经讨论过无数遍了,但是,没人认为这是荒年。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571/4208825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