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2章


“而且,你现在是大乾的栋梁,国家需要你,莽原新归,诸多事宜还需你坐镇。”

徐骁苦笑一声,自嘲道:“陛下说的是,是我关心则乱了。”

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也明白元康帝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

徐安虽是他的心头肉,但大乾的安危,更是他身为武将的使命。

“徐骁,你放心,朕会派人暗中关注徐安的情况,一旦有消息,定会第一时间告知你。”元康帝的承诺,让徐骁心中稍感宽慰。

他再次行礼,告辞皇帝,转身离开了御书房。

望着徐骁离去的背影,元康帝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知道,徐骁虽然表面上接受了他的劝慰,但心中的担忧并未完全消散。

然而,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考虑大局,不能因私废公。

元康帝回到御书房内,沉思片刻后,大声唤道:“陈貂寺!”

大总管陈貂寺闻声而入,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待皇帝的旨意。

“传旨臣公,即刻抽调人手,组建莽原都护府。”

元康帝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莽原新归,事务繁多,必须有一个得力之人坐镇。”

陈貂寺领命而去,不久,朝廷上下便得知了这一消息。

群臣议论纷纷,对于莽原都护府的人选,各有看法。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多方重臣的推荐,最终,三十七岁的刘长民脱颖而出,被任命为莽原都护府的都护。

而九进出身的苏立山,则因其丰富的行政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被任命为副都护,协助刘长民处理都护府事宜。

刘长民与苏立山,两人虽同为朝廷重臣,但在治理理念上,却有着不小的差异。

刘长民主张稳健,认为应先稳固莽原的治安,再逐步发展经济;

而苏立山则更倾向于开放,认为应该立即开通贸易,促进莽原与内地的经济交流。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在莽原都护府成立之初,便埋下了冲突的种子。

一日,官署公堂上,刘长民与苏立山,就通商税法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刘长民坚持认为,为了维护莽原的稳定,应该对贸易进行严格的管控,防止外来商贾扰乱市场秩序;

而苏立山则反驳道,过于严苛的税法,会阻碍贸易的发展,不利于莽原的长期繁荣。

“刘都护,你如此保守,只会让莽原错失发展的良机!”

苏立山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贸易,让莽原成为大乾新的经济增长点!”

刘长民闻言,眉头紧锁,声音沉稳地回应道:“苏副都护,你此言差矣。发展固然重要,但稳定更是前提。若一味追求发展而忽视稳定,只会让莽原陷入混乱之中。”

两人各抒己见,争执不下,整个官署公堂上气氛紧张,官员们纷纷低头不语,生怕卷入这场风波之中。

最终,这场争论以刘长民的一锤定音而告终:“此事关系重大,需从长计议。我们先各自准备方案,明日再议。”

虽然争论暂时告一段落,但刘长民与苏立山之间的分歧,并未因此消除。

刘长民那沉稳而决绝的一锤,仿佛在官署公堂上,砸下了一道无形的界限,将他与苏立山之间的分歧,彻底公开化。

苏立山的心中,如同被一块巨石压着,憋闷得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深知,与刘长民的这场较量,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政见不合,而是关乎到莽原都护府未来走向的关键之战。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563/4268447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