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与此同时,海运的巨大利益也慢慢展现出来,国库日益充实,张昶乐得合不拢嘴,从张没钱变成了张钱少。

虽然还是没改掉抠门的习性,但至少户部拨银的效率直线拔高。

钱是调动社会生产力的不二法门,国库充盈后,工部也开始忙碌起来。

架桥、铺路、修堤坝、开水渠……大搞基建,带动了不少百姓就业。

当然,事情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国库粮食消耗严重,原有的粮食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但好在国库不缺银子,可以从全国各地地主豪绅那里购买。

反正他们也吃不完,与其放在家里鼠食虫咬,还不如换成白花花的银子。

总体来说,大明发展一片大好。

当然,这期间弹劾许青的奏折一封接着一封,如雪花一般。

面对这一问题,许青的选择是摆烂。

你弹劾你的,我干我的。

有时候傍晚消食儿的时候,还特意跟那些弹劾他的言官们打个招呼,示意其继续努力。

言官们这个气呀,回到家继续点灯熬油的参许青。

他们相信皇上早晚有一天会被打动,却不知朱元璋是看也不看,一律留中不发,束之高阁。

言官们耗尽心血,好不容易写出的锦绣文章,除了自我感动外,没有半毛钱的作用。

只可惜这时代不能废品利用,不然光是弹劾许青的奏折,都能卖不少钱。

这时代的纸很贵,写给皇上的奏折更是要用上好的宣纸,言官们的俸禄本就不高,加上宣纸这一项大开支,日子过得更是紧巴。

许青依旧逍遥自在,生活滋润且充实,弄的言官们彻底没了脾气。

时间一晃,来到了已是七月底。

算算日子,离新作物收获的季节也不远了,许青觉得可以适当扩大开海力度。

海运开了半年,市舶司管理已经日渐成熟,粮食问题马上也能解决,没了后顾之忧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干了。

这天,许青照常给朱标上完课后,找来曹亮、张昶叫住,给二人说了下开海的事情。

一来是对他们的尊重,二来,这开海还真离不开两位的鼎力支持。

开海要颁布诏书,而颁布诏书必须得经过礼部,虽说朱元璋可以下中旨,效果没什么区别,但意义不同。

而且对帝王来说,老用中旨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户部就更不用说了,扩大开海规模没钱哪行啊?

至于兵部…抱歉,兵部尚书几乎是个摆设。

工部忙着基建,吏部、刑部虽有话语权,但话语权不大,只要搞定这两位,准确说,只要搞定曹亮就行了。

毕竟人张昶可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听完许青提议后,曹亮皱眉道,“目前粮食不充裕,此时扩大开海规模,怕是不妥啊。”

“哎?曹大人有所不知,前两天各地传来消息,红薯土豆都结了很多果子,粮食问题很快就能解决。”

许青还未开口,张昶就替他说了,“昨个儿我还亲自出城外逛了一趟,根据我的估算,亩产至少不下千斤。”

张昶感叹道,“那些番邦蛮夷真有好东西啊!”

许青笑笑,“离收获的季节还有大半月呢,真正的亩产多少到时候才知道,但绝对不止一千斤。”

曹亮点点头,不再反对。

傍晚,许青驮着闺女遛弯时,正巧遇上朱元璋也出来消食儿,便顺带着将提议给他说了一下。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528/4272088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