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章
自古以来婚姻讲究的便是门当户对,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本来他们家和李连政家差不多,但随着他步步高升,两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连政甚至是依附他们家而活。
这种不平等的经济基础使得连政每次面对他时都小心翼翼,两个人之前那种纯粹的友情其实早就消失了。
陈三宝觉得很遗憾,却也无能为力,他能做的也只有和连政相处时故作轻松,看不到他的拘谨,嘻嘻哈哈的找一些不太敏感的话题搞活气氛。
好不容易安抚好了连政,陈三宝连忙向穆夫子表明本次过来的目的:
“夫子,连政马上就要大婚了,你看咱们的学堂您打算什么时候开?连政以后回京城,怕你忙不过来,我还给你找了两个帮手呢。”
穆夫子自从回到家乡后每天面对熟悉的山山水水,虽然难免会回忆起故去的妻女,但这里是他的根,只要呆在明水,就有一种落叶归根的踏实感。
这些天以来他帮着连政叔侄收拾房子,张罗婚事,忙的不亦乐乎,随着婚期的临近,穆夫子心里竟隐隐有些惶恐——连政成亲后就要启程回京,这里又只剩下他一个了。
现在三宝过来问起开办学堂的事 ,穆夫子心口一热,漫漫长路,很多时候路都是要自己一个人走的,好在还有三宝,不会让他觉得寂寞。
那就重新拾回自己的老本行吧,教书育人,桃李成芳,他穆远山一辈子可能就止步于秀才了,但他的学生,这明水的娃娃们多认点字就有无限的可能。
“三宝说什么时候开就什么时候开,只要你那边准备好了,夫子我随时可以上任。”
“那就说定了,夫子,我脑子里有很多关于书院的规划,我说,你听听看行不行。或者等我回去先草拟一个草案,到时候咱们一起商量商量?”
大周的每一个府县都有县学,县学是官府承办的‘公立学院’,老师也都是上面派遣的,分别是教谕一名,训导若干。
因受战乱的影响,明水县现在的县学只有一名教谕,两名训导,学生不过三十余人。
不论是教谕还是训导都必须是进士出身,所教的学生则必须是生员,即秀才。
秀才以下的孩子要想念书便只能去私塾,像穆先生之前创办的秀山书院就是私塾。因为地处平阳,为了解决乡下学子念书问题,不仅授课,还提供食宿,当然了,这些都是束脩之外的额外收费的。
小的书院一般就一到两个夫子即可,可以分设好几个大小班,大的书院则更规范,有的私塾夫子可能还会请到举人。
有一些南方出名的大书院,学子数千,夫子上百,每一个夫子不仅负责教书,还会著书立说,开坛讲学,立一家之言,成一方大儒。
这些大书院的学子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出仕做官,进而在朝廷纵横捭阖,对培养自己的书院往往有反哺之情。
这样的大书院在整个朝堂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有时甚至可以调动大半个朝廷。
因此历届的统治者对书院也多为拉拢的态度,要地给地,要钱给钱,这种循环之下,大书院可以说是垄断了整个朝廷的高端教育。
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大学院越出名,生源越好,考上的越多,获利的越多——越出名,生源越好……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436/4278270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