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官途凶猛:从选调生开始的通天路 > 回忆的味道

回忆的味道


除夕下午三点。

慰问完几家企业的劳模代表;元知乐并未停留,车队按照精心安排的行程,驶向下一站,京州市中心医院。

市中心医院门诊大厅已不似往日的喧嚣,但医护人员仍旧步履匆匆,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味和一种特有的、永不停歇的忙碌气息。

元知乐市长的到来,医院提前接到了通知,但并未兴师动众。

院长和几位主要领导简单迎候后,便陪同元知乐一行人直接深入临床一线。

他们首先来到急诊中心。看到市长突然到来,正在忙碌的医生护士们有些意外,随即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

“大家辛苦了!”元知乐的声音清晰而温和,打破了急诊室的紧张气氛。

“快过年了,别人都在往家赶,和家人团聚,你们却坚守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守护着全市人民的健康。我代表市委、市政府来看望大家,感谢你们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

她没有站在空旷处发表长篇大论,而是主动走向分诊台、抢救室门口,与当班的医生、护士、护工一一握手。

“中午吃饭了吗?”

“最近病患多不多?”

“夜里值班冷不冷?”

她问得具体而贴心,如同一位关心晚辈的长者。

这时,李朝东和市政府的工作人员适时地将准备好的慰问品搬了进来,不是华而不实的锦旗或果篮,而是一个个包装精美的暖心礼盒。

元知乐亲自拿起一个礼盒,打开给身边的护士看:

“知道大家晚上值班辛苦,尤其后半夜,走廊里冷,坐着写病历也容易手脚冰凉。”

“这里面是充电的暖手宝和暖脚垫,还有一点高蛋白的零食和维生素泡腾片,希望能帮大家驱驱寒、补充点体力。东西不贵重,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礼盒设计精巧,暖手宝是柔软的绒面材质,颜色温馨,一看就是用心挑选的。

这份礼物远比单纯的现金红包或普通年货来得更贴心、更实用,瞬间击中了医护人员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谢谢市长!”一位年轻的小护士接过礼盒,眼圈微微有些发红。

常年三班倒的辛苦,在这一刻似乎得到了理解和慰藉。

院长在一旁感慨道:“感谢政府的关心,如今天寒地冻,我们正需要这些防寒物品,这礼物真是送到我们心坎里去了,比发奖金还让人暖和!”

元知乐笑了笑:“奖金也要发的,关怀也不能少。你们守护百姓健康,政府就要守护好你们。”

随后,她又走访了儿科住院部和重症监护室的外围,隔着玻璃看望了值班的医护人员,并未过多打扰病患。

整个过程简短、高效,却充满了真诚的关怀和尊重。

离开医院时,夕阳已黄昏。

坐进车里,元知乐轻轻舒了口气,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欣慰。

元知乐对身旁的李朝东说:“这个安排很好,礼物选得尤其好。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觉得这趟来得值。”

李朝东恭敬地回答:“是市长您体恤下情。只是根据您平时关心医护人员的要求,做了一点具体的落实。”

元知乐满意地点点头,闭上眼小憩。

车队缓缓驶离医院,车窗外,医院明亮的灯光渐渐远去,如同黑夜中温暖的灯塔。

而这份来自市长的、具体而微的温暖,却留在了每一个今夜值班的医护人员心中,并通过他们,悄然传递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有人觉得,这些领导节假日的慰问是形式主义,是走过场的。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那些参与的人都能感受到关怀和温暖,这是实打实的,只不过身为领导,要注意到方方面面的事情,需要慰问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时间有限,不能所有地方都巡这么仔细。

窗外华灯初上,已近晚上七点。

连续走访了几个点,车队里的众人皆有些疲惫和饥肠辘辘。按照原定紧凑的日程,此刻应直奔下一个慰问点。

但李朝东向一旁的元知乐问道:“市长,大家忙碌了一天已经饥肠辘辘,我们要不要稍作休整,吃点东西?”

元知乐缓缓睁开眼,她自己忙碌了一天也饿了,总不能让大家在除夕饿着肚子去工作的。

“接下来的行程如何,会不会有影响?”

李朝东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们可以微调后续的行程,事前我们做过预演,可以挤出一个小时的时间。”

元知乐心中满意,她其实也不知道会这么累,现在李朝东暖心地预留有休息时间,这无疑是好事。

“那就找个地方,让大家吃点东西暖暖胃,再出发。”

李朝东得到允许,也开始着手去安排,他吩咐领头的考斯特在一个看似寻常、但招牌古色古香的店面门口缓缓停下。

众人正疑惑间,李朝东拿起车载对讲机,声音平稳地通知:“各位领导,接下来一小时,元市长安排大家在此用餐,稍作休整。”

众人闻言,脸上露出一抹笑容,显然对这个安排是十分满意的。

众人下车,才发现这是一家颇有名气的老京城面馆。

李朝东早已安排包场,小面馆内清雨城静。

即使不包场,在除夕夜,也很少有人会去面馆吃面。

李朝东早已经和面馆老板商量好预案,如今按商议好的执行就行。

老板是个老京城,这些年才到京州打拼,开了一家小面馆,只做打卤面。

这里的打卤面十分有名气,吃过的人都说地道。

众人下车,舒展一下筋骨,老板很快就忙碌起来。

热气腾腾的精致打卤面很快端上桌。

李朝东道:“市长,你别看这馆子不大,但名气可是顶顶的,这里的打卤面三十一碗,每天爆满,而且他们每天只卖一百碗,卖完就关门。”

“我知道市长你以前是京城长大的,一定喜欢吃打卤面,见今天顺路,就安排来这里了。”

说着,面条已然上桌。

面条显然是现做,口感劲道爽滑;卤汁浓郁鲜香,配料讲究,肉丁、黄花、木耳、香菇、鸡蛋花……码放得整整齐齐,香气扑鼻。

元知乐看着面前热气腾腾的碗,面条筋道,卤汁浓郁,色泽鲜亮,上面点缀着黄花、木耳、肉片和香菇,熟悉的香气扑面而来,瞬间勾起了她关于京城旧时光的记忆。

拿起筷子,尝了一口,细细品味,脸上的疲惫仿佛被这熟悉的味道驱散了不少。她抬起头,目光越过餐桌,看向正在张罗大家用餐的李朝东,唇角扬起真切的笑意:

“朝东,你有心了。这口味道…让我想起小时候在京都外婆家过年时的情形了,就是这个味儿!没想到在京州还能吃到这么正宗的一口。”

“大家辛苦了,都赶紧趁热吃。年底事多,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席间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各位局委领导纷纷称赞秘书长安排周到,这碗面不仅暖了胃,更仿佛触动了心底关于年关和家乡的某种情愫。

元知乐这简短的一句话和一个笑容,比任何正式的表扬都让李朝东感到受用。

他知道,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安排,精准地触动了领导内心柔软的一角,这份细致的体贴,远比完成一项复杂工作更能赢得信任和赞赏。

李朝东在一旁听到市长的肯定,脸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您喜欢就好。老板祖上就是做打卤面的,手艺是家传的。”

热气氤氲中,众人安静地吃着面,偶尔传来几声满足的轻叹。

一碗看似简单的打卤面,在除夕的疲惫奔波后,显得格外珍贵和熨帖。

窗外偶尔传来零星的鞭炮声,更衬得面馆内这份温暖和宁静。

元知乐细嚼慢咽,品味着这份久违的家乡滋味,她抬眼看了看周围的同事,大家埋头吃得认真,脸上的倦容在热气的熏蒸下舒缓了不少。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288/4295969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