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步入正轨的小生意
张知节所料不错,这螺蛳的买卖根本瞒不住,甚至比他料想的曝光的更快。
因为张大牛背着螺蛳排队进城的时候,站在他后面的是一位邻村的婶子。
她一眼就认出了张大牛就是隔壁村那位童生老爷的大哥,当守城差役掀开陶罐查验时,那股麻辣鲜香的香气被她闻了个正着。
轮到她查验时,那守卫已经打开张大牛送的竹筒,拿起一颗螺蛳开始嗦了起来。
当天回村后,她就把这事当新鲜事和别人说开了,这别人也不是旁人,正是罗大娘的嫂子。
更巧的是,罗大娘那一天正在自己娘家串亲戚。
这消息被罗大娘知道了,那就意味着不出一个时辰,整个三源村都会知道:张大牛背了河滩里没人要的螺蛳进城做买卖了。
于是当朱海棠刚踏出家门准备去找帮工时,罗大娘就风风火火地主动登门探听消息了。
朱海棠被她缠的没法,又一时说漏了嘴,说要急着去找去螺尾的帮工,这罗大娘哪能放过这个挣钱的机会。
罗大娘的嘴是碎,但是手脚麻利也是真麻利,而且她的嘴要是哄起人来,不少人都招架不住,在她的软磨硬泡下,朱海棠终于松口收下了她。
不过朱海棠态度坚决地回绝了罗大娘想带儿媳妇来的提议。
谁不知道她家几个儿媳妇向来不和,要是在她家闹起来,这不就是耽误事嘛。
翌日,除了罗大娘,还有两个手脚勤快又与朱海棠交好的张氏妇人应约前来帮工。
不多时,就有几个村妇挎着篮子来串门,眼睛却不住地往他们面前的螺蛳瞟,有人甚至想要往灶房里钻。
可张家灶房的门关的那叫一个严丝合缝,几个小的也和门神一样守在门口,不让任何人进去窥探。
朱海棠对这些人均是来者不拒,不过就是给螺蛳去尾,又不是什么秘方,想看就看。
问及是否做螺蛳的生意,她也大方的承认了,毕竟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
她不做这生意,那干嘛花钱雇人来处理这六十来斤的螺蛳呢。
问到能卖多少钱,她也照实说,这螺蛳的售价他们有心打听压根就瞒不住。
也说了这是两家合伙的买卖,是张知节从书里看来的一个秘方,要投入不少昂贵的香料及成本,实际的利润并不高。
当有人不识趣的问秘方是什么,朱海棠也不客气,怼的出口发问的那人悻悻的走了,毕竟谁家会把吃饭的本事告诉别人。
也有聪明的,直接开口要买几文钱尝尝鲜,朱海棠也不推辞,说会按着市价卖给他们,还看在同村的份上,再多给半勺汤汁。
只是轮到炒制的步骤,他们就会把家里所有外人都“请”走,静姐儿进去打下手,铁头守在灶房门口,张大牛和铁锤则守在大门口,严防死守有人偷看。
不一会,那鲜香麻辣的气味就四散开来,把守在门口的人勾的馋虫都出来了,不少人只是路过凑个热闹,都鬼使神差的掏出两文钱买了一勺。
尝过味道的都说好,村里一些条件不错的人家甚至还成了熟客,掐准了他们进城的时辰,早早候着,就为给自家男人带回一份下酒的好菜。
日日瞧见两人挑着沉甸甸的担子进城,下午又坐了牛车回家,任谁看了都知道,这螺蛳买卖红火,这两口子都舍得坐牛车了。
不少人的心思都活泛开了,那河滩上白捡的螺蛳,经他们这么一捯饬,比正经肉菜也不差多少了,若是自家也能做这买卖,那不是发了吗?
别说,有这样想法的人还不老少,没过几日,河里多了不少摸螺蛳的身影,每到饭点,三源村上空都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土腥味。
也有几家巧妇的做的尚能入口,但是油星子舍不得多放,酱料也抠抠搜搜的,离朱海棠家的口味还是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有几个不信邪的,天不亮就挑着自家做的螺狮往城里赶。
可是从清早吆喝“两文一勺”到傍晚改口“一文三勺”,竹篓里的螺蛳还是沉甸甸的,末了只能原样挑回来,毕竟也是沾了油水,只好全家人硬着头皮当晚饭。
张大牛他们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起初还悬着的心,如今早落回了肚子里。
夫妻俩齐心协力进城卖螺蛳已有数日,因为货量变大,装备也从最初的背篓换成了扁担。
两人各挑一副扁担,粗麻绳捆扎的黑陶罐沉甸甸地坠在扁担两头。
每个陶罐外都贴着一张方正的纸招,上头是张知节写的四个大字“张氏辣螺”。
这书法也成了招牌,其他卖螺的可没有这样字迹行云流水的纸招。
现在夫妻俩只要挑着扁担进城,才转过街角,便有熟客捧着碗迎上来。
他们每日巳时初(早上九点多)出门,未时正(下午两点)之前就会带着空罐到家,即使与张知节平分,除去成本,他们夫妻俩每日净利也在三百三十文上下。
记得第一日收摊时,朱海棠原以为自己会比张大牛沉得住气,可当沉甸甸的铜板揣在怀里,两人不约而同地直奔书院寻张知节。
张知节见状哭笑不得,这回他却没接那些铜板,只叮嘱他们去城门口搭相熟的牛车回家,毕竟这生意又不是只做一两天,日后日日都会有那么多的进账,他们二人还是尽早习惯为好。
回程的牛车上,夫妻俩四只眼睛警惕地扫过路上每一个行人,连车夫打一个喷嚏都能让他们抖一抖。
可不过三五日的功夫,他们的心态早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不仅是归途,就是进城路上碰到有空座的牛车,他们现在也能从容的扬手拦停,即使是有些车夫看他们带的东西重,要加收一文钱的车费,他们也能面不改色的掏出钱来。
张知节说过,区区几文车资,既能让肩头轻松些,又是由两家分摊的,何乐而不为?
搁在半月前,张大牛和朱海棠怕是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竟能说出“花几文钱图个轻省”这样的话来。
荷包鼓起来的时候,连说话都多了三分底气。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099/4304313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