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弟弟当爹卷科举,姐姐武力镇朝野 > 第151章 批卷和押题

第151章 批卷和押题


终于到了日暮时分,张书轻拍手掌,宣告考试结束。

张知节半小时前就已将草稿上的文章和试帖诗工整誊抄到试卷上,此时听到掌声,当即就交了卷。

张书没有急着批阅试卷,而是先一起用了晚膳。

自搬入新家以来,灶房除了烧水洗澡完就甚少开火,他们两人已经成为附近几家酒楼食铺的VIP客户。

早餐一般结伴去集市上寻些新鲜吃食,中晚餐大多数的时候都靠酒楼和食铺的外卖,偶尔外食。

今日桌上摆的依旧是外卖。

张知节刚经历了一场考试,心里头还惦记着方才的试题,又开始琢磨着明日的复试,心神还没能完全松快下来,所以两人的餐桌上难得的有些沉默。

他们计划在考前完成三次模拟考,每次都含正试与复试两场,算下来便是六天的考期。

饭后,张知节将碗碟收拾到食盒里,放到门口,自有人按时来取。

另一边,张书已经在书房开始阅卷了。

模拟考的题目都是张书精心拟定的。

她不仅仔细研究了近十年各府院试的真题路数,更揣摩透了本次院试主考官林学政的文风偏好与出题倾向,才出这次的考题。

说白了,就是押题。

顾秀今日送来的那部文集,其实早在几日之前,卢正庭便已派人千里迢迢送来了。

他从洛都精心搜罗的,远不止这一本,连林学政往年的文集、诗集,都一并送了不少过来。

卢正庭的用意是让张知节揣摩林学政的文风喜好,好在院试里讨几分巧。

他大约没料到,张书竟做得更加“过分”,不满足于只贴合风格,索性直接朝着押题的路数去了。

这场正试模拟的题目,正是张书循着林学政的喜好拟定的。

今天是头一场正试模拟,恰巧就被顾秀撞见了,听了张书说的话后,想必回去后他就会开始尝试模拟考的法子。

他们虽有心想让顾秀经历几场模拟考以解开心结,却不敢让他做张书出的题,毕竟压不中还好说,万一真被压中了,反倒可能会惹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来。

书房里,烛光摇曳,将周遭染上一层暖黄。

张书蹙着眉翻看试卷,手里的红笔时不时落在卷纸上,留下圈点勾划的标记,张知节望着张书严肃的表情,心里头忐忑一时压过了夏日的燥热。

那感觉,竟与张书第一次陪他去剧组试戏时差不多。

张书放下笔,朝他看了一眼,张知节立刻从贵妃榻上起身,快步走到她身边。

“破题和承题都没问题,只是起讲开头的文笔稍显急躁···”

张书未必敢说自己提笔做题能胜过张知节,但她此刻是以考官的眼光来批阅,同时为他提供一些新的想法。

张知节垂首听着,偶尔插言,讲些自己落笔时的思路。

“···四书文和经义文的问题不大,但是试帖诗还是不够出彩,五言排律不仅要讲究对仗和韵律,更要讲究炼字炼意···”

对于五言排律,张书绝对是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张知节这个半路出家的书生,没有一眼惊艳那就是不够出彩。

杜甫和王维就是她的最高标准。

不是她的要求过于严苛,而是这是他们共同经历的第一场科举考试,两人并不是面上表现出来的那么游刃有余,而院试的正试又是重中之重。

院试分为正试和复试两场,正试是核心筛选环节,决定考生的去留。

复试不过是再筛一遍,剔掉些侥幸蒙混过关的,顺便排个等级名次。

所以说到底,正试的考卷能不能在万千卷子里被考官一眼相中,才是最要紧的事。

而一首好的试帖诗,很可能就成为关键。

张知节并没有因为张书的犀利点评而失落,反而开始按照张书的思路结合自己的想法,在心中迅速重新撰写了一篇新文章。

至于五言诗,他一时半会没有其他的灵感,还得等会再仔细斟酌斟酌。

“总之,这卷子你做的还可以,应该能勉强挤进前十。”

张书将批阅好的试卷放下,保守的下了最后的结论。

几年前,便有书贩搜罗院试前二十名的文章编纂成一本《文阳院试菁华》,用以牟利,而张知节这份答卷的水准,的确够得上入选文集的资格了。

但这话若让明道书院的夫子听见,怕是要笑她一个小丫头不知天高地厚。

要知道,院试可是集府城周边几十个乡县的学子,上千名童生赴考,即使是顾秀正常发挥都不能拍着胸脯说自己绝对能上榜单前十。

但是张书就敢如此断言。

因为夫子们若是真见了张知节此时的答卷,只怕惊得连胡子都要揪下来。

从张知节进入乙一班的那场考试起,他就已经开始藏拙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顾秀身为乙一班魁首的遭遇就是明证,同窗们明里暗里的排挤和无视,固然有他院试失利的原因,却更透着人性最原始的恶意。

此时,张知节听完张书的评价,神色却未见喜意,因为前十并非他们的目标。

他拿起那份被张书批改过的试卷,重新逐字逐句细看,那专注的模样,让张书原本到了嘴边的“今晚早些歇息吧,明日还要考试”硬生生咽了回去。

她转而岔开话题:“今天我跟顾秀提了模拟考的事,想来他回去后,该会照着咱们这形式也搞起模拟测试来。他如今是跟人在一个院子里合住,这么一折腾,同住的其他人怕是也会有样学样。”

张知节头也不抬地说:“等我明日考完,后日就去他租住的地方瞧瞧。”

搭考棚的主要的问题是花费和占地,他之前借给顾秀五两银子做应急之用,省一点就足够应付考前的种种花销。

顾秀也不是坐吃山空的人,在北亭县就一直做着抄书或写信的活,想来手头应该是有些积蓄的。

至于占地,顾秀住的那处房东,本就是常做赶考学子生意的,只要不是个短视的,该不会阻拦才对。

既然有心帮顾秀解开心结,自然不能只靠张书在嘴上提一句就算了,他亲自去一趟给顾秀现身说法,好好讲讲模拟考的注意事项,这恩情才算落到实处。

他之前对顾秀说的“记恩”的话可不是玩笑,他三番五次的帮助顾秀,一部分原因是觉得他本人值得相交,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看中了他未来的可能,全当是一场长线投资。

即便将来没能得到预期的回报,也没什么打紧,毕竟他眼下付出的,原也不算多。

张知节说完这话,便又重新投入到手里的文章中。

张书见状,默默让开位置,从书架上抽了几本书转身坐到贵妃榻上,开始琢磨第二场模拟考的试题该如何拟定,才能更贴合林学政的路数。

另一边,张知节已取了张干净的宣纸铺好,提笔蘸墨,飞快地将心里重新构思的文章一字一句誊写下来。

门外不知何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没过多久,便骤然转烈,豆大的雨点在屋顶,庭院,桂树间敲起了鼓点。

可这风雨再急,也穿不透书房的氛围,屋内只有烛火映着两人各自忙碌的身影。

两人都没说话,却在这份与外界风雨隔绝的静谧里,透着一种无声的默契。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099/4304306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