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柳亭送别
十月三十日,卯时初至,天幕仍缀着疏星与一弯浅月。
张知节双手拢在袖中,乘着张三爷的牛车,迎面吹了小半个时辰的冷风,终于抵达了距城门两里外的柳亭。
今日是卢正庭离任北亭县、启程返回洛都的日子。
新县令早前便知会县中各大书院,命童生及以上功名的学子务必至此,送别卢大人。
才下牛车,他便看见亭外零散立着七、八个学子,多是附近村中的农家子弟,此时城门方开,城中的先生与同窗,恐怕还要稍迟方能赶到。
“张相公!这里!”
一位明道书院的学子眼尖,老远便瞧见他,举手招呼。
张知节走上前去,众人不免又是一番道贺与寒暄。
众人见他依旧谦和持重,并未因中了秀才而自视甚高,先原本拘谨的态度也渐渐放开了,但是到底不像原来那么随意了。
此时院试的余韵还未消散,他们聊着聊着就不由自主地向张知节讨教起学问来,不远处的其他学院学子听见这边的动静,也渐渐靠了过来。
北亭县首位院试案首,含金量不可谓不高。
不知不觉间,三五成群的学子渐渐汇作一处,而被围在正中的,正是始终含笑温言、毫不藏私地分享着备考经验的张知节。
两刻钟后,城中的夫子学子们也陆续抵达。
张知节不便在师长面前过于显露,便不着痕迹地将话题引向今日的主角,卢正庭身上。
一时间,众人纷纷说起卢大人三年任内的种种政绩,言语间尽是推崇与不舍。
顾秀走到张知节身边,悄悄掩袖打了个哈欠,低声问,“你几时到的?”
“卯时始便到了。”
他偏头看向顾秀眼下的青黑,蹙眉问道,“昨夜没休息好?”
却见他嘴角抿着一丝藏不住的笑意,便又挑眉问道:“莫非是有什么喜事?”
早前,张知节赴了顾秀五福居之约,在席间,他知道顾家亲族在他考中秀才后完全变了嘴脸。
还不等他本人归家,顾家便已带着一众亲族,径直去了顾秀前姐夫家中,强有力地将其姐姐当年未取回的嫁妆悉数讨回。
可眼下瞧他的态度,怕不是因为这事。
顾秀四下望了望,凑近身来,眼中快要压不住的笑意,声音低得只有张知节能听见:“孙毅那狗东西,这回可当了个活王八,他那宝贝儿子,根本不是他的种。”
张知节倏然睁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这般粗直的话语竟会出自顾秀之口。
顾秀话一出口,也立即意识到自己失言,忙讪讪一笑,解释道:“失礼了,我实在是太痛快了。”
孙毅,便是顾秀那前姐夫的名讳。
张知节还记得,顾家姐姐当初突然病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孙母为了刚出生的孙子,特意去顾家送喜蛋。
明为报喜,实为羞辱。
“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知道的?”张知节忍不住追问。
“这事不仅我知道,整个北亭县都快传遍了。”
顾秀压低声音,将事情原委细细道来。
原来是孙毅新娶的媳妇徐氏,前几日竟被他亲手捉奸在床。
那奸夫不是别人,正是徐氏常来常往的“表哥”,更讽刺的是,孙毅那宝贝儿子的眉眼,竟与那“表哥”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孙毅竟没去报官?”张知节诧异道。
依《大昭律》,“诸奸者,徒一年半;有夫者,徒两年”。
他可不认为孙毅这种人能咽下这奇耻大辱。
谁知,他竟真的咽下了,对别人都矢口否认了此事。
只因那徐氏,捏住了孙毅一个见不得光的把柄。
原来孙毅自身有隐疾,即便能使女子受孕,那腹中胎儿也多半难以足月、顺利生产。
在现代而言,就是弱j症,自身jz质量不行,这也解释了当初顾姐姐为何会诞下死胎。
听到此处,张知节无须顾秀再多说,也已猜到了徐氏的底牌。
男人的颜面是一回事,更要紧的是,孙毅的毛病并不是他倾家荡产找大夫就能治好的,眼前这个孩子,虽然不是他的血脉,若肯认他为父,将来或许还能为他摔盆送终,勉强算是一线香火。
“孙毅还遮着掩着,以为旁人不知,”顾秀嘴角噙着一丝冷嘲,“岂不知满县城的人,都在暗地里笑话他头上那顶油光发亮的绿帽子呢。”
张知节见状,忍不住提醒一句,“子明,你如今与他早已不是同一路人了,莫要因为他坏了自己的清誉。”
他略一沉吟,补充道,“那徐氏不是个省油的灯,而孙毅此番忍气吞声,也未必是真认了命,往后,你只管静观他们狗咬狗便是,不必脏了自己的手。”
“子明”是顾秀考中秀才后,学院院长在他的进学宴上为他取的字。
顾秀闻言,神色稍霁,颔首道:“我明白的。”
他姐姐也是如此劝他。
自知晓当年真相,明白为何嫁入孙家自己多年未孕,好不容易有孕又诞下死胎的缘由。
知道这一切并非自身之过,她心中积压多年的郁结骤然消散,一时间心境开阔,病情大为好转。
两人低声交谈间,天色不知不觉已经大亮,周遭聚集的人也愈来愈多,其中不乏城中几位有头有脸的乡绅。
道路两旁的人群自然而然地分作了两处,一边是功名在身的学子与先生,另一边则是本地知名的绅耆与商户。
张知节一眼就发现了站在对面的丁子昂,当即朝他颔首一笑。
在府城时,二人就时常书信往来。
张知节收到的信里,尽是丁子昂对学堂生活的日渐不喜。
直至最后一封信送达府城时,丁子昂已从明道书院正式退学,开始逐步接手丁家在县中的各项生意。
然而,这身份的转换并未影响二人交情,就在两日前,张知节还曾去丁府做客,言谈之间,一如往昔。
此时,一辆马车自城内方向徐徐驶来。
车辆停稳,一名文书打扮的吏员自车上下来,道路两旁为首的夫子与乡绅立即整肃衣冠,迎上前去。
双方低声交谈数语后,几位为首者便返回人群,开始吩咐整队。
人群中一阵骚动,很快又恢复了肃静,新旧两位县令的马车,马上就要抵达了。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099/4304303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