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赶年集
俗话说的好,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节后,村子里的年味一天比一天浓
不少村民带着红纸和铜板上门,想请张知节写春联。
因来人络绎不绝又时间不定,张知节索性请张大牛传话,定下一个日子,自己带上笔墨在祠堂等候。
村人只需自备红纸,至于润笔费,他也只象征性地收一个铜板。
这是姐弟俩在异世度过的第一个春节。
过年的第一桩大事,便是扫尘。
姐弟俩起初干劲十足,风风火火地动手收拾起来。
没多久,隔壁张大牛一家听见动静,主动过来帮忙。
婉拒无果之后,最终姐弟俩只亲手打扫了自己的卧房和书房,其余屋子的清理工作,全由动作利落的张大牛一家包办了。
两家人忙忙碌碌一整天,待到日头西斜,总算将张家老宅里里外外彻底清扫了一遍。
原本积尘蒙灰的院落屋舍,此时窗明几净,焕然一新,透出几分除旧迎新的年节气象。
腊月廿四,南小年。
家家户户都忙着打年糕,张知节这次仍是与张大牛一家合作。
张大牛和朱海棠负责抡锤敲打,铁头则在一旁帮忙添水、翻面。
张知节和张书这一群孩子围在石臼边,试吃刚出炉的热年糕便是他们的“任务”。
张书和张知节在豆腐脑口味上是坚定的咸党,可到了年糕这里,张书却“叛变”了,她觉得刚捣好的年糕裹上糖霜,比蘸咸料更合她的口味。
除了雪白的原味年糕,张书还提议做了一种这里不曾见过、却是她前世老家过年必备的红糖年糕。
红糖年糕冷吃香甜有嚼劲、煎吃软糯,无需任何蘸料就已足够美味。
朱海棠起初还对用料颇为奢侈的红糖年糕有些心疼,可刚尝了一口,那浓郁香甜的滋味便在口中化开,立即就被征服了。
心里想着,过年嘛,偶尔奢侈一回也没啥。
腊月廿六。
朱老爹前几日便开始频繁出入各个村子,因为杀年猪的时候到了。
最近张书的生活作息又和张知节同步了,接连几日,她都准时被村里杀猪时那凄厉的叫声唤醒。
张三爷这几日忙得脚不沾地,牛车来回好几趟地来往城乡之间,脸上带着笑意的褶子就没展开过,腰间的褡裢总是沉甸甸的。
这一天,张大牛夫妻和张知节、张书也要进城赶年集,便用家里的牛车顺路捎上了几位同村的乡亲。
牛车一路摇晃,车上的人们不时与张知节搭话,纷纷问起他在府城的种种见闻。
他们睁大眼睛,试图从他口中,窥见自己或许一生都无法抵达的远方。
即便同样的问题已答了数遍,张知节此刻依旧耐着性子,语气温和地慢慢讲,字句里没有半分炫耀,只像跟熟人唠家常般亲切。
抵达城西年集时,人声鼎沸,市嚣如潮,张知节下意识紧紧握住张书的手,生怕被人潮冲散。
集市两侧摆满了各色乡货:成挂的腊肉、手织的土布、瓮装的腌菜···
也有许多专为过年备置的时新货品:大块的红纸、火红的灯笼、甚至还有零星摊贩摆出了红艳艳的炮竹···
每一处摊位前都围着人,人人脸上都带着笑意,连寒风都似被这热闹烘得暖了几分。
人群中不时有衙役巡行而过,他们目光警惕地扫视四周,严谨地维持着集市的秩序。
因此尽管场面喧腾,却仍旧井然有序、热闹而不混乱。
这是新县令上任后的第一个新年,全县上下自是格外重视,断不容许出半点差池。
生活在现代的姐弟俩,从前即使是在老家过年,年货也多是在网上下单,他们许久未见过如此鲜活、喧腾,年味扑面而来的市集了。
“二郎,跟在我们后头,牵好书姐儿,千万别走散。”
正式挤进人潮前,朱海棠不放心地回头对张书叮嘱,“万一走丢了,就回到这个红灯笼底下等!”
朱海棠对于年集的热闹拥挤早有预料,今天可以说干的是力气活,所以她连铁头都没带上,让他在家里看着两个小的。
她本不放心张书一起来的,但是这个侄女越来越有主见了,而且小叔子这当爹的没意见,她也只能听之任之。
一切如她所料,两拨人马果然被拥挤的人潮集散了,但是张书还是紧紧跟在张知节身后。
张知节和张书计划过完元宵,便启程回府城备考,因此并不打算采购太多食物,今日他们购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感受下这个时代的年味,以及布置一下家里的年味。
大叠的红纸是必买的,回去可裁开写春联、剪窗花。
灯笼、炮竹也挑了一些,耐存放的糖果、点心和干果备了些,预备招待客人或送给上门讨糖的孩童。
现在冬日里的水果少见,只有一些柿子,枣子,野苹果,而且看着卖相都很一般,都是山里野生的,但是滋味却是出乎意料的酸甜可口。
不知不觉间,张知节背上的背篓已经满满当当的了。
就在此时,张知节察觉腰侧一动,猛地低头,正瞥见一只干瘦的手从他腰间迅速缩回。
下一刻,一个瘦小的人影同时扭身扎进人群。
他立刻按住腰间的荷包,看向张书:“书姐儿?”
“没事,一个小偷。”
张书嘴里啃着一颗野枣,语气平静。
张知节顿时安下心来。
他知道这年头的集市,小偷算得上是标配了,但是有张书在身旁,他本没多放什么心思警惕这些。
想来是自己方才买东西时付钱太爽快,才被当成了肥羊盯上。
可看着那些满脸风霜、双手皲裂的老农,卖着几文钱的山货,他也实在不忍讲价。
没过一会,人群里突然传来一阵骚乱,张知节毫不犹豫地,攥着张书朝人潮涌动的地方相反的方向走。
张书却忍不住偏头向后望去。
“···天爷啊···钱没了···怎么办啊···要我的命啊···”
那凄厉沙哑的声音钻入耳中,张书垂着眼眸,一时神色未明。
当张知节拉着她终于退到朱海棠事先说好的红灯笼下时,张书却忽然松开了他的手。
“你在这等我一下。”
张知节愣了一下,随即像是明白了什么,点头应道:“好。”
话音一落,张书已转身重新扎进人潮,眨眼消失不见。
她没让张知节等太久,一刻钟后便回来了。
张书轻轻拉了拉张知节的衣袖,他立即会意地俯身蹲下,张书凑近他耳边低语了几句,他凝神听着,不时点头表示明白。
待张书说完,张知节四下张望,恰巧一队衙役巡视到市集入口,领头那人张知节还颇为眼熟,之前出入县衙的时候见过的。
卢正庭走后,只带走了自家亲信,衙役和文书都是本地公务员,自然还是留给新县令差使的。
张知节整了整衣襟,朝那队衙役走去。
领头的衙役一眼认出他,当即神色一凛,拱手作揖。
张知节上前与他低语数句,对方神情愈发凝重,整队人的姿态也顿时显得更为肃穆。
不过片刻,张知节便转身返回。
而他身后那队衙役已握紧铁尺,神色凛然,疾步朝集市深处赶去。
又过了两刻钟的功夫,张书望向集市的方向脸带笑意,张知节便知道事情成了。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099/4304302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