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氪金出道
“书姐儿,你说哪位会成功出道?”
张知节听着耳边一声又一声的唱票,心里暗自为这场花会的利润心惊。
这才一个多小时,所有投票加起来已经快过三万两了。
张书轻轻摇头,表示她也说不准。
“从目前情况来看,柳轻烟的优势最大。”张知节撑着下巴望向舞台,认真地分析道,“她的观众缘最好,收到的散票最多,而且她选择的舞蹈和作诗表演,不受舞台距离的限制,能让更远的观众也欣赏到。
相比之下,苏泠音的古筝虽然弹得好,但曲调太过悲凉,和现场热闹的气氛不太搭。
秦流珠的歌声虽然娇美,但音量太小,除了我们内圈这些船,外面的观众恐怕根本听不清。
她们俩的文试作品也因为需要近距离观看,在这方面很吃亏啊。”
他的分析确实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目前柳轻烟的票数确实最高,秦流珠排在第二,苏泠音最末,和第一名相差二百余张花帖。
但很多时候,决定选手能否“出道”的关键,并不全然取决于自身实力和粉丝数量,而是···
“清和崔氏,崔逸思公子为苏泠音姑娘投花帖五百张,助力花魁!”
高台上,唱票人神色激动地唱道。
话音落下,全场霎时一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怔怔地追随着一名小厮,只见他抱着一只竹篓,将其中价值五千两白银的五百张花帖,尽数倒入苏泠音的花篮中。
眨眼之间,原本排名最末的苏泠音一跃成为花魁最有力的竞争者。
此时,距长香燃尽,已不足一刻钟。
唱票人此时高声做了阶段性归票:“苏泠音姑娘现共得一千四百二十六票,柳轻烟姑娘一千一百零三票,秦流珠姑娘一千零八票。”
湖面与岸边的寂静只维持了片刻,随即爆发出更热烈的议论声。
众人纷纷望向前方那艘二层豪华画舫,一位年轻人正在甲板上凭栏而立,被众人簇拥在中心,俨然是全场焦点。
他似乎察觉到投来的目光,不慌不忙抽出腰间折扇,“唰”地一声展开,姿态潇洒从容。
张知节虽看不清他的表情,却几乎能想象出那张脸上,绝对写满了“装逼”两字。
忽然,他的目光定格在那人身旁的另一道身影上,眉头微挑,转向张书不确定地问:“那是···李怀仁?”
张书收回视线,点了点头。
“他竟然也···不对,他的确应该来的。”
他都差点忘了,李怀仁是有秀才功名的,来参加乡试合情合理。
自寿宴之后李家再无怪事发生,虽没让李怀仁回归,但到底是家里唯一的男丁,许他前来应试倒也说得通。
只是···
张知节再度望向那艘豪华画舫。
虽看不清那些人具体的神色,但从李怀仁的姿态来看,他对那位领头的崔公子,未免显得过于谄媚了,一点都没有之前在书院趾高气昂的样子。
此时,又一名小厮抱着竹篓跑上高台,对唱票人低语几句。
紧接着,众人听到又一声高昂的唱声:
“崇阳帮少帮主,程卓诚公子为秦流珠姑娘投花帖五百张,助力花魁!”
哗——
人群再次哗然。
又是五百张,又是五千两。
秦流珠一举登顶,跃居第一。
听到“崇阳帮”这三个字,张知节与张书对视一眼,眼中不约而同地掠过一丝兴味。
这下可真有热闹看了。
与府城文阳府不同,文阳府遇见的武林人士大多只是路过,但是江安郡却是实实在在有几十个大小不一的帮派驻扎于此。
因为关寡妇的关系,他们入城后也曾稍做打听,知道这崇阳帮虽在《武林风云榜》上排不上名号,却是江安郡本地数一数二的大帮。
他们的名声靠的不是武艺,而是人数和财力。
他们与另外两个帮派“清平帮”和“连帆商会”自十五年前起便与官府合作,在城中及周边合作经营多处码头,专司河运,算得上是“官督民办”的典型。
众人的目光又转向另一艘二层华舫,透过轻薄的纱窗纸,可见舱内歌舞升平,一名男子左拥右抱,姿态慵懒,仿佛那五百张花帖不过是随手一挥,并未真正放在心上。
见他这般姿态,所有人的视线又不自觉地转回崔公子那边。
崔逸思对身旁护卫低语几句,那护卫当即纵身一跃,足尖在几艘画舫的篷顶轻点借力,几个起落便飞身掠上高台,将一沓银票径直递给唱票人。
下一刻,唱票声再度响彻湖面:“清和崔氏,崔逸思公子为苏泠音姑娘投花帖一百张,助力花魁!”
众人闻言立即算了起来,如此一来,苏泠音得一千五百二十六票,反超秦流珠的一千五百零八票,重夺首位。
刚算明白,又一道身影自崇阳帮画舫中飞身而出,稳稳落于高台,他朝崔家护卫冷笑一声,自怀中掏出一叠银票。
唱票人激动的青筋暴起,高喊道:“崇阳帮少帮主,程卓诚公子为秦流珠姑娘投花帖一百张,助力花魁!”
崔家护卫立即望向自家画舫,见崔逸思微微颔首,便对唱票人低语一句。
唱票人随即再次高喊:“清和崔氏,崔逸思公子为苏泠音姑娘再投花帖一百张,助力花魁!”
虽未见银票现付,但以崔氏声名,自是不会赖账。
谁料崇阳帮帮众也紧跟着对唱票人说了一句。
下一秒:“崇阳帮少帮主,程卓诚公子为秦流珠姑娘再投花帖一百张,助力花魁!”
接下来的时间里,众人目瞪口呆地看着唱票声此起彼伏,钱仿佛已经不是钱,而只是一个随口而出的数字。
几个来回间,今晚的花帖总额已被推高至五万两之巨。
张知节咽了咽口水,转向船头问道:“敢问船公,往年云梦花会也是如此场面吗?”
老船公也才回过神来,喃喃答道:“老夫虽不曾亲临现场,但也听闻九年前妙妙姑娘万两夺魁的事情,那已是无人能及的记录了。”
可看眼下这架势,怕是单为一人的花费,两万两都未必打得住。
张书与张知节对视一眼,彼此都从对方眼中读到了同样的念头:
突然有种劫富济贫(我)的冲动是怎么回事?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099/4304297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