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综武:冠军侯!开局杀穿北莽王庭 > 第162 章 这离阳,这地洲,该换天了

第162 章 这离阳,这地洲,该换天了


话音方落。

手中几张薄纸如箭疾射,旋即诡异地消散于虚空。

北帝城某处幽暗密室之中。

一名执棋静坐的文士,也轻轻一笑。

指尖棋子徐徐落下,置于棋盘一角。

“收网之时已至,按陛下的旨意,速速行动。”

“这离阳,这地洲,该换天了。”

“刷、刷、刷——”

密集如雨的声响接连响起。

大乾阴字部!

这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庞然机构,正式全面启动。

顷刻之间,离阳各地——两辽一河、雍州、凉幽,以及邻近的雄州、豫州、青州,乃至遥远的江南、南疆,皆暗流涌动。

而雍州境内,毗邻北凉的青城山顶。

不知何时,一道身披黑甲的绝色女子悄然立于峰巅。

手中长剑已然出鞘。

眸光如霜,冷冷凝望远方的丰陵二州。

滔天杀意,悄然弥漫。

“北凉,陈芝豹——大戟士,回来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

“陛下!李密弼求见!”

“进来。”

御书房内,顾天白正俯视舆图,头也不抬地应道。

“何事?”他眉梢微动,略显疑惑。

因李密弼方才离去不久,诸事已妥当安排。

他对蛛网组织并未裁撤。

虽其情报之力不及阴字部,但经李密弼多年调教,在刺杀一道上自有独到之能。

譬如前番赵篆之死,执行者并非阴字部,而是蛛网潜伏太安城二十余年的秘杀之人。

“陛下!”

“老主公,顾大将军在大隋境内寻获之人,已送至宫外。”李密弼拱手禀报。

“哦?”顾天白神色一振,面露喜意。

未曾料想,顾剑棠此行竟如此得力。

隋末乱世,英才辈出,文韬武略皆不乏其人,尽是世间罕见之才。

故顾剑棠入隋之前,顾天白曾亲授一份名单。

“既已送达,妥善安置便是,稍后我会亲自召见。”顾天白淡然笑道。

“呃……”李密弼面色迟疑,欲言又止。

“陛下,此事……您还是亲临一看为好。”

“嗯?”顾天白眉头微蹙。

顿时察觉有异。

不必多想,定是顾剑棠那边出了变故。

不多时,在李密弼引领之下,顾天白已立于一座偏殿门前。

“这是何等情形?尔等如何办事?”还未入内,他已冷声质问。

虽仅一门之隔,殿中情景却逃不过他的感知。

此刻房中数人,竟仍被绳索捆缚。

如此对待贵客,难怪顾天白面露不悦。

“陛下,此事确非下官之过。”李密弼低声解释。

“顾大将军送来之时,便是这般模样。”

顾剑棠的身份,大乾子民自然心知肚明。

他亲自拘押之人,谁又敢擅自解开?

况且这几人背后的来头,下层侍从一概不知。

更关键的是,这几人被囚已久,脾气早已躁动如火,侍卫们更是不敢轻举妄动。

“那右侧屋中所关何人?”

“似乎是宋缺的两位千金,也是老主公当年带回的。”李密弼迅速答道。

“他人现在何处?可有消息?”

“回禀公子,据属下所知,眼下大隋境内,四大门阀、慈航静斋,乃至两派六道皆在搜寻其踪,但老主公却如同凭空消失一般,杳无音信。”

“就连我们安插的人手也断了线索,此次归来,仅袁庭山孤身一人,且他也未能探得老主人行踪。”……

“罢了,不必再追。大隋局势越乱,对他越是纵容,于我大乾反而更有利。”

“至于宋缺二女,你先带下去妥善安置。”

顾天白挥了挥手,言罢转身推门而入。

甫一迈步,数道刀芒骤然自他周身迸发。

缚住众人的绳索应声寸断。

原本还在怒骂不休的几人,顿时噤若寒蝉。

能让顾天白亲口下令、命顾剑棠出面擒拿之人,岂会是泛泛之辈?

更何况,即便真是寻常人物,只要不愚钝至此,在这等境地之下,还能如此从容不迫、气度凛然,且毫不犹豫便将他们释放——

纵观天下,能有此身份与胆识者,唯有一人。

“不知乾主不惜跋涉万里,将我等无名之辈强行拘至,究竟意欲何为?”

“不错!大乾之主威震九州,然此举若传扬出去,恐难服天下人心!”

场中四人,两名文官模样的率先开口。

听闻此言,顾天白微微苦笑。

然其内心,实则暗喜。

顾剑棠行事虽显粗率,但此番寻来的四人,确令他极为满意。

眼前四位,两文两武,早在他们抵达之前,顾天白便已了然于胸。

两位文臣——房玄龄、杜如晦!

两位统帅——李靖、苏定方!

即便此后顾剑棠再无所获,单凭此四人,已堪称阵容鼎盛。

“诸位先生请息怒,此事确系天白失礼。”

“我素仰诸位才略,本欲请家父代为相邀,却不料他误解其意,致使诸位受此屈辱。”

“诸位尽可放心,待家父归来,我必令其亲自登门致歉。”

“若仍难平愤懑,我亦可先斩袁庭山——此人乃执行主事者——以谢罪赔礼,诸位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远处正抱刀候命的袁庭山忽觉脖颈一阵刺骨寒意。

而屋内四人,则齐齐陷入沉默。

寂静无声。

起初突遭掳掠,几人心中自是愤慨难平。

然而此刻,形势已然不同。

顾天白亲临致歉,甚至以“天白”自称,极尽谦卑。

这般礼遇,普天之下,能享者寥寥。

顾天白如今地位几何?九洲之内,无人不晓。

但屋中四人皆非凡俗,岂会因几句客套话便感激涕零、俯首称臣?

正因其智谋超群,才更能洞悉大势。

自古习得经纶策,终为帝王掌中棋。

越是才高志远之人,越不甘埋没尘埃。

大隋江山,风雨飘摇,崩乱将至,几人心中早有抉择。

若将其心中曾寄望之主,与顾天白相较,立时黯然失色。

今日之大乾,早已雄踞一方,傲视群雄。

国力或因战后未复,尚不及某些大国富庶,

然顾天白兵锋之锐,早已为九州共睹。

乱世争雄,兵力与战力,方为根本。

何况顾天白从非嗜战狂徒,一味扩张。

观其灭北莽之后,并未乘胜穷追,反而是偃旗息鼓,潜心整合所得疆土,足见其深谋远略。

房玄龄与杜如晦对此尤为清楚。

大乾经多年休养生息,尤其经历遗民北迁之策后,国势渐趋稳固,元气悄然复苏。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038/4282452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