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长安剑客萧书生贰 > 第十九章锦衣卫办案(三)

第十九章锦衣卫办案(三)


一张宽大的紫檀木书桌,桌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砚台里的墨早已干涸。两侧是顶天立地的书架,塞满了各类书籍,从经史子集到孤本珍籍,琳琅满目。墙壁上挂着几幅名人字画,笔法精湛,一看便知价值不菲。

萧琰没有急于动手搜查,而是放慢脚步,仔细观察着书房里的每一处细节。他知道,周显老奸巨猾,既然敢将证据藏在书房,必然不会轻易让人找到,寻常的抽屉、书架夹层,定然早已被他排除在外。

他的目光先是落在书架上,指尖轻轻拂过书脊。这些书摆放得整整齐齐,似乎没有任何异常。可当他摸到最上层角落的一本《资治通鉴》时,却发现这本书的书脊比其他书略厚一些,而且封面的磨损程度,与书页的陈旧感并不相符,像是被人频繁翻动过,却刻意做了旧。

萧琰心中一动,将这本书抽了出来。书页间并无夹带,他又轻轻晃动了一下,竟听到里面传来细微的  “沙沙”  声。他将书递给陆峥:“陆佥事,你听,这本书里似乎有东西。”

陆峥接过书,晃了晃,果然听到了声响。他立刻让人找来小刀,小心翼翼地撬开书脊。随着书脊被打开,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掉了出来。展开一看,上面记录着周显历年私吞工程款的明细,时间、金额、经手人,一目了然,甚至还有几笔贿赂官员的账目。

“太好了!有了这张明细,周显就算想狡辩,也无从抵赖!”  一名锦衣卫兴奋地说道。

陆峥却没有放松警惕,眉头微皱:“这明细虽然重要,但林三和赵五提到的玉佩还没找到。那枚玉佩里藏着沈掌柜留下的直接证据,若是找不到,始终是个隐患。”

萧琰也认同地点点头,目光重新投向书房。他走到书桌前,仔细查看桌面上的每一件物品。笔洗、镇纸、笔筒,都没有异常。当他的手落在砚台旁的一方印章上时,却停住了动作。这方印章是用和田玉制成的,雕刻着精美的龙纹,可印章底部的刻字,却与周显平日使用的印章字体不同,而且印章的重量,似乎比同等大小的玉印要轻一些。

他拿起印章,轻轻转动底部,突然听到  “咔嗒”  一声轻响。印章的顶部竟缓缓弹开,露出一个细小的凹槽,里面赫然放着一枚小巧的玉佩!玉佩呈圆形,上面刻着复杂的花纹,正是林三和赵五口中所说的那枚!

“找到了!玉佩在这里!”  萧琰惊喜地说道。

陆峥连忙走过来,接过玉佩。他仔细查看了一番,发现玉佩的背面刻着几个细小的字,正是沈掌柜的名字,还有一串日期,想必就是周显贪赃枉法的关键时间点。“有了这枚玉佩和那张明细,周显的罪证就确凿无疑了!”  陆峥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可就在这时,书房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伴随着锦衣卫的呵斥声和兵器碰撞的声音。“怎么回事?”  陆峥脸色一变,立刻拔出绣春刀,冲了出去。

萧琰也跟着跑出书房,只见一群手持刀棍的家丁,正与锦衣卫缠斗在一起。为首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是周府的管家。他看到陆峥,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陆佥事,我家大人是被冤枉的!你们休想带走他的东西!”

“放肆!周显贪赃枉法,杀害沈掌柜一家,罪证确凿,你还敢阻拦锦衣卫办案,是想谋逆吗?”  陆峥厉声喝道。

那管家却丝毫不惧,挥刀向陆峥砍来:“我今天就是要护着周府!”  周围的家丁也纷纷冲了上来,场面一度混乱。

萧琰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焦急。这些家丁虽然不是锦衣卫的对手,但人数众多,若是拖延下去,说不定会有意外发生。他环顾四周,看到院角有一个用来浇水的木桶,里面装满了水。他灵机一动,跑过去提起木桶,朝着家丁们泼了过去。

家丁们被水泼得浑身湿透,动作顿时迟缓了许多。锦衣卫趁机上前,很快就将他们制服。那管家见大势已去,瘫倒在地,被锦衣卫押了起来。

“萧相公,多谢你出手相助。”  陆峥走过来,对萧琰说道。

萧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道:“举手之劳罢了。陆佥事,我们还是赶紧把罪证带回去,以免夜长梦多。”

陆峥点点头,让人将明细和玉佩收好,又下令将周府的家丁全部看管起来,随后便带着萧琰离开了周府。

陆峥带着罪证回到锦衣卫北镇抚司后,立刻进宫面圣,将周显贪赃枉法、指使凶手杀害沈掌柜一家的罪行,以及找到的明细和玉佩,一一向陛下禀报。

陛下听后,龙颜大怒,拍案而起:“周显身为工部尚书,不思为国效力,反而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简直是罪该万死!传朕旨意,将周显打入天牢,择日问斩!其家产全部抄没,用于弥补被私吞的工程款,还要厚葬沈掌柜一家,安抚其家属!”

“遵旨!”  陆峥恭敬地应道。

旨意很快传遍了长安城,朝野上下一片震动。大臣们纷纷议论,有的痛斥周显的罪行,有的则对锦衣卫的办案效率表示赞赏,还有人注意到,这次破案,离不开一个名叫萧琰的书生的协助。

吏部侍郎李大人得知消息后,特意派人将萧琰请到府中。“萧贤侄,你这次可是立了大功啊!不仅为沈家讨回了公道,还揪出了周显这样的大贪官,陛下对你十分赞赏,日后你秋闱高中,前途不可限量啊!”  李大人笑着说道。

萧琰连忙拱手道:“李大人谬赞了。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若不是陆佥事信任我,给我机会,若不是李大人之前的支持,我也无法协助破案。而且,沈家的冤屈得以昭雪,才是最重要的。”

李大人点点头,眼中满是欣赏:“你能有这样的想法,很难得。如今朝堂之上,虽有贪官污吏,但也有不少像陆佥事、像我这样一心为国的人。你年纪轻轻,有勇有谋,又心怀正义,将来必定能成为栋梁之材。”

萧琰心中十分感激,又与李大人聊了一会儿关于读书、备考的事,便起身告辞了。

回到陋巷后,张承业夫妇早已在他的小屋前等候。“萧相公,我们听说你协助锦衣卫破了沈家的案子,还揪出了周显那个大贪官,真是太厉害了!”  张承业兴奋地说道,张夫人也在一旁连连点头。

萧琰笑着邀请他们进屋,给他们倒了杯热茶:“张大哥,张嫂子,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现在周显已经被打入天牢,沈家的冤屈也洗清了,我们也能安心备考了。”

“是啊是啊,”  张承业感慨道,“之前我被冤枉,是你救了我;这次沈家出事,你又帮忙破案,你真是我们的贵人啊!以后你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我们一定尽力相助。”

萧琰心中暖暖的,点了点头。他知道,经过这两次案子,自己不仅收获了别人的认可,还得到了珍贵的友情。

日子一天天过去,距离秋闱越来越近,萧琰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备考中。他每天除了读书、写字,就是和张承业一起讨论学问,偶尔也会收到陆峥派人送来的消息,大多是关于周显案后续的处理情况,以及长安城的一些动态。

本以为生活能就此平静下去,可萧琰却渐渐发现,最近总有一些陌生的身影在陋巷附近徘徊。这些人身形高大,神色诡异,每次看到萧琰,都会刻意避开他的目光,行踪十分可疑。

萧琰心中警惕起来,他想起周显虽然被抓,但他在朝中经营多年,肯定还有不少党羽。这些人会不会是周显的余党,来找自己报复的?

他将自己的担忧告诉了张承业。张承业也十分担心:“萧相公,你说得有道理。周显的党羽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你一定要多加小心。要不,你这段时间就搬到我家来住吧,我们也好有个照应。”

萧琰感激地看着张承业:“张大哥,谢谢你的好意。不过,我若是搬到你家,说不定会给你们带来危险。而且,我也想看看,这些人到底想干什么。你放心,我会多加小心的。”

张承业见萧琰态度坚决,也不再勉强,只是再三叮嘱他注意安全。

当天夜里,萧琰故意没有熄灯,坐在窗前假装读书,实则在暗中观察窗外的动静。果然,到了深夜,一个黑影悄悄地来到他的屋前,试图撬开门锁。

萧琰屏住呼吸,握紧了手中早已准备好的木棍。就在黑影撬开门锁,推门进来的瞬间,萧琰猛地站起身,举起木棍朝黑影打去。黑影没想到萧琰还没睡,吓了一跳,连忙躲闪,转身就想跑。

萧琰哪里会给他机会,死死地缠住他。两人打斗的声音惊动了巷内的邻居,也惊动了一直暗中保护萧琰的锦衣卫  ——  陆峥担心周显余党报复萧琰,特意派了人在陋巷附近埋伏。

锦衣卫很快冲了进来,将黑影制服。经过审讯,黑影果然是周显的余党,受周显在朝中的同党指使,前来刺杀萧琰,想杀人灭口,防止萧琰再查出更多关于他们的秘密。

陆峥得知消息后,立刻加大了对周显党羽的追查力度,很快就将指使刺杀的官员揪了出来,一并打入天牢。

此事过后,萧琰更加明白,官场的黑暗远比他想象的更复杂。他虽然只是个书生,却因为协助破案,被卷入了这场权力的斗争中。但他并不后悔,因为他坚信,只要心怀正义,坚持做正确的事,就一定能驱散黑暗,迎来光明。

随着秋闱的临近,长安城的气氛越来越紧张。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纷纷汇聚到长安,准备参加考试。萧琰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所有时间都用来读书、做题。

张承业也在紧张地备考,两人经常一起互相抽查知识点,交流备考心得。有时遇到难题,他们会争论得面红耳赤,但很快又会静下心来,一起寻找答案。在这样的氛围中,两人的学问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天,陆峥突然来到陋巷,找到了萧琰。“萧相公,秋闱在即,陛下特意让我来给你送些东西。”  陆峥说着,递过来一个锦盒。

萧琰打开锦盒,里面是一套崭新的笔墨纸砚,还有一本珍贵的《四书集注》,是前朝大儒的手注本,对备考秋闱有很大的帮助。“这……  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萧琰连忙说道。

“这是陛下的心意,你就收下吧。”  陆峥笑着说,“陛下说了,他很欣赏你的才华和正义,希望你能在秋闱中取得好成绩,将来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祉。”

萧琰心中十分感动,郑重地接过锦盒:“请陆佥事转告陛下,我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定会全力以赴,参加秋闱。若将来能入朝为官,我必当清正廉洁,为民做主,不辱使命!”

陆峥点点头:“好!我相信你。秋闱期间,我会让人在考场附近暗中保护你,你不必担心安全问题,安心考试即可。”

萧琰感激地点点头,又与陆峥聊了几句,便送他离开了。

看着手中的锦盒,萧琰心中充满了力量。他知道,自己不再是一个孤立无援的穷书生,有陛下的赏识,有陆峥的保护,有李大人的支持,还有张承业夫妇的陪伴,他一定能在秋闱中取得好成绩,实现自己的理想,为这个国家、为百姓做更多的事。

秋闱如期举行。考试的地点设在长安贡院,贡院外守卫森严,锦衣卫和官兵来回巡逻,确保考试的安全和公正。

萧琰带着考试用品,早早地来到贡院外。他看到很多考生都在紧张地复习,有的在背诵经书,有的在默写文章,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就在考试即将开始,考生们准备进入贡院时,突然一阵骚动传来。只见一群官兵押着几个考生走了过来,其中一个考生萧琰还认识,是与他同住一个客栈的考生王生。

“怎么回事?他们为什么会被押起来?”  萧琰疑惑地问旁边的考生。

旁边的考生压低声音说:“听说他们想携带作弊的纸条进入贡院,被搜了出来,现在要被取消考试资格,还要被治罪呢!”

萧琰心中一凛,没想到竟有人敢在秋闱中作弊。他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凭真才实学考取功名的决心。

进入贡院后,萧琰被分到了一个靠窗的考房。考房很小,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张床,但很干净。他放下东西,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等待着考题的发放。

很快,考题传了下来。第一场考的是经义,题目是  “仁政”  相关的内容。萧琰对这个题目很熟悉,他结合自己的理解,引用经典,很快就写出了一篇立意深刻、文笔流畅的文章。

接下来的几场考试,萧琰都发挥得很好。他思路清晰,下笔如有神,将自己多年的所学都展现了出来。

可就在最后一场考试快要结束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萧琰所在的考房突然着火,火势蔓延得很快,浓烟滚滚,呛得人无法呼吸。

“着火了!快救火啊!”  贡院外传来了呼喊声,官兵和锦衣卫纷纷冲进来救火。

萧琰心中一惊,他看着越来越大的火势,知道不能坐以待毙。他环顾四周,发现考房的窗户很高,无法直接跳出去。他又看到桌子旁边有一根木棍,便拿起木棍,用力砸向窗户的栏杆。

栏杆很坚固,萧琰砸了好几下,才砸断一根。就在他准备继续砸的时候,一个身影冲了进来,将他拉了出去。“萧相公,快跟我走!”

萧琰回头一看,是陆峥派来保护他的锦衣卫。“多谢你!”  萧琰感激地说道,跟着锦衣卫冲出了贡院。

贡院的火势很快被控制住了,但还是有几个考房被烧毁,幸好没有人员伤亡。经过调查,这场火灾并不是意外,而是有人故意纵火,目的是破坏秋闱,而纵火的人,正是周显的余党。他们无法在考试中陷害萧琰,便想通过纵火来阻止他完成考试。

陆峥得知消息后,十分愤怒,立刻下令追查纵火犯。很快,纵火犯就被抓获,并供出了幕后指使者,又是周显的一个党羽。陆峥将这些人全部绳之以法,确保了秋闱的后续工作能顺利进行。

萧琰虽然受到了惊吓,但幸好没有受伤,也没有影响到考试成绩。他看着被烧毁的考房,心中感慨万千。他没想到,一场秋闱,竟然也充满了阴谋和危险。但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都要坚持下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秋闱结束后,萧琰回到了陋巷,开始等待放榜的消息。这段时间,他没有放松学习,依旧每天读书、写字,同时也在关注着周显案的最终处理结果。

不久后,周显案的判决结果下来了。周显因贪赃枉法、故意杀人、结党营私等多项罪名,被判处斩立决,其党羽也根据罪行的轻重,分别被判处死刑、流放、贬官等刑罚。沈掌柜的家属得到了朝廷的厚赏和安抚,长安城的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又过了几天,秋闱放榜的日子到了。萧琰怀着紧张又期待的心情,和张承业一起去了贡院外看榜。

贡院外挤满了考生和前来围观的百姓,大家都在焦急地寻找着自己的名字。萧琰的目光在榜单上仔细地搜索着,从第一名开始,一直往下看。

“萧相公,找到了!找到了!你在第三名!”  张承业突然兴奋地喊道,手指着榜单上的一个名字。

萧琰顺着张承业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  “萧琰”  两个字赫然在列,排名第三,高中探花!他激动得浑身发抖,眼眶也湿润了。多年的寒窗苦读,经历了种种波折,终于有了回报。

张承业也十分高兴,拍着萧琰的肩膀:“太好了!萧相公,你真是好样的!我们陋巷也出了个探花郎!”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028/5030494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