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长安剑客萧书生贰 > 第二十六章寒山寺内出悬案(二)

第二十六章寒山寺内出悬案(二)


“佛骨里的宝藏到底是什么?”  萧琰追问。

“是前朝的兵符和国库分布图。”  女子的声音低沉下来,“陆炳想得到这些,是为了谋朝篡位。我们牡丹教虽被取缔,但还有许多信徒,只要拿到宝藏,就能阻止他的阴谋。”

就在此时,岸边突然传来马蹄声。陆峥带着捕快们冲了过来:“大人,不好了!李嵩在牢里被人灭口了,凶手留下了牡丹教的图腾!”

白衣女子脸色微变:“是陆炳的人干的,他想嫁祸给我们!快随我去寒山寺,再晚就来不及了!”

一行人立刻赶往寒山寺,钟楼里果然有异动。圆空住持被绑在钟架上,嘴里塞着布条,钟下的暗门正缓缓打开,里面透出微弱的光芒。

萧琰冲进去时,只见几名蒙面人正在抢夺佛龛里的佛骨。为首的人转过身,露出一张熟悉的脸  ——  竟是六扇门的副总管,也是陆炳的亲信!

“萧主事,识相的就别多管闲事。”  副总管冷笑一声,“陆大人的事,不是你能插手的。”

“六扇门只认国法,不认权臣!”  萧琰挥刀上前,与蒙面人缠斗起来。陆峥和捕快们也立刻加入战局,船舱里的白衣女子不知何时已消失不见。

激战中,佛骨从蒙面人手中滑落,摔在地上碎成两半。里面果然藏着一张丝绢,上面画着复杂的地图和兵符样式。副总管见大势已去,想要毁掉丝绢,却被苏晴一箭射穿手腕。

“带走!”  萧琰大喝一声,捕快们立刻将蒙面人押了下去。

圆空住持被救下后,终于说出了全部真相:“三十年前,牡丹教教主确实藏身在梵音寺,佛骨也是他托付给我师父的。后来朝廷围剿,师父将佛骨藏了起来,直到三年前你师兄查到线索,牡丹教的人就找上门来。他们杀了师兄,又利用李嵩偷佛骨,其实都是为了引陆炳现身。”

萧琰拿起地上的丝绢,忽然发现背面写着一行小字:“牡丹花开,血债血偿”。他抬头望向窗外,寒山寺的钟声再次响起,这一次,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祥和。

天顺七年,十月十六,卯时。

六扇门苏州分舵的密牢里,副总管终于招供。原来陆炳早已觊觎前朝宝藏,当年围剿牡丹教时故意留下活口,就是为了让他们寻找佛骨。三年前师兄查到真相后,陆炳便派人将他灭口,并嫁祸给意外。此次沈毅追查佛骨,陆炳担心事情败露,又指使副总管杀人灭口。

“陆炳还计划在本月底利用宝藏拉拢藩王,发动政变。”  副总管瘫坐在地上,“丝绢上的地图不仅有国库位置,还有各地藩王的联络暗号。”

萧琰立刻将此事上报京城,同时派人保护丝绢和人证。苏晴则在佛骨的碎片中发现了更多线索:“大人,佛骨的内层刻着牡丹教的教义,里面提到他们的圣女其实是前朝公主的后裔,她的目标不仅是宝藏,还有复仇。”

“那个白衣女子……”  萧琰忽然想起船舱里的女子,“她就是圣女,也是圆慧的师妹。她利用我们除掉陆炳的人,其实是想独自占有宝藏。”

此时,寒山寺传来消息,白衣女子带着牡丹教的信徒闯入钟楼,想要抢夺丝绢。萧琰立刻带人赶去,只见寺内一片混乱,信徒们手持兵器与捕快缠斗,白衣女子则直奔钟下密室。

“放下丝绢!”  萧琰拦住她,“你以为拿到宝藏就能复仇吗?陆炳已经被盯上,朝廷很快就会处置他。”

白衣女子冷笑一声:“朝廷?当年我师父被朝廷杀害,我师兄被你们六扇门的人灭口,我凭什么相信你们?”  她举起手中的火把,“这钟下不仅有宝藏图,还有炸药,若是得不到,我就毁了它!”

萧琰看着她眼角的疤痕,忽然想起师兄笔记里的记载:“牡丹教圣女,眼角有疤,乃当年围剿时所伤。”  他拿出师兄的笔记:“你师兄当年并没有死,他是被陆炳的人追杀,躲进了梵音寺。我师兄发现后,本想帮他,却被陆炳灭口。”

白衣女子的手抖了一下,火把险些掉落:“你说的是真的?”

“千真万确。”  萧琰翻开笔记,里面夹着一张字条,正是她师兄当年写下的,“他说牡丹教中有叛徒,真正出卖你们的是陆炳安插的内奸。”

就在此时,京城传来圣旨,陆炳因谋反罪被革职查办,锦衣卫由三法司接管。白衣女子听到消息后,手中的火把终于落地:“原来……  我们一直都被利用了。”

她跪倒在地,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我师父当年说过,宝藏是祸根,可我们偏偏不信,害死了这么多人。”

萧琰扶起她:“朝廷会重新审理牡丹教的案子,当年的冤屈会得到昭雪。但你们杀害无辜百姓,也必须受到惩罚。”

白衣女子点了点头,示意信徒们放下兵器:“我愿承担所有罪责,只求朝廷能放过其他信徒。”

寒山寺的钟声再次响起,这一次,钟声悠扬而祥和。佛骨虽碎,宝藏图却得以保存,一场牵动朝廷的阴谋终于被粉碎。萧琰站在钟楼上,望着初升的太阳,手中紧握着师兄留下的鹰符。

“师兄,案子破了。”  他轻声说道,仿佛听到了师兄的回应。

苏晴走到他身边:“大人,白衣女子招供了所有罪行,牡丹教的余党也全部被抓获。只是那笔前朝宝藏,恐怕永远找不到了。”

萧琰笑了笑:“找不到也好,这样就不会有人再为它送命了。”  他望向寒山寺的方向,圆空住持正在带领僧人们诵经,香火袅袅,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陆峥匆匆跑来:“大人,六扇门总舵传来消息,让你即刻回京复命,说是有新的案子要交给你。”

萧琰点了点头,转身向山下走去。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身上,驱散了眉宇间的沉郁。三年的执念终于放下,新的挑战即将开始,而他知道,师兄的精神会一直陪伴着他,在追求正义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寒山寺的钟声在身后回荡,像是在为过往的冤魂超度,也像是在为未来的安宁祈福。枫桥边的潮水依旧涨落,只是这一次,不再藏着杀机,只留下岁月静好的痕迹。

天顺七年,十月十八,巳时。

萧琰刚从京城复命归来,尚未踏入六扇门苏州分舵,便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拦住去路。捕头陆峥翻身下马,脸色凝重得如同染了墨的宣纸:“大人,寒山寺又出事了!这次是圆空住持的贴身弟子,死在了藏经阁的青铜镜前。”

深秋的风卷着枯叶掠过街巷,萧琰心头刚平复的沉郁瞬间再起。寒山寺的案子本已随着陆炳伏法、牡丹教瓦解告一段落,怎会再起波澜?他勒转马头,玄色劲装的衣角在风中划出凌厉的弧线:“备齐验尸工具,让苏医官即刻赶往寒山寺。”

半个时辰后,寒山寺藏经阁外已围满了神色惶恐的僧人。知客僧见萧琰到来,双手合十的指尖止不住地颤抖:“萧大人,这藏经阁昨夜还好好的,今早巡阁僧发现悟能师弟倒在镜前时,那面前朝传下的青铜镜上,竟……  竟多了血色的诅咒!”

萧琰推开藏经阁的木门,一股混杂着檀香与血腥的怪异气味扑面而来。阁楼中央的紫檀木架上,悬着一面直径三尺的青铜镜,镜面光洁如秋水,却在边缘处凝结着几道暗红的痕迹,拼凑成一句扭曲的梵文  ——  苏晴上前辨认片刻,脸色骤变:“这是‘血债血偿’的意思,而且这血迹还带着余温,死亡时间应该在半个时辰内。”

死者悟能倒在镜前,双目圆睁,瞳孔中残留着极致的恐惧,右手紧攥着一串断裂的佛珠,左手则指向铜镜背面。萧琰蹲下身,指尖避开血迹,轻轻翻转铜镜  ——  背面刻着繁复的云纹,云纹间隙里,竟藏着与梵音寺地宫铜镜相同的地图碎片,只是这碎片上标注的位置,指向了寒山寺后山的无字碑。

“苏医官,验尸。”  萧琰的声音打破了阁楼的死寂。苏晴取出银针,依次探入悟能的七窍,银针尖端迅速泛出青黑:“又是牵机引!但这次毒素发作更快,死者似乎是在看到什么恐怖景象后,被瞬间毒杀的。”

陆峥在阁楼角落发现了一个打翻的香炉,炉灰中混着几粒暗红色的药丸:“大人,这药丸与上次在梵音寺发现的毒药成分相似,但多了一味‘迷迭香’,能让人产生幻觉。”

萧琰的目光再次落回青铜镜上。镜面倒映出阁楼的景象,却在角落处隐约浮现出一个模糊的黑影,像是有人曾躲在那里。他用绢布擦拭镜面,黑影并未消失,反而愈发清晰  ——  那黑影身着僧袍,手中握着一支与杀害沈毅相同的断裂禅杖。

“圆空住持呢?”  萧琰突然问道。

知客僧脸色一白:“住持今早得知悟能师弟出事,便独自去了后山无字碑,说是要为悟能师弟诵经祈福。”

萧琰心中一紧,立刻带人赶往后山。寒山寺后山的石阶布满青苔,蜿蜒通向一座孤零零的无字碑。碑前的石案上,放着一个打开的锦盒,里面空无一物,只有几滴未干的血迹。

“住持!”  陆峥的呼喊在山谷中回荡,却无人应答。萧琰蹲下身,指尖沾起血迹,放在鼻尖轻嗅  ——  血迹中带着淡淡的檀香,与藏经阁香炉里的气味一致。

“大人,这里有脚印!”  一名捕快在碑后惊呼。萧琰循声望去,碑后的泥土上,印着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其中一枚脚印的边缘,沾着青铜镜背面特有的铜锈。

脚印沿着后山的小径延伸至一片竹林,竹林深处,传来轻微的**声。萧琰拔出腰间的绣春刀,小心翼翼地拨开竹枝  ——  只见圆空住持倒在地上,额角淌着鲜血,身旁散落着几片干枯的竹叶,手中紧紧攥着半块刻着  “镜”  字的玉佩。

“住持!”  萧琰扶起圆空,探向他的脉搏。脉搏虽微弱,却仍在跳动。苏晴立刻取出随身携带的金疮药,为圆空处理伤口:“大人,住持是被人用钝器击伤头部,好在伤势不重,只是暂时昏迷。”

就在此时,圆空突然睁开眼睛,眼神涣散地抓住萧琰的衣袖:“镜……  铜镜里有幽灵……  是前朝的怨魂……  他要找齐三块镜碎片……  打开……  打开地宫的大门……”  话音未落,便再次昏迷过去。

萧琰将那半块玉佩收好,玉佩的材质与沈毅、苏婉身上的象牙牌截然不同,却在边缘处刻着与青铜镜相同的云纹。他望向竹林深处,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宛如铜镜上扭曲的血迹。

“陆峥,派人封锁寒山寺,不准任何人进出。”  萧琰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苏医官,你留在这里照看住持,我去藏经阁重新探查,那面青铜镜定有古怪。”

重返藏经阁时,阳光已透过窗棂照进阁楼,铜镜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萧琰仔细检查铜镜的边缘,发现血色诅咒的痕迹下,藏着一道细微的划痕,划痕的形状与圆空手中的玉佩完全吻合。他忽然想起梵音寺地宫的铜镜  ——  那面铜镜的背面,也有一道类似的划痕。

“难道三块镜碎片合在一起,才能打开某个秘密?”  萧琰喃喃自语。他取出从沈毅身上找到的象牙牌和苏婉手中的半块象牙牌,将三块碎片拼在一起  ——  完整的  “梵”  字与  “镜”  字玉佩重叠,竟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图腾,图腾的形状,正是寒山寺无字碑的轮廓。

此时,苏晴匆匆赶来,手中拿着一张纸条:“大人,住持醒了,他说这张纸条是在悟能师弟的僧袍里发现的。”

纸条上用朱砂写着一行字:“三日之内,交出三块镜碎片,否则寒山寺将再添三条人命。”  字迹潦草,却与之前素笺上的朱砂笔体截然不同,显然出自另一人之手。

萧琰将纸条捏在手中,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寒山寺的案子远未结束,一个新的神秘势力正在暗中蛰伏,而他们的目标,似乎是藏在寒山寺深处的某个秘密。

天顺七年,十月十九,寅时。

寒山寺笼罩在浓稠的夜色中,只有藏经阁的窗户透出微弱的烛光。萧琰坐在铜镜前,手中摩挲着三块镜碎片,试图从中找到更多线索。月光透过窗棂洒在铜镜上,镜面突然反射出一道奇异的光芒,照亮了阁楼角落的一个暗格。

萧琰起身走向暗格,暗格的门与墙壁的木纹完美融合,若不是月光的反射,根本无法察觉。他打开暗格,里面放着一本泛黄的古籍,封面上写着《寒山寺秘史》四个篆字。


  (https://www.02shu.com/5040_5040028/5024688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hu.com